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路在何方?

教育改革,路在何方?

作者:胡顺安

(微信公众号shunanhu)

我们现在的教育有点浮躁和急功近利。

教育的速度应放“缓慢”,教学的方式应求“简单”,甚至回归教育原生态。

追溯很久以前,孔子等历代先贤设坛授学的初衷其实也很简单----传道、授业、解惑,开发学生、发展个性。当年教学的实施也很简单,教法是“不启不发、因人而宜”;设施就是笔墨纸砚,陋室木桌;管理体制更谈不上规范,师生双方约谈,随机雇聘,来去自由。当年没有升学就业和急功近利的压力与浮躁,也没有学期限制,长短不一,甚或有人半生追随孔孟等先贤,笃信其道,历经细雕慢琢,终成大器。这种缓慢和简单却培养造就了很多大师。

我求学时,恰逢“批林批孔”等运动,因此有机会阅读了一些孔孟之书,外加祖父当时的解读,使我能对孔孟之道有所了解和感受。据闻,及至民国,蔡元培先生主政北京大学,即使战乱时期的西南联大,也是条件简陋,教学简单,校园里各派人物、各种思想并存,教法各异,学术言论极其自由,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种氛围中,也培育出了很多近代各界精英,直到1949年新政府成立,都一直在重度依赖着这些精英。

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数十年来的教育被某种固定意识形态所干扰。人们的思想被引入误区,灵魂几近死亡。而近年的教育步伐迈得太快,几乎只顾疯狂裸奔,跑得头蒙眼晕,不知究竟。看客更是外行看热闹。教育理念模糊和管理混乱。教法日新月异,眼花缭乱,口号推陈出新,千奇百怪,毫无科学章法。业内业外深感迷惑,国外同行也大叹不解。特别现在,硬件建设日趋奢侈,堪超美国一流大学,教育质量却低迷不振,令人尴尬,以至于产生了“钱学森之问”。

因为世风的浮躁,我们现在的教育改革越来越注重形式,而忽略或漠视了教育的本质。我们飞奔的是空壳,是浮躁,是急功近利,是沽名钓誉。丢下的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内涵、教育的灵魂和人生学习的快乐与享受。

很多时候,我总想静下心来,根据这么多年的求学和从业经历,从多个角度去梳理反思我们目前的教育改革,追问我们的教育目的。但每每想起,我内心的感受可谓五味杂陈,思考良多。而提起笔来却又一时不知从何写起,也痛感难以一篇区区短文蔽之。只好从个人的经历、学习和感知去信马由缰,娓娓道来。

“文革”中晚期,正值我从小学到中学的求学时代。我当时对社会和教育懵懵懂懂,但亲历了打倒刘少奇、牛鬼蛇神、 阶级斗争、备战备荒、批林批孔、英雄人物、样板戏、反击右倾翻案风大字报、以劳动促学习和读毛选以及张铁生白卷主义等“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 的种种风起云涌。

踏入社会至今,我从事过农民、工人、铁匠、电焊、文秘、记者、翻译、教育、管理等多种职业,其中,求学和执教时间最长。我亲睹、经历和见证了中国教育从“文革”中后期到现在无数次大型变革的全过程。这使得我能对中国的教育既有站在圈外的冷静观察,也有身处业内的切肤感受和多元思考,还兼有做为家长对当今教育改革的需求性现实审视。

