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总体方案》围绕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主体,明确了新时代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任务书和路线图。文件有哪些新亮点,下一步我省如何贯彻落实?教育之江开辟“教育评价改革笔谈”栏目,邀请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各级各类学校负责人和专家教师谈思路、提建议,凝聚各方共识,加快形成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合力。
以评价改革
激发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
於芳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评价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是促进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重要抓手。这些年来,我们探索构建“125”教师职业幸福图谱,致力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这一中心,坚持教师培养、教师评价“两手抓”,着力实现“五会”教师发展目标,形成了由目标系统、方法系统、支撑系统、反馈系统组成的教师发展性绩效评价体系。
“五会”目标系统:对标“四有”好老师和“四个相统一”
目标系统是教师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尤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定位,确立了“五会”教师发展目标:“会育人”指教师应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会学习”指教师应坚持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会创新”指教师应保持旺盛的事业热情,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推陈出新;“会服务”指教师应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断用技术技能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会奉献”指教师应为教育事业不懈奋斗,不计得失勇担当。这一目标系统引领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培养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层六维”方法系统:坚持“三重”原则和“破五唯”导向
评价标准是教师评价的核心问题。我们坚持“重师德、重教学、重贡献”的原则,从职责、能力、成效等三个层面,师德规范、公众影响、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教育科研等六个维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着重突出校企合作、技术服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指导等具有“职教味”的指标,做到既考察个人成果奖项,更考察是否潜心教学、全心育人。运用教师自评、系部复评、处室核评、学生评教、同事互评等方式,每年听取意见建议并调整完善评价指标,有效保证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
“制度化+信息化”支撑系统: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学校强化制度的支撑和引领,出台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名师工作室建设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各类建设任务均采用“成员公开招募、团队合作攻坚、专家结对引领、绩效考核评估”的管理方法。注重信息化的技术支撑,自主开发了教师评价数据应用分析平台,教师在期末完成网上自评,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平台自动分析数据并形成对每位教师的定量定性结论。教师工作过程和成果均留痕管理,数据信息可随时调取、即时更新,帮助教师动态掌握个人发展,及时调整个人规划,使评价过程更加智慧化、精准化。
“一体化联动式”反馈系统:探索将评价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
反馈系统是推动人事管理改革的重要抓手。基于发展性评价体系,学校不断加强师德建设、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评先等关键环节的考核。比如学校评优评先依据绩效评价排名从高到低择优推荐;岗位聘任时,历年绩效评价排名领先者优先聘任,以此来强化一线育人工作,突出教育教学实绩;职称晋升后如果连续两年排名末10%的不得申请下一聘期续聘,以此改变“职称到手、事业到头”的消极状态。通过这些教师评价改革探索,使少数混日子的教师产生“危机感”,使更多有进取心的教师产生“获得感”,较好地激发了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学校在用人管理上也更加主动有效。
(作者系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校长、高级讲师)
本期责任编辑:徐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