导读:强基计划2020年首次实施,绝大部分省份和高校都没有向公众公示录取结果。我们以江苏省为例,来看一下清北强基录取数据。江苏省整体学科竞赛实力属于中等偏上,还是有一定代表性,其他省份也可参考这份数据。
清北强基:超9成竞赛生,近5成省二、省三
清华、北大强基计划录取的89个人里,仅8人没有拿到过竞赛奖项,竞赛生占比91%。
强基计划除银牌及以上竞赛生可破格入围外,其余学生均需以高考成绩入围。非破格入围考生最终按综合成绩=85%高考成绩+15%校测成绩由高到低择优确定预录取名单。
在江苏,理科清北统招批次线均为425,强基计划入围线分别为412分、413分,因此可以推测入围强基计划的考生高考成绩应该几乎是在412-425分之间,极差为13分。而在强基计划录取中,校考虽然占比15%,却等于江苏高考分数的84.6分。
在其他750分的省份,强基校考的15%大约等于高考的132分。因此,只要高考成绩足以入围强基计划,竞赛生在校测环节就会有非常大的优势。
清华、北大录取的竞赛生中,获得数学竞赛奖项的考生共44人,获得物理竞赛奖项的考生共32人
从清北在江苏录取的竞赛生数据来看,数学、物理竞赛生显然拿到了最多的录取名额。并且校测科目均为数学、物理、化学(北大在新高考地区不考化学),试题难度均达到竞赛水平。
其他有笔试的高校,考试科目大多也是数学、物理和化学。
如果是从今年的政策以及升学的角度来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
清北非破格录取人数为72人,其中获省一、铜牌考生有23人,获省二、省三考生有41人
从表中可以看到,省二、省三的考生是占比最多的,在所有清北强基录取考生中占比46%。
而没有学科竞赛获奖的8位考生,其中有5位是文科专业,理科专业中仅有3人未统计到学科竞赛奖项。
数据表明:虽然有学科竞赛奖项不一定能被清北强基计划录取,但未有学科竞赛奖项,在清北强基录取中几乎很难被录取。
双一流:仅2人破格入围,竞赛生不到一半
如上表所示,除清北外,还有28所高校在江苏录取到128位参加强基计划的考生,其中仅有2位考生获得破格入围资格,分别被厦门大学和天津大学录取。
和清北录取情况不同,这128位考生中仅58人有竞赛奖项,占比45%。其中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录取到24位竞赛生。
今年被清北录取的银牌及以上竞赛生共有500+,而每年拥有破格入围资格的考生有800人左右。剩下的约300人之所以没有被清北强基计划录取。
推测一:是因为高考裸分够了直接报考普通批次;
推测二:是报考了清北强基,但高考成绩不够而被淘汰;
推测三:未报考清北,转而报考其他高校强基。
无论是什么原因,绝大部分银牌及以上竞赛生的首选都是清北,其他高校仅仅只是他们的第二选择。例如江苏省,一共19个破格入围的考生,清北以外的双一流高校仅录取到2个。
所以采用银牌及以上这一破格标准并不适用于所有高校,预计除清北外的其他高校,今后会把破格入围的门槛降低。
形势预测—强基计划更值得期待
1、高考多元开学路径更明朗
高考分数区分度降低现况下,重点高校招生录取将向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倾斜,通过这种招生录取模式优中选优。
2、预计明年强基计划招生将会增加
今年是强基计划开展的第一年,在招生计划上相对保守,但随着首届强基试点的尘埃落定,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都会对强基政策有一个更为准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预计未来几年强基政策会有所调整:招生计划增加,模式更为完备。对于低年级高中生来讲,强基计划仍值得期待。
3、综合评价向强基靠拢
从今年的趋势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各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正在向强基计划靠拢。预计未来几年,在综合评价升学路径中,高考成绩占比将会增大。
4、强基综评面试仍是主流模式
对于高校来说,校考的考核方式不外乎为笔试和面试。不过,校考实际上是一个优中选优的过程,因此未来可能会加大校测考核难度,而机考则可能成为笔试的主流模式。
新高考生如何分阶段规划上岸名校
新高一考生
调整学习习惯,适应高中新节奏
与初中相比,高中的学习除了知识量和课程数量增加以外,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学习内容理论性和系统性增强。这就要求学生不断训练自己深度思考、总结归纳的能力。对于进入高一阶段的学生来讲,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掌握高中学习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心态,以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新节奏。
做好选科工作
