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期又顺利地结束了。一回到家,就看到外甥女嘟着个嘴,坐在桌前拿着笔发呆。这才考完试,小丫头就忙着做作业了,还真是自觉啊!
自觉?你妹妹罚她到我家来把寒假作业做完。妻子嘟囔着。
不才放假吗?也玩几天,放松放松!
还放松呢?语文还没有考到60分。
这也太少了点吧!小学的语文考90分不都是正常的吗?
还90分呢?我班学生考下来,都在教室里唠叨,白复习了,复习的都没考。
复习的都没考是一个什么概念,难不成这小学生也不考课内的知识了。
现在,都在改革,也就是还不知道。我自己教语文,我都觉得自己不会教了。这期末考试,书本上的没有30分,都是课外的知识和阅读,有些题我还真的不会。这试卷老师都不会,是不是有些夸张了呢?
晚上,遇到赵老师,说到这次的三年级的试卷,他也颇有些摇头。教书30年,每次考试之前,他都会把试卷提前做一遍。以前,做试卷,感到很轻松,不说拿满分,高分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现在,不敢做了。因为许多题都来自于课外,问题问的刁,怎样回答才能拿满分,还真没有一个数。这小学生就和高中生靠拢,真的有价值吗?
小学考试就像高考靠拢,这有价值吗?我以为没有多大价值。小学,尤其是中低年级,字词句都还没有掌握多少,你就让他们去做阅读理解,这不是和赶鸭子上架有得一拼吗?我国的教材本身难度就大,学生能够把书本的知识掌握了,就很不容易了,现在却又来这一出,是想这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啊。有些看不明白。
中低年级的孩子,很多的字都不认识,组个词,造个句都有些勉强,你让他去做短文,他能读得懂吗?数学也一样,基本的计算他们都有些半生不熟,你还加难度,不是在戕害他们吗?小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啊。这是,现在!
孩子考不好,自己又教不透,怎么办?只能是把孩子送到课外辅导机构——尽管没有什么效果,但是多少能给自己一些心灵的安慰。
这其实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困扰。本来吃透教材,就能轻松地应对,而现在就是把教材吞下去都不行,为什么?因为所考非所学啊!或许有人说,这有些夸张,但是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看看许多老师,到了期末,还给学生买资料,那个刷题,就是一个明证。
这样的恶性循环,带来的结果难道就只有给学生的一个累吗?更多的隐形危害恐怕更让人要警惕。第一,随着考试难度的加大,孩子很难考到高分,对他们的自信心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我怎样的努力,都是考不到高分,那种挫败感就会如影随形,让他们找不到学习的快乐。第二,这容易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哪里都看不到希望,他们还能有兴趣去主动地学习吗?第三,这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感觉上课没有一点意思。学习只有不断地得到肯定,才会越学越有劲,而现在肯定得不到,还不知道怎么去学。除了逃跑,他们就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了。
总而言之,小学的考试应该尽量落点在教材里,而没有必要过多地考虑教材以外的内容——这是他们的年龄和学习层次决定的,我们有什么必要非得去缘木求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