首先说教育目标。中国的近现代教育目标,时刻迎合上级领导的意图,紧紧围绕政治需求而随即改变。

史料记载,1950年前后是上级要求“扫除文盲的识字教学”,我们的学校教育目标就为此服务。我求学的文革时期要求“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培养具有毛泽东思想的、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接班人”,接着是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学习“张铁生白卷主义,劳动最光荣”,继而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为实现工农业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现在是“四个面向、素质教育”等,学校的教育目标就随之而更新。学校简直是政治教化的平台,学校教育就成了政治驯化的工具,时刻被政治需要和固定意识形态所绑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近数十年来,中国的教育一直被政治驱赶着裸奔,没有自己的思考和灵魂,也不能停下来冷静思考和调整自己。教育的目标陷入了比较严重的“盲目性、趋利性、混乱性和短期性”误区,甚或迷途。换一任领导,教育就换个样子。而教育的真正主人与灵魂----教育的理念、师生的思想和人格培养、教育管理体制和教学方式等,都被当做橡皮泥随意乱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次说教材。长辈们说,民国初期,基本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等作为国语启蒙读本。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地区改换选用开明书店、商务印书馆、三联等出版的国文教材。后者我近年来在书店见过一些,内容基本与生活密切相关,还涉及自然知识、为人处世等,图文并茂,简单素雅,让人一旦捧读就爱不释手。北京大学等使用的则是教师自编的讲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基本是各省自编或数省合编,各自为政,但也都紧紧根据当时的政治气候而编辑内容,尤其人文学科,如忆苦思甜、革命英雄故事、牛鬼蛇神、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工农业基础知识、毛选、样板戏等都是常选内容,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即使俄语英语之类的外语课本,也毫不例外地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七十年代末,为了应付高考,除了少数统编教材,很多地方采用自编油印的粗糙教案,附带或夹杂着少量的辅导资料。教师借阅讲授,学生听课抄写,当年的教学就在这般境况下进行的。1978年之后有了全国统一教学大纲、统编试验教材,进而如今的新课标和新课标指导下的多种教材,内容精彩纷呈。除了语文、政史等个别学科,大部分教材逐渐去政治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再说教法。文献记载,民国时期,各地中小学及大学教法本无固定章法。老师可以根据所教学科特点和个人习惯喜好,随意讲课。满堂灌、填鸭子、简笔画等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为应付考试,才逐步演变以题海战为主流。即使极少数特色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思想,也只是个体做小范围实验,如张思忠十六字教学法、张正东、章兼中诸先生的教学实验等。八十年代末,教法名目逐渐增多。

1990年代,教改运动可谓达到最疯狂的鼎盛时期,各地教法推陈出新,目标教学、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听说领先、全息教学、整体阅读、实验法、图示教学等层出不穷,热闹非凡。近年来又涌现出导学案、讲学稿、小组合作等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甚至暗中各派互相攻讦。其实,很多教法的创办人都是先买通官方主管,在行政部门的干涉或强迫下,进行风暴式的实验运动。实验前都被鼓吹得天花乱坠,完美高效。现在回首望去,很多教学法我都关注过,这种行政命令下风暴式的教改运动,无不喧嚣一时,昙花一现,没有哪一个教学法能持久留下来。倒是国外某些教育人士的教育理念及其个人的小范围教学实验,却广为关注和模仿,我们很多地方现在还引用着。

四说考试录取。我们近年的考试历经了开卷、闭卷、开闭卷混合、开放式考试等,从各省市的中高考自主命题到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又还原到如今的各省市自行命题、大学自主命题及面试招生等多元化趋势。

五说所达地域。从北疆到南国,从行业内的教育研讨会到跨省市、全国和国际学术会,多年来我参加不同等次和规模的各种教育教学研讨会数百次,大大增长了我的见识和理论水平。

六说所接触人员。我接触的由广大的县域或农村教师到大中小城市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及管理;从省市级教研人员、部分大中小学教材教辅编者到部分著名大学教授、国家高层教育管理人士及国内外教育专家,无不拓宽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综合认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七说我自己。从特大型国有企业的行业教育到地级市的地方普通教育,教过中小学政史地、科学、英语、美术等科目,也任教过数年的大学英语;既教过从40-150人的班容量不等的集体授课,又做过多年类似私塾的家教辅导;既在农村和城市上过学,又转战到中等城市从事教育;担任过一线教师,也做过教育管理;既做过全国重点课题子课题主持人,又做过多种省市级以上的活动评委,还获得过多种奖项。

这些经历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阅历和学识修养,有助于我对我们教育体系的全面认知和客观评价。

我们目前的教育改革非常混乱。不是因为传统的坚持而混乱,而是因为传统教育理念的遗失和很多人在并未真正弄懂中国教育和现状的情况下,疯狂“教育改革”产生的混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们不妨从解读“教育”的“教”字谈起。“教”的左边是“孝”道,即教育做人。右边部分的涵义是人文培养。也就是说,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授一个人如何做人及培养其人文精神,这应该是它的原始本意吧。但现在很多人,无论是教育界还是外界,不知是真糊涂,还是装傻,人人都在舍弃教育的这个本意,而去胡乱追寻之外的虚无飘渺,甚至歪门邪道。

