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力怼乐评人质疑:告诉孩子,自己满意自己最重要

不是所有批评

我们都要虚心接受

近日,在音乐节目“天赐的声音”舞台上,心直口快的何洁开始怼人了。

因为《太阳》这首歌整体感受,何洁与乐评人丁太昇发生了争执。

丁太昇觉得何洁有几句比较吃力,音准也有瑕疵。作为歌坛实力老唱将,不应该发挥成这样,对此,他好遗憾。

没想到的是,何洁直接质问丁太昇:好遗憾,有多遗憾?

丁太昇说:第一,现场表现不完美,有瑕疵。第二,造成这种瑕疵,是何洁作品和曝光少了,忙着恋爱生子去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面对丁太昇“遗憾”,何洁怼的有理有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瑕疵,才是听现场最大的魅力。想听完美的,不如听唱片好了。她觉得她跟苏醒配合的很好,她很满意。自己在每个年龄段做自己该做的事,有问题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很多网友站队何洁,觉得丁太昇杠精附体,又影射人私生活,没素质!

丁太昇不可以遗憾吗?

站在乐评人和歌迷角度,他惋惜何洁当年那么火,如今作品很少,明明可以靠实力成为大明星,现在曝光都是些恋爱生子。

面对遗憾,何洁也没必要接受啊。

接受就证明,丁太昇说的对,我就应该活成“你们期待的样子”,但实力唱将就该过什么样的生活?也没有明确标准啊。

何洁对自己有清醒认知,我喜欢唱歌,唱了,尽兴就行。我想恋爱结婚生子就去做了,对不对得起别人无所谓,对得起自己就行了。

活的越久越发现,面对批评,我们无须照单全收。因为有些批评并没对错,只是批评者认为我们没达到他的预期。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人都满意,这本就不实际。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满意。

只有我们先满意自己,才能辨识批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因为内向,她总是被批评”

社会心理学家 Festinger 指出:人是在社会比较中认识自我,而且这个过程会让我们拥有丰富体验。特别是当我们与比自己差劲的人做比较时(下行比较),会获得自信和满足。

也就是说,当别人批评我们时,不在于我们真的错了,而是对方想通过批评我们,肯定自己。

特别是在教育上,很多人批评孩子,有时未见得是“孩子问题”,而是批评者认为“孩子有问题”,需要纠正。

TED演讲有一期,一个女孩分享。

在学校时,她总是被告诫,上课要积极举手发言。如果她在学校不说话,老师就对父母说:孩子这样得改改。

作为一个内向的孩子,从小到大她总能听到外界的批评声:害羞和沉默不好,要外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她参加会议,看到同龄演讲者在舞台上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她也会为自己无法表达,不会分享而愧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当她反思自己,真的只能当观众吗?她感受到,她不是不会表达,而是不爱表达罢了。这又有什么错呢?

但那些在台上,外向的演讲者,就批评她不对。

在他们眼中,只有外向的人才能站在舞台上,享受主角光环,拥有驾驭全场的领导力,才能成功。如果你内向,不会表达,你注定只配被领导,就是失败。

但事实并非这样。爱因斯坦、奥黛丽赫本、迈克尔乔丹……也是内向性格。内向并没阻碍他们成就自我。

所以,有些批评只是一些人“观点、思维、经验”所产生的认知偏差。

一些人看到孩子不爱分享、见熟人不打招呼、太外向、太害羞……就会批评孩子:这样不好,你应该如何如何。

真是孩子错了吗?未必,只是一些人不喜欢、不接受这些行为和个性,就通过批评,让孩子改成他们满意的样子。

儿童最初的自我意识都来自父母和外界。假如这些负面批评被孩子吸收,就会变成他的认知观念。这种观念,对孩子自我认同的培养十分不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说就改的孩子

长大后容易随波逐流

听过一位心理咨询师讲这样一个案例。28岁男孩因抑郁来找他。而男孩抑郁的原因居然就是太“知错就改”了。

男孩家都是军人出身。他父母就在部队,他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按理说,老人比较宠溺孩子,但他爷爷奶奶却喜欢把服从命令那一套用在他身上。

小时候起,只要他做任何事没达到老人标准,老人就毫无吝啬的批评他,直到他改好为止。

由于身份关系,他的亲戚、邻居都在一个单位,大家免不得对比各家孩子。

他听到最多的,就是亲戚和邻居语重心长的批评他:你这不行,你要改。你看谁谁,你要向他学习。

他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也觉得大人批评的没错啊,为了我好。因此,别人说他哪不好,他就改。

渐渐地,他发现自己怎么努力,别人总是一副:做好是应该的。做不好才要反思为什么不行。

他变得自卑,见到别人,做事说话第一应是迎合,而不是考虑自己感受。

而爷爷奶奶又批评他:整天畏首畏尾,你都多大了,做事怎么一点主见没有,还要问我们。

一个长期活在批评下的孩子,不难想象,他大多精力都放在“怎么才能不犯错”上。

遇到事,他反射弧不是什么事,而是想“是不是我的错?”他每天忙着纠正自己的问题,答对别人的满意。

这样的孩子,哪还有多余精力理性辨别批评,他自然也就失去了辨别他人话语的能力。

这些批评的初心是为孩子好,但却高估了孩子对批评的判断力,无形中将孩子变成“知错就改型”。

孩子进入社会,别人说什么都当圣旨。这样的孩子,不仅没有主见,遇事随波逐流,还有可能因为这个弱点,被身边同事、老板、朋友欺负、利用、操控。

因此,当孩子被外界批评时,我们父母别高兴孩子真听话,一说就改。

父母应该重视这些声音对孩子影响,因为总被批评左右的孩子,很容易变成讨好型人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教会孩子正确面对批评

孩子才能活出自我

尹建莉曾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分享过一个故事,面对外界批评,父母应该怎么办。

4年级的孩子,回家后发现忘拿数学卷子,就跑到楼下同学家借来试卷,在本上把试卷和题都写了一遍。

孩子很满意,自己没因忘拿卷子而耽误作业。结果第二天,他没得到老师表扬,反而被老师批评丢三落四,并罚孩子再写一遍。

孩子哭着回家,妈妈也很为难。她为孩子打不平,又担心跟老师对质对孩子不利。

尹建莉说,比起找老师对峙,不如好好跟孩子聊聊。

妈妈先表明态度,告诉孩子你没错、想法很积极。再跟孩子一块分析,老师的问题出在哪,以及我们再遇见这种事该怎么办?

比如,老师罚孩子,是她把试卷跟知识联系一块,认为只有按部就班完成试卷,才是收获知识。但掌握知识未必只靠写试卷。

面对孩子被批评,父母的责任,不是跟孩子一起反过来批评老师,而是引导孩子看到批评背后,是一个人错误观念导致。

当孩子遭受不公批评,我们父母第一时间先安抚孩子情绪,再采用问答方式,陪孩子一块整理思路,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看法。

重要的是,我们父母不要带偏孩子情绪,一起同仇敌忾对方,而是鼓励孩子保持批评精神。但批判的目的,是让孩子能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到并接纳每个人对一件事都有不同看法。

批评的背面,不是忙着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孩子拥有一颗独立的心。

我们父母要在批评中引导孩子,让他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孩子才能客观地接受外界的各种声音,平和地看待他人的话语,不偏激、不迎合、不压抑。

我们只有勇敢站在孩子身后,坚定告诉他,面对批评,不要怀疑自己,也不要惧怕批评,孩子才能在每一次批评中,内心越来越强大,活出更好的自我。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