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孩子对各种奶制品都很喜欢,尤其是酸奶。在重庆的时候,孩子们喝天友的,到了老家,就喝蒙牛、伊利的。安慕希的酸奶,我们很少买,因为它的价格要比其他的酸奶高一些。
前段时间母亲买了一些礼品,准备去串亲戚。当儿子看到其中有一箱安幕希酸奶时,反应很大!
“安慕希?竟然有一箱安慕希?爸爸,我有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为什么我们每次买安慕希的时候都是在给别人买?我们自己不买?”
“呃……”孩子的问题太深刻了,一时我还回答不了,“回头爸爸也给你们买!”我给了孩子们一个承诺。
“爸爸,你真的会买吗?”女儿问我。
是啊,我真的会买吗?如果我不刻意在乎这件事情,我可能真的不会买!反正都是自己喝,瞎讲究什么呢?贵的便宜的有什么关系呢?——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习惯于“压抑自己”。
(一)我隐藏了自己的信仰。
我曾公开自己的信仰,但别人不喜欢,我就收敛了自己的言行,偷偷地做与信仰有关的事,不再让人知道。身边的人曾厌恶地对着我说:“厌烦什么样的人还就出什么样的人!”(这话是指着信仰说的)
(二)我习惯于放弃自己的价值观。
跟一要好的朋友聊天的时候,他说:“亲子教育有什么用?有那几千块钱去学什么亲子教育的课程,还不如留给小孩儿买点好吃的!”我作为职业的亲子教育讲师,重重地点了点头。
(三)我习惯于放弃自己的立场。
曾经有一场比赛,我和一位长辈帮忙计数。我最后报数153,红队赢;但那位长辈报数143,蓝队赢。我相信自己没有数错,但我最后说出来的话却是:“是我错了,应该是143!”
(四)我习惯于压抑自己的兴趣。
我喜欢做的那些事不能带来经济利益,也不能帮忙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被定性为“不是正事儿”,我便停止了那方面的学习。我曾经喜欢过很多东西,但总是还没有开始尝试,就被扼杀在了我的自查中,因为它们都被我定性为“不是正事儿”。
(五)我习惯于压抑自己的情感。
我从未向自己喜欢的女孩儿表白过,虽然很想让她知道,也很想跟她在一起,但从未把话说出口。我总是以为这种儿女情感只适合藏在心里,公开求爱的行为就像偷看女生的领口一样,是不正当的、不道德的。
(六)我习惯于压抑自己的欲望。
很多时候我都想杀进屋外的那个大千世界,轰轰烈烈地拼搏一场。但一想到万一失败了会被嘲笑和羞辱,就把刚抬起的脚又放了回去。
(七)我习惯于拱手让出自己的时间。
我正紧张地复习准备考试,有朋友请我帮忙去取一些东西,情辞恳切:“我有个同学来了,我得去陪他玩,实在走不开,我也没有其他的朋友可以依靠,你就帮我跑一趟嘛,最多一个小时!”但我清楚,那个地方来回不堵车至少要两个小时,但我就是拒绝不了。一路上我一边心疼着考试前有限的时间在白白流逝,一边在心里安慰自己:“反正她也不会让我经常帮她,也就帮这一次了!”
(八)我习惯于“活着就好”。
我不太讲究吃,也不太讲究穿,我老早就知道讲吃讲穿是不好的,所以,也就不会知道一身名牌穿到身上到底是什么感觉。我知道,自己的身体不需要吃太好的,也不需要穿太好的,能让它活下去就行了。其实,我也并不珍惜它,因为我常常无视身体上的伤痛,也总是寄希望于它能自愈。
亲爱的朋友,从上面的描述中你能看到什么?是一个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充满活力的生命吗?
压抑自己带来的最大的坏处就是“没有清晰的自我”。当我意识到孩子们需要我回到家庭陪伴他们成长的时候,我才猛然发现,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直到现在,我还觉得孩子提出的最难回答的问题是:“你喜欢什么颜色?你喜欢什么形状?”因为我根本没有答案。
习惯于压抑自己带来的另外一个坏处就是我会把这种压抑向外拓展,传递到成长中的孩子们的身上。我不会选择喝安慕希,所以,我也不会买给孩子们喝,并且会告诉他们:“都是酸奶,都一样!”孩子们当然不同意我这种说辞!
最后,感谢这篇文章!在写到女儿问我问题的时候,我意识到,我该认真对待并及时履行对他们的承诺!在等女儿放学的时候我写了本文的开头,接到女儿后我便带她去最近的超市买了一箱安慕希!
早上送孩子上学回来的路上拍的朝阳。
碰巧拍到了一群飞起的麻雀。
村口的牵牛花和朝阳的合影。
下午接孩子回来的路上拍的晚霞。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