教育界有人认为,中国的教育陷入死胡同,必须置死地而后生,教育要热闹,吸人眼球。很多人不惜全盘否定延续了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传统教育【其实这些人本人恰恰也是传统教育培育出来的果实】,打着教育改革的幌子,沽名钓誉,捞取政治资本和其它私欲。

但实际情况是,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却一直在依赖和重用着传统教育模式培育出来的超大精英群。侃侃而谈否定传统教育的人,似乎只有自己发现和认清了中国教育的弊端,只有自己找到了一条拯救中国教育的捷径,只有自己才能挽救中国教育大厦之将倾。滑稽的是,他们一面否定传统教育和别人的思想,一面又离不开传统教育做平台,所谓的教改不过是江湖医生卖药,极力鼓吹自己的仙方和仙药可以包治中国教育的百病----正常人都知道世上哪有包治百病的仙医和仙药?!这些人群里边,个别有点标新立异“思想理论”、能忽悠的人,纷纷拉大旗,立山头,自创门派,自命不凡,自称专家,到处报告,愤愤抨击和全盘否定传统教育,以此为责、为荣。有的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忽悠和买通地方教育官员,借用行政手段“兜售仙药”。很多头脑灌水、不能忽悠却又想出名的人,就盲目跟随,人云亦云。全国教改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雾里看花乱纷纷,似民国混战,诸侯割据,甚至不同派别互相攻击。这些人鼓吹的教改花样,尽管不断翻新,但往往昙花一现,或萌芽夭折或中途殒命。结果是反反复复,热热闹闹,样子学了,却没有效果;折腾来折腾去,师生身心疲惫,课堂成了痛苦受罪。乱的是教师,害的是学生,苦的是中国的教育,浪费的是国民的税钱。

仔细观察分析,我们现很多学校的所谓教改只是 “表层化”“课堂化”“知识化”“教师化”甚至是“表演化”,没有真正的“深入化、实践化,科学化、自主化”。没有完整系统的理论和详实充分的实验做支持;缺乏真正的师生自主化和学生特色化。普遍具有“模仿、求形、搬术、失神”的特征---不懂别人的教改理念、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差异、发展历程、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局限性。缺乏自主创新---而这恰恰是教育改革的灵魂和生命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们持续多年的教改,充其量也只称得起是课改。我们更多关注的是门类、课时、内容、教材,还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管理方式,但这不是教育改革的全部,也绝非教育改革的根本。教育改革的根本是具有包容性的人性化、自由化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及应用的顶层设计,还有教育管理体制的深层改革。这一点,我们根本没有触及,仅有施教权的学校也无法触动这里。

即使如此,我们涉及的课改,也通常都是在上级行政命令下的风暴式的运动。很多教师,甚至管理层,缺乏高度认同感,迫于权力被“赶上教改的,内心不赞同”,是不得已而为之。在某种固定意识形态绑架和权力强迫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没有自发性、自主性,更遑论创新性、持续性。领导一换,马上回归原点。

1990年以来,这种思想和形式深深植入我们的教育探索。于是,现在的教改推进,仍然烙着这种时代的痕迹,把教育的自由性、自主性、学术性和科学性排斥在外,过度重视行政命令推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教育行政主管总想用自己个人所推崇的某种思想和方法以求解决中国教育发展中的所有困惑和问题。这不现实,也不科学。每一种教育探索与改革都有其产生的特殊背景和文化渊源及发展局限性。所有的教育实验都仅仅是一种理念的探索 ,不完善,还附带着很多先天性不足和副作用,不能迷信。这个道理,我想,所有智力正常和生活阅历丰富的人都是认同的。

