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一中美女学霸分享!关于人生,她这样说……

今天推荐王仪坤这篇关于高中生活的文章。其中有对学弟学妹的诚恳建议,也有疫情封闭期间那段时光的美好回忆。那是史无前例的高三封闭备考,是冲刺高考的最后一百天,也是忙里偷闲聊天、看星星、吃火锅的时光,是一段难熬却闪着光的日子。正如文章里所说,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你都可以像萤火虫一样兀自发光。希望王仪坤同学永远快乐,自信,永远闪闪发光。

王仪坤,晋城一中635班,班主任张鑫,2020年高考以673分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愿我们的青春永不落幕

时光悄悄。

曾无数次幻想过毕业后我的文字出现在这里,现在,这个小小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然而,那些在课余时、考试中、放学后灵光一现的,我自认为一定要写进公众号文章里的想法,竟一个也想不起来了。对那时的我来说,在这里“抛头露脸”,为学弟学妹们传输经验、指点迷津、树立榜样,可也是激励我前进的动力之一呢。

如今结束了大一上学期的课程,回首高中,我深感惶恐,只觉自己缺乏资格。关于原因,可以在此稍作说明:比我脑袋灵光的,大有人在,这一点我早在高三无数次月考的数学和理综排名中了然于心;比我勤奋刻苦的,比比皆是,这可以从一打下课铃我就冲出教室摸鱼玩耍看出;比我心平气和的,不胜枚举,这早在每次数学考试结束后我铁青的脸色和止不住的叹气声中暴露无遗。综上得出结论:我不过是只有点点知识,借了风力飞起来的幸运的猪而已。

我曾不止一次想过,高考时,如果没在最后五分钟改了诗歌选择题,如果数学卷子难度稍微提升一点,如果没把理综最后三道蒙对两道半,我肯定到不了我现在的位置——这是所谓“幸运”。

那么,现在的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到底想在这里说什么?

我想起那个边做题边痛骂出题人的女孩,她面对难题总是抱怨自己脑子转不过来,且毫无钻研精神地撂到一旁不看、面对惨淡的排名虽然嘴上说着不在意,其实心里早已痛哭过七八百回、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努力,难以回应他们的期待。

我想起那个在时间不远处孑然轻放的、小小的自己。

如果我是她,我现在最想听到的是什么?

“再坚持一下”

高三那年,我把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一段话写在明信片上,放在我的书立里,每当感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看。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回头看看那些闪闪发光的记忆吧”

我的数学成绩一向不好,从成绩单一列看下来,我和其他同学二十多的分差尤为扎眼。进入高三后,第四次考试中只有98分的数学终于将我彻底击溃。不出所料地被田老师叫到办公室后,迎来的并不是责骂和失望的叹息,而是语重心长的询问(“到底是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和宽慰的话语(“你不需要跟那些本身就很擅长数学的男生比。”)。这样的温柔让我在办公室哭得稀里哗啦,并下定决心一定要提高数学成绩。

但是到后来,可能是因为我真的很反感且不擅长这门学科吧,不断地刷题总结也只是让它看起来不那么拖后腿了而已。作为老师钦定“清北选手”的我,自责又焦虑,可田老师也只是说:“12题,16题,导数第二问多少写一点,把这几道之外的基础分全拿到手,高考时135分就算完成目标。”挣扎在泥潭里的我仿佛被一把捞起。秉持着这一目标,适当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同样得益于今年的题,我的高考数学成绩终于超线1分(欢呼鼓掌撒花!)。虽然跟那些一抓一大把的满分选手没法比,但能达到目标就已经超级满足了!现在也如愿到了不需要深入学习数学的专业,不过还是得为微积分操碎了心就是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19年12月5日上午第三节,一节普通的物理课上,大家刚从外面玩雪回来,教室里随处可见还没化完的冰碴子,窃窃私语声接连不停。

窗外依旧大雪纷飞。

忽然想起《无问西东》里教授在黑板上写下的“静坐听雨”四字,我看着一墙之隔外盖满落雪的青松,出神。

“……这道题属于电磁感应模型吧,都是之前总结过的……”

强哥讲题的声音把我拽回现实,我低头一看手里的卷子,暗暗立誓大学一定再也不要搞这些复杂的计算。

正当我撇撇嘴回过神,准备认真听课时,耳边突然传来一阵欢呼和哐里哐啷挪板凳的声音,同学们纷纷撂下手中的纸笔往教室外走。完全状况外的我也随着人流站起身,并努力回忆着强哥的前一句话——

“……那我们接下来就来探究在正压力一定时,滑动摩擦力随动摩擦因数如何变化。雪地可比教室的水泥地光滑得多了吧?”

