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正常心理,也是问题心理;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道路上逆反心理是必然存在的,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形态。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思辨的特点,是青少年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积极的逆反心理是一面明镜,如能加以正确的利用和引导,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逆反心理也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当逆反心理得不到合理调节就会呈现消极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能顺利进行,进而转化为矛盾,严重者会造成事故,甚至酿成悲剧。近几年来,常现报端的以中小学生为主角的家庭悲剧:有青少年伤害父母的,也有青少年自杀、自残的。骇人听闻的报道让人触目惊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者没有正视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存在,没有正确引导和调节青少年逆反心理而造成的恶果。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逆反心理的深一步进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止其发生。
对于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要采取积极的态度,科学的去分析。逆反心理的客观条件有主体和客体,因此,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与形成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认识了逆反心理产生的两个因素,当青少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时就可以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进行调试。
青少年最大的变化是从儿童期间依恋父母,转向依恋朋友。因此产生了亲子关系冷淡,甚至有脱离家庭的倾向。此时,父母应善于引导,不仅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更要深入细致的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经常与他们交流,同时也要尊重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权力,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一方天地,这样,才会使青少年顺利度过这段情感不稳定的时期。
教育者要了解、顺应青少年生理、心理成长的规律。有了爱心的同时更应具有童心,对于他们的好奇心,应适当给他们提供探索实践的机会,不要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他们而阻止其好奇心。青少年在实践中虽然走了弯路,但其成长经验远比家长的说教强上百倍。随着青少年的成长,家长不要老是采用抚育婴幼儿的那种包办、监护的方式,留给他们一定的独立空间和自主权利。
成人要与青少年平等相处,不要用命令、训斥的口气,不要用粗暴和强制的方法管教他们,要真诚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当他们提出的一些要求、见解时,不要搪塞了事,使自己在孩子心目中丧失信赖度,阻塞心灵交流的通道。
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特别是家长和教师要看到青少年的长处,要多体谅他们的难处,应该理解他们,不要给他们施加过分的压力,让青少年有愉快轻松的心境,这样他们才能愉快健康成长。
当然,青少年也应该尽量理解父母和老师,要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父母的啰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成年人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青少年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青少年要经常提醒自己虚心接受父母老师的教育,遇事要尽量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还要主动与成人接触,向他们请教,这样,多了一份沟通,也就多了一份理解。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青少年也会逐渐理解单纯的逆反心理虽然是正常合理的,但是并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