教育改革,我们还有或隐或现的“多重门”没有突破。教育理念的模糊混乱;教师的个人素养和能力差异;学生的成分特点与个性差异;教师和教材编辑、课标专家的稀罕接触,吃不透或不明白教材和新课标的主旨等等;现有教育管理体制的欠缺使教师不能真正成为教学与改革主人,学生不能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主人,师生无权评价学段教学成绩,反而需要交给远离一线基础教学的教研员和行政主管来掌控评价。所有这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师生的成长与提高,影响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纵观中国近年的整个教育改革和实验,很多人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缺乏做科研必备的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和扎实作风。很多改革与实验,本身缺乏完善的科学理论,没有足够详实的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甚至违背教育常识和教育规律,罔顾本地实际,大面积推行,失去自我,失去比较探究,没有创新,更不伦不类,延误师生;还有的是一时发烧,闭门造车,绞尽脑汁,别出心裁叫个新名词---其实换汤不换药。甚至搞得乱哄哄,别人听不懂,学生学不会,甚至主创者自己也讲不清楚,说不透彻。这些教改,破坏了教育的本质,折腾师生,折腾教育。 我认为,这其中很多人是善意的实验,但也不乏个别人借助教改做噱头,沽名钓誉,骗取钱财,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这些人是十足的骗子,是应该挨拍的砖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还在思考一个问题,即教育不是万能的。无论你怎样改革,无论你如何神化地赋予它多么耀眼的光环和神圣,甚至捆绑很多它根本不存在,也无力承担的社会职责,教育其实就是一种非常非常简单的思想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否则,社会就不存在暴力和监狱;否则,人人皆可得道成仙。教育,毕竟是一件尽力而为的职业,它的职能具有很大局限性,目的简单,形成缓慢,方法简便,无论你是否认同。我们不妨把教育比作土壤,教师比作农艺师,教学比作阳光和空气,学生比作种苗。

试想,如果种苗因子优良,那么土壤肥沃、阳光充足、空气优质,稍加耕作,种苗就可成长很好,优秀的农艺师可以让这些种苗茁壮成长得更好。反之,如果种苗内因劣质腐朽,无论土壤多么肥沃,阳光多么充裕和空气多么优质,再顶尖的高级农艺师也不能使其健康成长,更无法把一粒麦种或杨树变成绿豆或槐树,何况还有个性差异等很多非可控因素。

由此,再好的教育理念和设备,再高明的教师和完美的教学,充其量只可以让具有某种潜质的学生成长的更好,但绝不会也根本无法把智商、情商和行为习惯很差的学生培养成杰出人才。同一个教师教授不同班级的学生,成绩不一样。同一个父母的几个孩子也有很大差别。这浅显的道理,从百姓到高官,从农民到教师,内心都应该很清楚。那么,回说到中国教育改革,无论你如何花样翻新,眼花缭乱,骗取领导欣赏,一时蒙蔽大众,最后还得露陷。所谓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纯粹是自欺欺人的痴人痴语。

我们的教育不能再被别人牵着鼻子忽悠了。

我们的教育到了需要重新审视的时候了。我们必须从疯狂中迷途知返,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回归缓慢,不是越快越好。我们需要把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静下来思考,需要把裸奔的步伐停下来顿足回望,需要把沽名钓誉的虚无抛掉,需要回归教育的正途。

教育不是技能速成培训班,不是在复制大批没有灵魂的走动机器。教育的宗旨和功能绝不仅仅是立竿见影的升学就业。教育的真正内涵是培养人的“精、气、神”,让高尚的人文精神慢慢浸润人的肌体和灵魂,把深厚的文化底蕴植入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就像一块蒸馒头用的酵母菌,关键时候会发酵产生很大作用。接受过真正的教育的人,可以没有工作,但当其遭遇人生坎坷的时候,接受过真正教育的人,其内心和骨子里的那种人文底蕴和精神会使之傲然面对,想法克服,勇往直前。这些都需要耳濡目染的熏陶和缓慢的积淀。所以,教育需要慢。慢,能有时间思考和调整;慢,可使人悟出更深刻的道理,把事情做得更好;慢,才能使人进入一种大彻大悟的人生佳境,品味个中的滋味与奥妙。磨刀不误砍柴工,慢下来,依然能曲径通幽,渐达胜景,享受人生。

理解了这点,就理解了教育需要放慢的道理,理解了教育需要在“慢”中“细修、静悟、慢浸”;就明白了祝卫国先生为何说教育应该慢下来,教学应该简单化。我想,这绝非妄语,应该是他经历过盲目、彷徨、浮躁和冷静思考之后,茅塞顿开的大彻大悟。理解了这点,就知道了如何做教育。

