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蹭下《流金岁月》的热点,今天有个小伙伴发了两张来自这部剧的截图给我,想让我点评一下,顺便安利我去看下这部剧。表示,看这部剧的时间可能没有,但这个话题还是很有兴趣表达下。
《流金岁月》的叶总因为面子问题,他的孩子敏儿没了。就现在的出国留学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吗?留学生的标签真的会让你有面子+受用吗?你们选择留学,是为了父母吗?还是你们自己要去的?
其实剧中的这个小孩我今年也有碰到过类似case,这个小孩也是高中自己到美国上学,被诊断出抑郁,然后把我当树洞,一直给我留言,我只能小心鼓励。她家里条件其实优渥,父母也是高知,孩子自己其实也是个学霸,绩点很高,但在他们这样的家庭,这个成绩就不够好。她似乎一直受到妈妈的影响。
这里有一段她贴给我的原话,让人心疼的文字,每次看的我心里稀碎:
【“叔,又是我。今天很丧,所以想把叔当树洞了。您不介意的话,就请读下去吧。妈妈想让我读的/我内化成自己dream program的剑桥项目在它自己的funding deadline前一个月突然关掉了申请。我看到的时候已经关掉一周了。我的准备没做完,申请没交出去。所以晴天霹雳了。我现在自己一个人在卧室里看到的,妈妈睡了。我不知道起来要怎么跟她说。她催了我两个月但是我自己拖延所以我不能怪谁,也不想怪谁。
给您投过稿的,我是美高美本,本科满绩。我去上美高,并不是单纯因为家里能负担起。作为自己领域很出名的科研人我妈妈,她对我考上的北上广区重点高中不满意。中考后才突然决定出国。从我知道这是一个possibility到我人在美国的土地上中间只有30天,我到了的时候已经开学了。当时是一周被抛弃的感觉。那个时候我确实有自己能看到的十年后的未来。但是美高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妈妈送我到她信任的“虎妈虎爸”类型的寄宿家庭,寄宿家庭的姐姐是哈佛背景,妈妈也是看中了这个。寄宿家庭希望我不要给他们丢人,但我无论怎么做都不会再锦上添花。因为姐姐的哈佛已经算是到头了。于是我好像始终都在担心因为不够好而被丢掉。美本top 30说起来在别人眼里很好,在我的生活圈子的话,大概也就是“哦,是个大学,能上”的程度。
留美的十年里我一直在和寄宿家庭的精神虐待和我自己的心理疾病抗衡,大学自己生活的时候也无法摆脱对成绩的恐惧,GPA4.0不是因为热爱学习,只是因为害怕,害怕被家人丢弃。在微博看大家的投稿,有时候很羡慕。羡慕就算不能去G4也能心理上安然自得的人。也羡慕能留学就已经比家长优秀的人。我父母都是八十年代初期考上如今软科top20的人。妈妈站在博导的位置低下来看我的样子总是很勉强。她表现的很努力在接受我不如她希望的那么好。但她太勉强了。我就是不够好。
我也想,如果我去牛剑的话,我是不是就能从这个decade-long的噩梦里解脱出来了。去牛剑的话,是不是就能稍稍安慰自己一点点,我没他们说的那么差。我也知道我自己又拖延又焦虑,但我好像觉得瘫痪了一样,丧失了所有的动力。我不想申请研究生的。不是有其他想做的事,也不是“不想学”。就是,想静止不动,或者,可能是想以某种毫无波澜的方式停止生命。这些年我一直都像在滚筒里飞奔的小松鼠,追逐着一个别人强加给我,我内化了但并不热爱的目标。跑着跑着,突然就丧失了继续活下去的意义。我突然,全部的长处就只剩下一个GPA4.0了,但去不了top的学校的话,这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不懂得享受生活,感受人与人之间爱与被爱的能力也因为长期的精神虐待而丧失了。
叔,拥有一个平凡的家庭,做一个平凡的人,接受自己的平凡,是不是比变得优秀还更难的事情?”】
就现在很多孩子,其实看着表明光鲜,也挺正常。但你并不知道背后的他们承受着什么,他们小小的心其实也无处安放。有的去留学,无非是想换个环境,去逃避当下压抑的环境。
当然,这个孩子目前已经在接受治疗中,情况也在转好。但像她这样的孩子,国内目前是越来越多了。就家里人根本不关心孩子要什么,只知道鸡娃,攀比,胜负心,想让孩子比他们更会更优秀。他们错了吗?好像没错,毕竟“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承受其重啊。
其实最近也在吃郑爽的瓜,就看到八卦在爆她家里隐私,说她妈妈有明星梦,于是对郑爽进行了严格的造梦计划。目的很明确,成为明星。但其过程就挺奇葩,导致整个人的性格就有点像王思聪说的有点“脑子不正常”。于是有了这次落幕。
有点扯远,拉回来,我想说的是,国内好多家庭现在因为快速的物质发展,实现了物质自由,但精神却跟不上配置。在普遍缺乏信仰的时代里面,好多孩子还很无力,各种被鞭策,他们没有自己的活法,只是活成了家长想要的那种样子。
一、出国留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是让家里人开心吗?
