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我并没有选择其他工作,还是找了份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本以为工作会很轻松,但事实并非如此,学校事多,学生事多,老师事更多。每天起床后看手机,有没有家长给打电话,匆忙洗漱后往学校赶,拿着提前准备好的课件,开始紧张且充实的一天。
教育部发布最新消息:《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乍一看没什么特别的,但方案中提到,要求全面排查校园欺凌事件,而且将这类事件,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而这也是教师评优的重要标准。
看完之后,真的感觉挺头疼。
教育部的每一条消息,我都会关注。自疫情发生后,教育部与我们携手共进,从线下教育到线上课堂,每一条信息,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尽管因疫情学校停课,但我们却依靠着网课不停学。
受疫情影响,部分学校提前放假,学生回家享受假期,有的学校未来得及放假,学生进入直接进入下学期,多数地区为防止疫情,建议中高风险区的师生留校过年,这样被感染的风险会大大降低。
教育部发布《方案》,要求相关部门要全面排查校园欺凌事件,地方部门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切实落实到实际生活中,要全面覆盖学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听到消息后,我有点措手不及,同事们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各行各业都不容易,包括教师。近些年很多人都认为教师轻松,讲完课就能回家逍遥自在,但老师的苦只有自己知道,特别是高三教师。上课只是备课的缩影,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好一节课最少要备几个小时,甚至有的要提前一周看。
批作业也是日常操作,我一个小学教师,7点多到家判作业能判到9点多,并不是说放学就没事了,就万事大吉了。除了这些,有时还要组织或参加活动,听讲座参加培训也是常事,有时候还要到教育局帮忙去。
教育部发布这则方案没什么,只是将校园欺凌事件,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挂钩,成为评优的重要参考标准(先决条件)。这就让很多老师感到了压力,学校只是教学生知识的地方,最影响学生性格形成的,还是原生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日常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学生注意,还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学习,父母都无法保证照顾好学生,更何况老师要面对整个班级呢?几十个学生,真的很难面面俱到。
但对于家长来说,可是轻松了不少,让孩子到学校学习知识,如果孩子的健康或安全得不到保障,家长又怎么能放心交给学校呢?成绩固然重要,但身体健康是学习的前提,如果学生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又怎能安心学习呢?将校园欺凌纳入教师考核体系,这让家长轻松了许多。
学生到学校之后,家长也要工作,无法时刻让孩子出现在自己的视野中,如果学生在学校被欺负,家长也不能去打架,只能找学生的班主任共同解决问题,但老师也不能保证有时间,毕竟还要备课讲课,工作也不少。
但如果将校园欺凌事件纳入到考核标准中,家长悬着的心就能放下了,毕竟学生的安全与老师的利益挂钩,老师肯定会更加上心,家长也不用担心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
我们很多人都会将校园欺凌事件,与打架斗殴联系在一起,其他的并不属于这一行列,但实际上校园欺凌的范围很大,包括谩骂同学丶孤立同学以及给学生起绰号,这些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而这并非身体上的,心理上的伤害才是最可怕的。
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要做好相关工作,来预防可能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家长可以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如果在学校被欺负,可以回家找家长倾诉,或是直接找班主任,这都是有效的办法。
学校也要和家长保持联系,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心理老师要安排到位,时不时与学生谈心,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对于那些厌学或是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学校要重点关注,并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议解决办法。
如果有条件,可以请专业人士,到学校开展相关讲座,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们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与后果,从内心远离校园欺凌,而不是为所欲为。
但最重要的一环是家长,要从小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成功并不是欺负他人而获得的,而是要靠自己努力学习。
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