做教育需要科学的严谨精神,需要冷静,理智,需要审时度势。

教育改革,科学地说,不应叫“改革”。教育改革绝非简单的否定传统教育,更非革“传统教育”的命。教育改革的实质应该是“在新形势下对传统教育做积极的改进和改善,对传统教学方法做多元化的、灵活有效的尝试和调整”。教育改革,需要具有一定的背景做铺垫,需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更需要薪火相传。因此,任何教育改革 ,首先必须承认和尊重传统教育。其次是根据地方实情、个人差异等,做多元化的教学探索,逐步推进调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中国现今教育改革最需要的是传统教育理念的回归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善。这个教育理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教育学生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中崇尚“民主自由,独立人格,虔诚正直,认真严谨,团结合作,科学求是,完善自我”的向善精神;就是“认识世界,提高能力,顺势调整,适应发展”的时代精神;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因人而宜,发展个性。所有这些,我们的先贤们早在数千年的传统教育中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只是表述的词语不同而已。我们一定要长期坚持这个理念不动摇。这个理念不能被某种固定意识形态所绑架,尽管我们曾经经历过这种阵痛,现在逐步回归,只是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理念一旦被某种固定意识形态所绑架,教育就失去了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和百花齐放。 教育就会变态,就失去鲜活生命力。变态和没有生命力的教育是民族的不幸与悲哀。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只是加速传统教育理念的回归,加大对自由、开放、自主、多元的努力。

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框架下,教学是手段,手段是可以灵活的。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是促进教育改革的润滑剂。但教学方法需要简单化,简单即是简易不复杂,就是高效,正如数学中所说的“直线距离最短”。

古人说,大道至简。因此,希望我们的教学尽快化繁就简,返璞归真,回归原生态,不要搞那么多名头。

当然,教学方法可以在稳定的总目标的前提下,具有因时制宜的阶段性、科学求是的实验性、因人而宜的多样性和面向未来的发展性,还可以是多元的,自由的,自主的,个性的和创新的。

教学要想简单化,我们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必须尽快改善。目前中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是主管部门居高临下地利用公权,把本来具有民主开放的学术性教育当做行政事务来管理和限制,把本来需要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教师当做工厂下属员工一样来管理,缺乏尊重、服务、开放、包容和宽容, 没有自主化、民主化、多元化和自由化。试想,在这样一统独裁的教育管理体制下,能培养和允许具有开放思想、自由精神、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鲜活个体吗?这种教育管理体制下的教育是教育之悲哀,国民之不幸。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教育管理和教学探索中,要尊重、理解、包容和宽容,要允许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的自主化、多元化并存。一个真正文明开放的学校和民主大度的领导,会允许师生存在广阔的个人空间与自由选择。同一学校中,可以有领导倡议和推荐的某种教学思想与教学方式,也可以存有对此持有异见,甚至反对声音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法;领导可以平等地对此加以宣传、培养和树立典型,但不要利用权力强迫别人也赞同和实行。领导可以倡议所赞赏的教法实验班,也要允许存在传统教学班,或其它形式的教学班。在同期教学中,如果某些教师经过比较,感觉或自愿主动选择领导倡议的或某个老师的教学理念或教法,那就由他自己选择。总之,要相信,通向罗马的道路不止一条,相信异曲同工。相信猪往前拱,鸡往后挠,各有各招。我欣赏蔡元培先生主政北大时期的民主学术气氛,老师可以不同思想并存,各种教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种开放大度的氛围和气场,造就了很多大师。领导要尊重和培养教师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学术自由的精神,培养教师“我尊重领导的建议,但我更尊重科学和真理;我不畏惧领导的权力,我有学术自由的权利”理念,具有这样氛围的校园才是民主和谐的,这样的领导才是聪明智慧和大度的。这样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也才具有自尊性、民主性和生命力。

而且令我深为折服的是,北京大学这种自由氛围中走出来的大师们都很高尚---在学术争鸣中,都拥有“君子不苟同,可绝交,但绝不恶其声”的风度和雅量。

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尊重教师个体的教学探索与实验,允许自立山头,自创门派。当然这种教学一定是立足于科学深思的基础上,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以多重的实验和详实的数据分析做支撑。要“少数人、小范围、跨学科,跨层次,跨地域,有比较,求真实”地逐渐实验,并在实验中积极修改完善。