于是,我们全班同学便正大光明地“假公济私”,包下了以往一到下雪就人满为患的操场,抓紧剩下不多的“上课时间”,撒了欢儿似的嬉戏打闹。最后用一张相片,把漫天飞扬的大雪和快乐的我们,“咔嚓”一声,定格在相纸中,再郑重地放在“最值得记念的瞬间”的抽屉里。每个人都蓬头垢面、裤脚濡湿、极其不上相,但每个人都是全世界最可爱、最真实、最鲜活的。

“不要害怕”

我们为什么会害怕高考?无非因为所谓的“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我们从小就被不停地灌输灌输,“高考很重要”的信条早已无声地被刻进DNA里。

高考很重要吗?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不过是“与君同船渡,达岸各自归”,一群人为了同一个目标聚在一起三年,然后因为一场考试奔向天南海北。

我知道我作为一个“过来人”,自然是能心安理得地说出这句话。但对尚且处于这一阶段的你们来说,要说服自己相信这一点,很难。所以现在你要做的,就是跳出自身年龄的限制,想想上大学后、十年后乃至二三十年后,人到中年的你,还会在意当初这一场考试吗?或许你早已把它当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丢在记忆深处想都想不起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知道,有些人会觉得我的想法过于理想化。其实在我打下那些字时,我也写了又删删了又写,看了看自己的绩点,想了想自己身处的这个魔幻的年代,我也不信我自己。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也和大家一样,我也不过是个小屁孩儿而已。但如果每个人都那么“现实”,每个人都对这些所谓的“一腔热血”嗤之以鼻,那我们的民族是真的完蛋了。因此,我始终抱着那一点点萤火虫般的理想,小心翼翼地捧在怀里,尽量不让它被现实的冷水所熄灭。

难熬却闪着光的日子

“我居然也是一个大学生了。”

时至今日我还是会时不时这样想。那个在高中三年被反复提起的、在脑海里出现时总会被一团泛着金光的迷雾笼罩的、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远方,居然终于被我抵达了,真是神奇。

在人大这段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日子里,我满怀欢喜地“主动”接受了这个新身份:精心布置了自己小窝里的照片墙和床上桌;为了赶早八的微积分兵荒马乱起床收拾;没课的下午在图书馆窗边的位子一直坐到夜幕低垂,然后心情大好地到田径场脱掉厚重的羽绒服,在零度的寒风中边听歌边跑步;努力尝试和大家交朋友、接触新鲜事物……

似乎9月20号之前我还在沙滩上建造着我的快乐城堡,9月20号之后就被一脚踹进了一幢名为“成年人”的摩天大楼里。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被强硬地塞进了过大的西服里,但遗憾的是,西服的尺寸并不能调整,你只能让自己长大去从而使它变得合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每当这种时刻,我总会想起高三后期那难熬却闪着光的日子。想起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的可爱的大家。想起阿钰,那个总是与我形影不离的女孩儿,每天听我唠叨奇奇怪怪的想法,如果她这个时候在的话,一定会和我一起生气,一起吐槽那个推走车的“坏人”,然后过来摸摸头抱抱我说“熊熊不要难过”。

想起因为疫情方寸大乱的我们。那时候发生了多少快乐的事呢?一定是数也数不清。

有文字真好。不管是美好的不美好的,只要是值得记念的记忆都不会被遗忘。

苦中作乐的时光

3月25日上午,我背着假期里打印的所有卷子和有幸被我带回家的几本课本和笔记,带着强烈的不真实感回到了校园。一进大门就看到老师们站在一起,虽然隔着口罩看不清他们的表情,但还是觉得无比亲切又熟悉,甚至打心里感激他们此时此刻站在这里,站在离我几步远的面前。我一路小跑,刚想开口问好,班主任就轻快地叫了下我的名字,说:“你去上面啊。”我赶忙应了一声,说不好心里是因自己“被重视”而开心多一点,还是因要和大家分开而难过多一点。先如往常一般来到原来的教室,发现桌椅排布大变样,只好在一片狼藉之中找到我曾经的课桌,拖家带口大包小包地搬到四楼新教室去。

因为疫情的缘故,我们不能像之前那样挨着坐,这样教室空间就严重不足,所以只好在两个兄弟班里各选了一部分人组成新的班级,到新的教室上课。由于新班级中基本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在“上面”讲课的方式随之也有很大不同,又加之俩班同学并不太熟,班里的气氛总是很压抑。那时候考虑过最多的问题不是语文作文要怎么提高,也不是导数第二问怎么写,而是我到底要不要跟老师申请“下去”。