不是的,出国留学的意义,就是那些豁然开朗的瞬间。当你发现拉美未必那么穷,欧洲未必那么富,米国不是江山民主一片好,大把歪国人数学比你强,英国是真腐。是让你实践一下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句话的,是让你在踏遍书中,网络上各种风景,沉浸式的感受到了英国的自然文化、底蕴、风光后再说出那句: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对不同的人来说,留学都有不同的意义
我有个朋友,很早以前的事了。他当时出国的目的就很直接:一是拿绿卡,二是拿名校身份。
实现这个过程其实并不轻松,他先是去了Leicester读传媒一硕,后面又跑到KCL读了个市场。第三年他又去了Oxford读了一年development studies。那时候的英国还没有限制同层级的学校不能多读这件事。于是他读了三个硕士成就了他的名校梦。
而且在求学的时候就开始工作,其实并非一帆风顺,也遭遇过很多挫折,但从未想过回国,ox读完那年就留在当地工作。几年后他也创业成功,至今也是以不到35岁的年龄成功拿到永居,身价也过千万镑。他说,他在最难的时候,也没想过回国,他就是要拿绿卡。
他做到了,身份和名校。他都通过自己途径一往无前,谁都不能撼动。
你呢,你留学的意义是什么?有问过自己吗,虽然留学的意义可以没有标准答案,但的确需要你心中给自己一个答案的。
三、没有目的的留学,你最好是不要留学。
现在好多学生,留学的目标是漫无目的的,走一步看一步。还信誓旦旦的说,现在谁不是这样,即使用心去想过,也容易自己后面遗忘,记忆力只有鱼的七秒。
就我有个学生,本科某985国贸的,拿了LSE的房地产经济金融reef offer,想着这个专业应该好在英国就业。但实际上海投了一轮后,终面都没进去一个。于是拿到毕业后回国,回国后还悠哉悠哉,觉得自己本科不错,硕士也不错,就业应该挺好进。但面了一轮,时间早就过了,高学历不假,但心气也高,四大还不想去,错过一轮时间,拿着在英国剩下的英镑各种在国内旅游了大半年。结果又遇到了疫情,再次又在家里耽搁一年。目前还没找到合适工作。
你说可惜不可惜?
就真的不要懵懵懂懂的选择留学,需要有个强有力的目标。而且我发现现在很多学生可能也是顺利惯了。遇到压力挫折时,本能的想避开,一味的想回避。
总了个结:一不小心写嗨了,字数写的有点多,但其实想说,留学这件事,看着光鲜,但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算计和不足为外人道的那些一二三事在里面。
有的学生说,我就是想着去外面玩+学习+体验一年回来,并不想那么多。但有的时候,这个想法其实挺不负责的。因为你之所以,有这种安逸的选择,是因为你父母为你抗下了太多风雨。你是成年人了,应该有自己的合计。
英国一年master多姿多彩,你可以赶论文的时候两三点才入睡,甚至天亮了才爬上床,一觉醒来又是下午。你也可以一天两顿饭,有时候一顿,根据起床时间不等。你也可以更去爱看英国的天空,发现颜色有多种。你会发现你听印度口音的英语听力在变好,你跟爸妈报喜不报忧,你从嘴里说出来的话变少了,手指尖打出的字变多了。你独立了,乐观了,发现身边的人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因为你留学的生活,你更爱生活了。
所以,你们都是因为什么而去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