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我家不是印钞的,我在国外也是省着钱过日子的。”
“我出国真的是去学习的,不是为了混学历…”
“我去的不是野鸡大学,除了G5和常春藤,还有很多正经大学。
已经1202年了,留学生不再是“富二代”“有钱人”的标签,大多数经济条件说得过去的工薪阶层家庭,也加入了留学大军。
留学生也在许多数不清的深夜在边查词典边写论文,熬夜熬到头秃,为了获得那个镀了金的学历。
因为支出了更多的成本,留学生群体就背负起更大的压力。但无论在哪个国家,社会的默认规则就是物以稀为贵,当留学生这个品类不再稀有,它也就没有了吊打一切的权利。
回国成为留学生默认的选择
每个留学生结束学业后终究会面临两种选择:留在当地工作或者回国就业。但大家心知肚明,中国虽然作为第一大留学输送群体,想要留下是非常难的,最终都被一纸签证卡住。
第一留学大国美国,也是第一难留下的国家。
留学生毕业后想要在美国工作,H-1B签证是必备的条件,但获得H-1B的难度大家心领神会就好。(H-1B是美国最主要的工作签证类别,发放给美国公司雇佣的外国籍有专业技能的员工。)
英国这边虽然重启了PSW签证,看似是对留学生利好,但你细品,英国企业会因为政府的PSW政策而多放出岗位吗?会真的扶持留学生在英国就业吗?这还不是为了刺激留学,增加来自国际生的教育收入。
资本主义的手段真是高明啊。(PSW是让本硕及以上文凭的国际留学生在毕业之后有两年可在英找工作的签证。)
何况国外疫情肆虐,就业环境远不如大家想象中那么好,他们连本国人民的就业率都无从保证了,更别说一些特殊尖端的岗位是不允许外国人涉及的。
因此留学大军们只能回来做勤勤恳恳的打工人,回国也就成为了极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默认的唯一的选择。
成为“裸归”一族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中显示,2019年中国留学回国人数达35.35万人,占同期出国留学人数85.41%。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喝过洋墨水留学回来的海归是精英,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接受国外的教育学成归来,带着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各方面帮助中国快速进步。
但中国毫不示弱,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我们的硬实力已经有了卓越的进步和崛起,现在并不完全依赖于国外的科技,更看重的是各方面带有实际技术的精英人才,他们是否有过人的实操经验。
也就是说,现代社会更看重实绩而并非单纯的学历证书 made in 某某国家。
这也是现在留学党们最欠缺的一环,“裸归”一词也由此形成:有海外学习经历、获得海外学位证明,但却没有国际实习和工作经验的海归小白。
一手好牌不要打的稀烂
据统计,有超过一半(57.94%)的留学生回国后期望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地区寻找职业发展机会。十几万人蜂拥一线城市,你以为手握那张薄薄的镀了金的学历证明就能一路通关了吗?
《2019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其中90%以上的海归在求职的闯关中遇到了问题,近6成“死”在了没有相关经验。
虽然留学成风,但终归不是普遍现象。走出国门接受国际教育依旧是值得称赞和炫耀的资本,握在手中的资本是漂亮的翻番还是输个精光成为“裸归”,全看自己怎么出牌。
徐洁就是众多“裸归”的代表。在国外极度安逸的度过了大学四年,觉得实习和就业离自己八丈远,直到回国后看到其他人一次又一次展示出拿的出手的实习经历,而自己除了教育经历以外,校园活动、课外实践、实习经历空空如也。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没有相关经验”面试被拒,才意识到原来自己这几年已经亲手摧毁掉了自己的优势,下了一步不可逆转的错棋,每天在家哭出血泪史。
在很多留学生的概念中,实习和工作是临近毕业节点才需要考虑的,甚至有的人会计划毕业后玩一圈儿再做决定。
如果你有这种想法,赶紧打消它,尽快把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上日程,这也许是你除了一日三餐和当下学业以外最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了。
所以倩倩一手好牌就赢得相当漂亮。
大一刚开始的时候,倩倩就锁定了自己想去的一家外资金融公司,在前两年的时间里,她时刻关注着公司的动向及招聘需求,搜集着相关行业资料。
虽然人不在国内,倩倩还是在大三第二学期的假期争取到了远程暑期实习的机会。毕业回国后,倩倩通过秋招成功的收到了这家公司的offer。
写在最后
这张陷入死循环的图,是网友对国内职场上工作和经验要求的调侃。
的确,留学生屈指可数的假期,或多或少因为距离问题和时间安排,不能很随意飞回国内去大厂实习。
选择在国外实习吧,又确实对个人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对普遍水平的留学生来说也不是信手拈来的事。留学生们就被架在了这样一个尴尬的状况。
巴特,留学党们,不能固步自封毫无行动,毕竟可以选择像倩倩一样线上实习,或是多进行networking等各种为自己经验加码的方式。
职业生涯拼的不是冲刺和爆发,它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长跑,多一个经历就是多一个超越对手的筹码,留学身份吊打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有经验的老实习生才是真正的王者。
- 本文转载自职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