还记得有天晚上上物理课,老师以我认为堪称飞快的速度讲了一道新题型,一点没跟上导致后面全都听不懂,我这个运转过慢的大脑直接宣布宕机。老师意气风发讲完后一下就瞅见了垂头丧气的我,背手慢悠悠走过来问是哪里不懂,我弱弱地也不敢抬头,“讲太快了……”,只见老师无语凝噎,长吁短叹后让我自己理解。当时真就想飞奔下楼,以“普通人”的速度重新把这道题听一遍。

后来大概是被打压习惯了,不再想下去的事儿,而是开始认真考虑如何充分利用下课十分钟——去聊天。

如果时间充裕,我就跟大爷似的大摇大摆走进原教室,和他们一块儿吐槽今天的小说题真是莫名其妙,打听打听他们又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儿——无非就是那谁又秀恩爱了甜死个人,昨晚查寝谁又被逮到了云云。

有时候上课不好好听讲、自习不好好写题,我就把小本本拿出来记录下最近奇奇怪怪的想法,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纸条叠三叠,趁着下课飞下楼把它放进好朋友的文具盒里。等到再一个课间,我又飞下去听他们对我文字的评价。虽然每次上楼都会哼哧哼哧好半天才能踩点进教室,但我确确实实乐在其中。这样的话,我会暂时在应试之外游离。我暂时做我自己。我暂时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呼吸。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纸条之一

属于火锅、星星和唱歌的夜晚

又是一个周六的夜晚。没有卷子,没有燃脂健身操,有的只是我们刚从学校超市买回来的自热火锅、酸奶和阿燕带的丑橘。

食材咕嘟咕嘟地在锅里翻腾,盖子上的小孔呼呼喷着白烟,逸散出幸福的味道。

“奶”足饭饱,我们到操场一边散步看星星,一边超级大声地唱着自己喜欢的歌。

引用鲁迅先生在《社戏》中的一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火锅,——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星星了。

唱罢,我在观众席最高的看台驻足。

我凝望着远处高楼的窗户里透出的光,想象着他们,这个城市里、这个世界上、在另一个地方的人们发生的故事。每个人都在努力生活。他们与我毫不相干,又好像息息相关。

虽然学校外的万家灯火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我们也是一个小家。

没有人来听我们唱,就把星星当做听众。

或许是因为太多太多美好的事情都发生在周六的晚上,我在潜意识里已经把这个时间点和快乐画了等号。甚至有些偏执到觉得,这是一周的七天、一百六十八个小时、一万零八十分钟、六十万四千八百秒里为数不多的属于我的时间。如果用来学习或工作,那才是彻彻底底的浪费时间。

愿我们的青春永不落幕

日子就在我们一天天抱怨“时间怎么过得那么慢”中悄悄过去。转眼间居然第二天就要解封了。一起去游泳馆洗澡,周六晚上做完燃脂健身操再回教室看综艺、看电影、玩狼人杀,走到教官测温的地方才想起来没戴口罩,为了让体温恢复正常出教室“冷静一下”,听到高考延期时虽然早有准备但还是感觉晴天霹雳……这些瞬间仿佛昨天刚发生过一样历历在目。

那天晚上我坐在床上,看着她俩忙前忙后地收拾东西,突然好想把时间倒回返校第一天。

这里从“我的宿舍”变成“我们的宿舍”,最后终于又变回了“我的宿舍”。

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曾经一点点地被我们的回忆塞满,而现在,她们一点点地把我们的回忆搬走了。

我觉得我应该会想哭,但实际上没有,我只是有点惆怅。我只是又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我在被生活推着往前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样的夜晚不该被用来睡觉。

我蹑手蹑脚地爬到上铺去,和我的女孩儿们就着一盏昏暗的灯夜谈。我们从十一点聊到两点:我们痛骂所谓的教育制度,但也只能互相扶持互相安慰;我们提到初中的谁谁谁喜欢过自己;我们疯狂吐槽共同讨厌的人……我们天南海北地聊天,感觉聊了很久很久很久,可我当时还是“愿今夜永不结束”。

那段时间的我们像是被关在盒子里的萤火虫。

盒子好大,我们好小。但我们也要从盒子的缝隙里拼命透出光。

我爱我的女孩儿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爱为了目标而努力的我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爱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我想说,

愿我们的青春永不落幕。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