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么(故作)高深的小编,竟然和很多家长纠缠于“孩子能不能打”这种浅薄的问题,唉。
到底是问题浅薄呢,还是我浅薄呢?很深奥地想了想,大概是后者。
所以,在梳理了关于“打孩子”的5个真相之后,再给大家提供几个解决方案:孩子如果不能打,家长怎么办?
01
问题一:不当惩戒会带来什么后果?
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认为,会带来三个后果:
1.叛逆。父母越是惩戒,孩子越是不听。
2.报复。父母打我,是因为我弱小,等我强大了,我要报复。
3.退缩。表现在两方面:一,因为惩戒,孩子认为“我可能就是个坏人”,成为低自尊的人;二,思考“如何隐瞒错误”,“下次犯错一定不能让父母抓到。”
殴打、辱骂还带有“遗传性”。如果你习惯于打骂孩子,孩子会在潜意识中认可这种方式,将来在教育子女、处理社交问题的时候,也会“学习”父母的处理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映射。
02
问题二:如果不能打,什么方式可以替代?
打骂,是最简单、最原始的管教方式。很多父母之所以在孩子面前无计可施,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
事实上,取代惩戒的管教方法,非常之多。你可以选择几种,挨个尝试;这些方法不会对你的孩子完全有效,但一定有最适合你孩子的方法。
1.请孩子帮忙。这个方法在我以前的文章中介绍过,往往有奇效,只要父母放下身段,别以家长自居。
2.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做到坚定而和善,明确而强烈地表达你的立场,但要避免对孩子人格上的定性与攻击。
比如:“你这么做,对小明造成了很大伤害。他现在很痛苦,我感到生气和内疚,因为孩子犯了错,家长是要承担责任的。”
3.明确表达你的期望。比如:“我现在有点沮丧。但我觉得你下一次会做好,不会让我失望。你觉得呢?”
4.提供选择,而非指令。所谓指令,就是“你该去刷牙了”;选择则是:“你是选择现在刷牙,还是再看5分钟电视后刷牙?”然后,开始计时(要郑重其事,不要说了不算)。
5.告诉孩子如何弥补过错。孩子犯错之后,因为惊慌失措,往往失去思考能力,不知道如何补救。
家长可以引导:“你用自己的零花钱给邻居家买一块玻璃,把碎掉的换上。如果钱不够,我可以帮忙。如果不好意思当面道歉,可以写一张纸条。”
6.采取行动。孩子拖拖拉拉不睡觉,你在厨房里喊破天,不会有效果。走过去,轻轻把他拉到卧室(用开玩笑的方式)。
7.自然后果法。适当让孩子感受到错误带来的后果。
03
问题三:不惩戒孩子,会不会造成溺爱?
有些家长不仅不打骂孩子,还带有溺爱成分,会不会带来危害?
过度溺爱,当然不好。在溺爱和惩戒之间,有一条边界,把握好这条边界,就可以了。
这条边界就是:不可以形成孩子的依赖性。
婴幼儿乃至儿童期,依赖性是难以避免的。在进入青少年期之后,就要努力克服这种依赖性。如果青少年期对父母还是无比依赖,就变成溺爱了。
依赖性,是界定是否(青少年及更年长之后)溺爱的重要坐标。
04
问题四:打骂孩子,对孩子大脑有影响吗?
在儿童期、婴幼儿期,对孩子的过度打骂会造成心理创伤,对大脑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研究表明,被虐待过的孩子,后果严重的,脑容量比正常儿童要少两成左右,这“两成”中间,包括了对认知能力极为关键的前额皮质区;
还会导致孩子的自我节制能力减弱(做事冲动,容易爆发);
孩子对某些东西上瘾(比如手机、上网、游戏等)的概率明显提高;
患上焦虑症、抑郁症、人格障碍、进食障碍、精神分裂等病症的比例也会提高。
05
问题五:我也不想打,可讲道理孩子根本不听,怎么办?
这样的情况,往往是问题多年的积累,孩子从小就这么管,家长习惯了打骂,孩子习惯了抗争,沉疴已久,不是一天半天能纠正过来的;但只要下决心,依然可以改变。
我写过一篇文章,被很多网友分享,标题是《优秀的家长从来不和孩子讲道理》。这个“不讲道理”,不是说蛮不讲理,而是不要和孩子去讲什么大道理,要学会讲故事,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处理问题。
相对孩子而言,家长可谓见多识广,认知能力较强。在他们眼中,非常简单的概念,孩子未必理解。
比如,我对历史很熟悉,“先秦”“二战”这样的概念,根本不需要解释。但我曾亲眼见一个高中生,在考试时,问老师试卷中的“二战”是什么意思。
你和孩子之间,也会出现这种“认知差”,你觉得“白开水、大白话”式的概念,孩子未必理解。
所以,要想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必须降低高度,用他能理解的方式去表达。
对小孩子来讲,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第一是玩游戏,第二是讲故事。
通过故事讲道理,这好理解。玩游戏能让孩子感受什么道理呢?
游戏中,不会有明确的道理,但会让孩子增强对某种道理的感受。比如,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你让他体会到“幼儿园的快乐”,就是一种隐藏的道理。
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对幼儿园大门都有种恐惧感,不愿意进去。很多老师的办法,是不管孩子的哭闹,硬抱进去了事,简单粗暴。
下面这位幼儿园园长的做法,值得学习。她用游戏让孩子感受到“离开父母似乎也挺好玩的”。
孩子在妈妈怀里哭泣,园长把孩子接过来说:“咱们玩一个碰碰车游戏,好不好?”
碰碰车游戏?孩子的注意力被吸引了过来。
园长抱着孩子,像跳舞一样,用她的身体碰碰妈妈的屁股,晃着晃着,在孩子的笑声中,进了幼儿园。
做游戏,讲故事,父母的示范——这是“讲道理”的最佳姿势。
(更多内容,可以参考《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专栏作者,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人生是一场修行》《乔布斯告诉中国》《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3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