教学探索需要善意的沟通交流和取长补短。不同派别可以就学术问题互相质疑、探讨和争鸣,但不能互相排斥谩骂;人们不必迷信任何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乔布斯说过,人类诞生以来,各种改革和教育实践仍然处于探索之中,远非完美,也不可能完美。人们对各种试验模式都有批评和质疑,完美需要通过长期试验,通过交流和讨论,凝聚共识,提升和超越。希望教育能从课堂改革真正走向素质教育改革,从教育方法改革走向教育理念和整个教育系统的改革与完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坚决反对教育主管和领导滥用手中公权,风暴式地推行某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法实验。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受制于施教者的个人学养、能力和受教育群体的文化背景等。其优劣程度,需要教师自发地认知、实验和感悟。当然,有的教师需要别人包括领导等的倡议和点拨,但绝非命令和强迫。某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一旦被领导利用行政权力推行,就会糟糕。依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教师必定会屈从于领导权力,勉强随从。一个学校,如果不分科目特点和内容的阶段性、差别性,不分教师个体的差异性,全篇一律搞行政化、运动式的一阵风来推行某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法,这样的教学实验,不是真正科学负责的实验,说透了,是不懂科学研究,不尊重科学研究,是乱弹琴。很多时候是某些人的官本位和自私在作崇作怪。但这只能暂时复制出一批批只有外形,没有自主、开放、包容和灵魂及生命力的赝品教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在一次国际学术会时,和一位台湾师范大学的教授及两位英美的教育专家交流。他们都有各自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但都是自己个体在试验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且都是在小范围实验。这些实验包含了不同背景、不同时期、不同学段、不同施教对象、不同地域和不同科目,保存了很多具体详实的数据分析以佐证,而且随机调整。绝对没有行政命下的风暴式的实验运动---他们对此甚感惊讶和不解。我认为这才是科学的教学实验。他们也认为,世上没有任何一种是成熟的、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法。关于这点,我也深为赞同。

教育管理和教学改革实验是一个具有多方位、持续性的综合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改革,关键是慎思之后的一种理念,而非轰轰烈烈的形式。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新绛中学等 ,形式各异,但所传递的信息都是一种理念。而我们到处看到的和照搬的都是形式。没有自主的自发性,缺乏因地制宜的创新性,很多表面轰轰烈烈的运动之下,没有真正的实际效果。这种教改都是暂时胡闹的伪教改。

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土著的、自主的、原创的教学实验,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才会精彩四射。

我真诚希望中国的教育能从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走向素质教育改革;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改革,走向传统教育理念的回归和整个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相对于教育,很多东西不能丈量,其效应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却能浸透我们的肌体,渗入我们的心灵。我们的教育改革陷进了重重怪圈跳不出来,教学思想、教育管理体制和社会人才机制是真正的紧箍咒。这个难题需要社会的顶层设计和优化给力才能破解,仅凭学校是无力解决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需要伴随制度重构、冲击现有体制和文化、触及师生的心灵。这种教育改革需要从课堂走向学校,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这样,课堂就变成了学习的中间环节,学生的学习就具有自主性。这一系列的改革时间可能会更长,需要数十年,需要社会体制的调整才可完成。

目前,邢台十中进行的“绿色课堂 生态校园”搞得很好。我愿用这样的词汇来描述,就是民主、开放、平等、对话、协商,这些课堂教育的文化诉求才是教育原生态和新课标传达的使命。邢台十中的课堂由听讲的场所变成了交流、探究和共享的乐园。

我欣赏邢台十中的“绿色课堂、生态校园”,这是该校的教育在返璞归真,回归教育原生态。现在的邢台十中远离喧嚣和浮躁,精美祥和,就像一片纯净的乐土,邢台十中的教学探索在这片乐土上“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东西南北风”。这里的人们在积极营造很好的人文氛围和自然环境,保护孩子的天性;这里是邢台基础教育改革的教育桃花源,人们都在陶醉于随性的教学实验中。邢台教育局教育主管副局长赵新芳先生在一次全市教育工作会上,非常赞赏和高度评价邢台十中的 “绿色课堂、生态校园” ,他说这是他在邢台唯一能看的像样的学校教育。

归来吧,中国教育的缓慢,教学方法的简化,传统教育理念的回归。我们在翘首以待。

成稿于2013-02

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shunanhu,阅读更多文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