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比人与动物之间的差距还要大。
有人早早的辍学打工,每天在流水线工作长达12个小时以上,拿到的薪资收入也只不过是勉强维持温饱。有人在装修高大上的写字楼办公谈合作,一年拿到的项目提成就高达七位数。
看到富人们开豪车,住豪宅,用奢侈品。有些人就开始愤恨不平,凭什么别人轻轻松松就能过上自己可望不可及的生活。而自己每天辛辛苦苦工作,日收入竟然不过百。
其实无论现代还是古代,贫富差距一直存在,这也是社会一直存在的正常现象。
也有很多人认为富人赚钱好像比较容易,其实每一个人的成功和富裕都不是随手拈来的。
撇开那些富二代,拆迁户不谈,大多数富人都是依靠自己的打拼换来的财富。有人早年经商,依靠着自己勤奋胆识积累了第一笔财富。有人寒窗苦读多年,终于凭借着高学历实现了人生逆袭。
依靠多读书提高学历这一条路,仍然适用于大多数普通人。
我父母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苦了大半辈子。他们深知这都是没文化吃的亏,所以我和我弟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多读书,哪怕是他们砸锅卖铁也会送我和我弟读大学。若是我们自己足够争气,一定要读研读博。
在求学的路上我和我弟没少吃苦,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几乎上都是自己靠兼职打工赚的,回顾我们的学生生涯,图书馆,教室,宿舍,兼职的路上,几乎概括了我们整个青春。
读研那年,父亲生病,家里为此还背上了不少贷款。尽管家里在困难,父母还是那句话,只要你们争气,继续读,最好读研读博。给我使劲了往上读。
就这样,我和我弟,从一个小小的农村考入了省城上大学,继续读研,我弟读了博。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比不上那些富二代,但我们都觉得很满足了。我们在一线城市定了居,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也有自己喜欢的工作,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而当我们过年回到曾经养育我们的小山村时,会发现我们儿时的玩伴们,他们初中毕业之后就早早地进入社会打工,刚满18岁就结了婚生了孩子。
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一家老小挤在快要倒塌的破旧房子里。生活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孩子们大的8岁,小的才刚学会走路。8岁的孩子在院子里用着脏话骂着邻居的小孩。他们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太多期待,也没打算让孩子多读书,更希望孩子可以早点出去打工。从来没想过让孩子好好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会走父母一样的老路。
02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问的是:
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生活得很苦,却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其中一个高赞答案这样写道:
如果生活是对意外习以为常乃至压垮骆驼,主动学习就是选择去一层一层的剥开我的心。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生活的磨难可以倾诉,偶尔的超越了庸常之后,还能让人鹤立鸡群之感:而学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人只会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多么愚蠢。智力游戏,永无止境。
生活的苦,躺着就来了;而学习的苦,你得主动去吃。而无论是看书还是思考,都是属于学习的苦。
连读书的苦都吃不了的人,注定一生吃苦。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自嘲称为“提桶人”,提着桶到处打零工为生的群体。为了方便迁徙,桶里只放维持生活最低限度的衣物和用品,在一处地方打完零工就换地方。又或者,旺季来,淡季走。
没有固定的工作和安息之处,哪里有活往哪里去。自己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谈何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安全感,让自己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环境和生活。
而据相关数据统计:大批00后开始涌入“提桶人”群体。
《2019年全国教育统计公报》显示,全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为4002万人,而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51.6%。
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人高中毕业后就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而作为00后,当代社会的主流群体,如果自己的 成绩足够优异,那么则会继续上大学。而如果自己成绩太差,则会早早的进入社会,成为打工者。
在以前,大学学历足够值钱,毕业后工作包分配,一旦你有大学学历就能让你从普通人当中脱颖而出。
而现在考大学,是保住你能做个普通人,不沦为底层。
如果没有大学学历,找一份普通工作都难。
所以即使现在大学生没有以前值钱,但也不意味着大学学历就不重要了。
正因为社会平均学历在不断拔高,我们才要更努力读书。
03
学历不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但却足以决定一个人未来有多少种可以“主动选择”的机会。
尽管你出生普通,但如果你按照父母“好好努力”的意愿读书,考入名校顺利毕业。毕业后凭借着学历也能找一份不错的工作,成为“中等收入阶层”,进而成为“中产阶级”。这条路是最保险的,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最简单的。
有了学历之后,不代表你可以多赚多少钱,但至少你有了更多选择自己人生的机会。从学校毕业后,你可以选择进入五百强企业就职,也可以选择回老家考公务员,甚至可以选择创业经商。你可以选择的人生,最起码比低学历的人,多了那么几条。这也意味着,你成功的道路,多了那么几条。
你可以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
而这些成就感能带给你的是超乎工作之外的快乐与满足感。
在年少时,很多孩子认为父母叮嘱的“好好学习”,是烦心的唠叨。认为读书真的很苦很累,不愿意读书。甚至希望自己可以早点辍学外出打工,打工都比读书好。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份工作是容易的,看似别人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承载着他人想象不到的苦楚和付出。
但事实上学习的苦,跟生活中的苦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徐孟南,在高考场上故意交白卷考零分,高考落榜后,用十年的青春,才换回当初任性而为造成的惨痛代价。
徐孟南在高三那年读了韩寒的这本《穿着棉袄洗澡》迷恋上韩寒,在书中韩寒指出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表达对中国高考制度的不满。
徐孟南读了这本书,被韩寒的书中的观念影响至深,他开始萌发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中国教育制度按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学习,而不是统一的高考的应试制度”。
但是忙于备战高考的师生根本无暇顾及徐孟南提出的观念,把他当作了一个笑话。徐孟南决定高考赌自己的人生,决定在高考当中故意考0分以此引起社会关注。
结果意料之中,落榜了。
落榜后他便开启了四处打工的生涯,做过“井盖工”,组装过广告箱……几乎什么脏话累活他都做过……
因为工资太低,结婚没几年又离婚了。
他还创办了名为“高考0分声”的网站,收录了高考考零分的“学生事迹”,以此警醒学生们不要效仿他。
在2018年,又重新参加高考,被一所普通专科的新闻系录取。
人生兜转十年,又回到原点,重新参加高考。人生有几个十年?徐孟南为他当初冲动的行为付出了10年的代价。
当初和他同坐在高考场上的同学,有的已经成为企业高管,有的已经成为大学老师。而他呢?才刚刚踏入大学校门,要用更艰辛的努力,去追回失去的一切。
在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当中,记录了世界各地住在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每天是怎样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去上学的。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已经是个苦差事,毕竟要上学要早起,还要面对各种考试压力。
但你们可能很难想象,在这个世界上有些孩子要以生命为代价,踏上属于他们的上学之路。
在上学路上,他们需要独自穿越草原和沙漠、要克服超越零下50℃寒冷的严冬,划船数小时、甚至攀爬悬崖峭壁才能到达学校。
如果某天清晨上课时,若是哪位同学的座位空着,那很可能是上学途中遭受了意外,严重的意外还会失去性命。
哪怕深知上学途中会遭遇各种意外,甚至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些孩子依旧愿意踏上通往学校的那条路。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读书和学习真的可以改变命运,正如影片中老师姆布吉·基莱雅所说:
他们必须认识到上学的重要性,他们应该努力让孩子们上学,否则孩子们只能一辈子放牛,失去过上另一种生活的机会。
读书的时候没努力,之后可能花多大力气都弥补不了人生的落差。
如果连读书这种苦都吃不了,那便要吃往后一生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