对于新高考地区的考生来讲,他们的选科决策不再是文理选其一,而是更为自由同时也更为复杂的统筹规划决策。对于这类考生来讲,在高一阶段就要做好选科预备工作。
知己:对于学生来讲,选择哪3门课程作为选考科目,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大学的专业方向,甚至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方向。因此,只有了解清楚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才能做出最优的选择。在这一点上,提早进行学科探索将是一个最为明智的行动。
知彼:在进行选科预备工作的时候,学生和家长一定不能忽略其所在省份的新高考模式、赋分方案、高校招生选科要求等政策,并根据高中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比较全面的客观环境认知。
在此基础上,考生可结合其高一全年各科目的成绩做出综合分析,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做好选科决策。
了解多元升学路径
我国从新高考改革落地后,升学路径共有如图所示18条。
高考是升学的常规路径,但不是唯一路径;三大专项计划往往对招生对象有着较为严格的背景要求;而高校自主选拔路径中的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则是优秀学生不可忽略的两条升学路径。高一阶段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了解适合自己的升学路径,锚定理想高校。
新高二考生
不要放松懈怠,优化学习方法
一般情况下,高二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高中的学习节奏,但同时,高二也是最容易放松和懈怠的时候。进入高二阶段的学生,除了警惕自己的懈怠行为和心理,更要着重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为高三全面复习打好基础。
规划升学路径—做好相关准备
在高一阶段了解多元升学路径和报考院校的基础上,学生要选择一条自己适合的路径并做好规划。以强基计划为例,学生在高二阶段应做好以下三件事情:
关注高校夏令营等活动
一般情况下,高二各高校的冬令营、夏令营将为学生高考后的校考增加胜算。例如,高考后入围清华强基的学生,如果曾在清华夏/冬令营中获得评级,那么校考中会有优势。
进行与大学专业相关的研究性课题
在强基校考面试中,考官会着重考察学生是否适合进入其所申请的专业进行深造学习,考生要想在这一环节拿到高分,就需要展示出对所报学科浓厚的兴趣和学术潜力。为此,建议高中生最好在高二阶段开始进行研究性课题学习,一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认知深度与广度,一方面完成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为强基面试取胜添砖加瓦。
花少量时间进行笔试训练
高三是全力备战高考的阶段,因此对于想走强基的学生来讲,高二阶段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强基笔试集训,则是最为合理的备考规划。
新高三考生
构建知识体系,全面提升能力
高三阶段通常会有三轮复习,一轮主要是将高中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要重视基础知识,并对其进行总结归纳;二轮是练习高考真题,分析研究高考考察知识点的过程,学生要总结答题技巧,逐步适应高考场景;三轮主要是查漏补缺的过程,此时学生不必再纠结考试分数,而应尽可能攻克难点弱点,调整心态,轻松备考。
关注招生消息,做好报名准备
对于高三阶段的学生来讲,除了全力学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了解招考资讯。
统招政策
每年4月起,一系列高考政策将会接连发布,考生要密切留意。作为家长,可以搜集有关招生章程和招生计划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初步确定报考方向。
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发布时间约在3月,报名时间约在4月,报考平台预计为阳光高考,具体信息需考生和家长在简章中亲自确认。高考出分后,强基计划公布入围名单,6月底7月初进行校考。
需要强调的是,参加强基院校校考的学生,最好在高考结束后,报名笔试、面试冲刺集训班,增强自身的校考优势。
综合评价
各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简章陆续在3-5月公布,考生报名方式一般为高校官网或者阳光高考,具体以招生简章中要求为准。高考之前,综合评价初审结果公布,高考之后,通过初审的考生进行综合评价校测。综合评价考生一般在提前批或特殊招生批次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