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一则“母亲吃中药母乳喂养,婴儿核酸检测转阴”的新闻刷屏了!
新闻中母亲服用中药后用母乳喂养宝宝,最后两人均由阳性转为阴性。后来专业文章中分析了母乳的重要作用,专业术语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些晦涩,但简单来说就是:“乳汁中传递着抗体,也传递着爱。”
因为自己有亲身经历,以前看纪录片《生门》的时候哭到不行,觉得女人真的太不容易了,但看着孩子的成长瞬间,又觉得付出再多也值得。就像上面新闻中一样,母亲给予孩子生的希望,孩子给予母亲生儿强大的勇气,互相搀扶,共渡难关。
所以,在看这部《武汉日夜》之前自己是有心理准备的,虽然去年疫情期间有一位确诊病例出现,也在短视频中了解了抗疫前线的各种感人故事,但以真实镜头走进抗疫前线的过程中还是发现,所有的准备不堪一击。
《武汉日夜》以医院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及病患为主线,将抗疫一线的真实故事原味呈现。镜头下逆行者与患者们与病毒博弈,脱离了医院的常规认知,一场不见硝烟的,包含着生老病死的战争,让人深感人的脆弱,但又庆幸人心与祖国的强大。
纪实性的镜头下有住在医院停车场的医护人员曹珊夫妇,有奋战在一线的护士苏洁……有靠着听孙子录音与病魔做斗争的老人,有幽默积极老兵爷爷,有待产的孕妇;有护士苏洁病危的父亲等等。
当然,这些人只是武汉抗疫的缩影,透过治病救人的每一个瞬间,为我们重现了武汉抗疫期间最艰难的时刻。纪实镜头下不加任何情绪渲染,一个握手,一句鼓励,一种期待……最简单的交流方式释放了人间最滚烫的情感。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二胎母亲王枫娇(确诊)和她的老公左双贵(未确诊),丈夫固定时间去医院为老婆送生活用品,平时通过视频鼓励爱人,被隔离的共同对抗是很多病患在这场疫情下需要去面对的事,缺失“陪伴”是对病人的双倍伤害,对亲人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折磨。
楼下与妻子遥遥相望的左双贵,无法用肢体给予妻子温暖鼓励,克制的哭泣是他的自责和心痛。
曾有一则新闻不知可信度如何,说的是英国有一位男生与新冠女友同住病房,最后双双去世的事。“真爱无疑”,但在医疗条件先进的当下并不可取,就像戴不戴口罩一样。所以说,在祖国强大的支撑下,陪伴与取舍的冷静权衡才是我们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法宝。
就像影片中的护士苏洁一样,自己父亲离世,她哭喊着想看最后一面未能如愿;待产妈妈李青儿想要老公陪护也被拒绝。护士长曹珊和老公涂锦盛(医生)在医院停车场的车里过夜,每个人都在付出,所有的付出凝结到一起,汇聚成了生的希望。
因此,导演加入了“新冠宝宝”的支线剧情。深夜运送孕妇的志愿者,隐忧的待产宝妈们经历多重考验,新生宝宝出生的那一刻,她们没有睁开眼睛,但响亮的哭啼像及了划破阴霾的闪电,出生便与母亲隔离还带着呼吸器又如何,倔强的小表情没有丝毫畏惧,生命的神奇与人的温情邂逅的一刻,还有什么难关不能闯过。
包括捐献父亲遗体作为科研的李超,所有人的付出,都是他们对新冠疫情的宣战。
没有华丽的表演,他们用本真表演诠释了千钧之力;
没有犀利的台词,他们用凡人对话升华了生命之意;
一个握手,一句鼓励,一种期待……最简单的交流方式释放了人间最滚烫的情感。生死交替之间固然会有遗憾,但在歇斯底里,无声抽泣后,呱呱坠地的声音打破魔咒,“生”的意义有了升华,它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生为华人的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生为华人永不放弃的精神释放。
不管多少年以后,希望这部片子是唯一一部关于抗疫的纪录电影,没有新的剧情,世界永远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