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女儿身份曝光惊诧众人:给孩子自由,才是成就孩子!

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闭幕了,来自中国的导演赵婷成为一匹瞩目的“黑马”,令人惊艳。

今年38岁,在好莱坞已经小有名气的导演赵婷,凭借作品《无依之地》获得了本届最佳影片金狮奖,这让她成为了第一个荣获此奖项的中国女导演,同时也是继侯孝贤、张艺谋、蔡明亮、李安、贾樟柯之后,第6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导演。

如此锐不可当的势头,一下子吸引了网友们的目光。而且,大家发现,这位新锐女导演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宋丹丹的继女。

之所以鲜有人知,是因为早在1998年,15岁的赵婷就离家去了英国的寄宿学校上学,之后就一直在国外读书,在国外发展自己的事业。

从宋丹丹为女儿助威呐喊的微博就可以看出来,赵婷一直在靠自己的力量闯荡着:

“一个中国女孩,在别人的领地上独自闯荡且获得如此成就,我太激动太高兴了,必须和大家分享一下,今夜无眠。”

由于地理距离的遥远,再加上和赵婷也并非亲生的母女关系,宋丹丹在一次访谈中坦言,她对赵婷爱的很小心。

她不敢过分地去约束她,不能打不能骂,只能是让她自己慢慢调整心态,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宋丹丹也未曾刻意疏远女儿,而是默默付出,关心着女儿的动向,给予尊重与支持。这种带有距离感的放养模式和信任与尊重,反而成就了赵婷。

赵婷的成功,可能存在偶然性,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但是她和宋丹丹之间的相处模式,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和借鉴。

给孩子自由,就是给孩子自立的机会

宋丹丹与赵玉吉的结合就是现实版的《家有儿女》,虽然是重组家庭,却其乐融融。

她与继女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随意自在。

记得她曾在杨澜的采访中说自己与继女关系不错的原因:

“DNA太重要了,我们是不会去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的,但当时我没有安全感。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人娶了我,我害怕他不爱我,我只能赶紧下手去爱他的孩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份忐忑,让宋丹丹对赵婷爱得很小心。

14岁时,赵婷想要离开家,远去伦敦读书,一年30万的学费,宋丹丹几乎是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去支持她。

18岁时,赵婷想去洛杉矶读书,父母又把她送去洛杉矶。她成绩差的时候,就像一个野孩子,整天只会画一些奇怪的日本漫画,看美国电影,写同人小说。

宋丹丹不敢过分地约束她,只好任由她去。

却没想到,这种带有距离感的尊重反而成就了赵婷。

她自己为自己选学校,随心所欲地去感受自己想要的各种体验。

她在纽约当酒吧服务员,在洛杉矶踏着滑板去上学,在南达科他州的松岭印第安人保留地拍电影,在荒山野岭里找演员。

她甚至在所有同学都忙着拍电影的时候,又跑去一个没人去的地方,去思考,去挑战。

她自由散漫,她特立独行,她永远都是一副我行我素,很有主见的样子。

就像她自己说得那样:“我只是不想舒服,我不太确定是什么激励着我,或者是让我在早上起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赵婷对自己内心的绝对追随,使她可以不带任何滤镜或面纱的观察和思考。

她的野性,她的独立,使她拍出了强大、真实而震撼的美国电影。

很多人预测,她很有可能会成为第一位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的亚裔女性。

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曾说过:

“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教会孩子怎样去选择,选择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专业,发展哪部分爱好,放弃哪些爱好。所有这些选择都必须由孩子做出,只有做他真正选择的事情,遇到困难时他才能去忍耐、去努力。”

成功的时候,他才能真正享受到明智选择的喜悦。

正如赵婷所说的那样,“我的父母很有趣,他们从未停止让我做真实的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松不开的手,让孩子失去翱翔的本能

曾经看到一篇报道,令人震撼:

王猛(化名)是一名高考理科状元,本科北大、还是留学美国高校的研究生,却12年未回家过春节,与父母断绝各种联系、拉黑6年。

关于原因,王猛曾写下一封万字书信,在里面控诉父母种种“罪行”:

“我母亲一直倾向于把我关在家里,喜欢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

他说,小学一二年级的时,有次班里搞文艺演出,班主任要求大家穿齐膝短裤参加,但母亲不由分说地让他穿长裤。

在五六年级时,当时他对奥数很有感觉,而一开始母亲并不乐意让自己去。

一次在外参加奥数考试回来后,发现携带的文件夹不见了,找回后发现被人划坏并涂抹,“回到家后,母亲不但没有安慰我,反而说‘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高中时,王猛曾强烈要求到外面的学校上学,但遭到了父母的拒绝。

在高中毕业之前,他被父母困在大院里,几乎所有的社交圈子都是父母所谓的熟人,“朋友,都是父母认识、了解或者听过的”。

原本以为,考上北大,就能远离家乡,逃离父母的“控制”,但依然没有。

“就在离开前,家人要求我跟北京的大姨打电话,请她之后多多照顾”。王猛说,大姨果然像父母一样“照顾”他:不断给他打电话,甚至悄悄联系他同学了解他的情况。

甚至后来留学美国,父母的“关爱”依旧如影随行,随后就给他找了一位“老朋友”照顾他。

中国家庭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孩子方方面面的关爱和照顾,人们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孩子去到哪里,父母的心总是不知觉地跟着去。

但当爱到过度的时候,父母却往往会忘记,该怎样正确地去爱——孩子需要活出他们自己的价值感,而这个价值感需要他们自己去创造。

父母放不下的心,松不开的手,只会让孩子失去独闯和磨练的机会,也失去了自己展翅翱翔的本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幸福快乐的孩子,是获得自由的孩子

网络上曾经流行一个文章,好像叫《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大意是一个秋天的早晨,天气并不冷,很多孩子来上学,有穿长袖的,有穿薄秋装的,还有穿短袖T恤的,其中有个小姑娘竟然穿了羽绒服!有个小男生就去问她:“你怎么把羽绒服都穿来了,有那么冷吗?”小女孩幽幽地说道:“我不冷,但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用自己的感觉代替孩子的感觉,用自己的想法压制孩子的想法,与其说是关心孩子,不如说这只是在关心自己的想法是否得到落实,是否得到回报。我们感觉自己是富于责任感的家长,但实际上孩子只感觉到了控制而不是爱。

家长们要学会放手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己去做、去决定,相信他有能力进行选择和决策。

自由,也绝非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胡作非为——这恰恰是不自由的表现,因为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而是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误权,使孩子获得成长必需的生活经验。

哪怕有些事情孩子做得很不精彩,哪怕孩子真的错了,你也要允许他去犯错,平和地接纳他的不精彩。不要害怕失败,失败经常是有价值的,尤其对青少年,不去犯些错,哪里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呢?

爱的本质是要给孩子自由、宽容、欣赏。自由的人才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品格,才能在生活中拥有安身立命的资本,所以父母要想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培养快乐幸福的孩子,就请把自由和宽容还给孩子。

看看生活中那些真正幸福快乐的孩子吧,他们也往往都是获得了自由的孩子:

他在生活中获得了尊重,所以他学会了尊重,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他在生活中体味了宽容,他就不会小肚鸡肠、颐指气使、心胸狭隘;他在生活中很少受到干涉,所以他拒绝干涉,不要别人干涉,也不去干涉别人;他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他就获得了把控自己的力量,不被坏习惯操纵,才有力量选择健康的东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自由≠放纵,要给孩子规矩内自由

给孩子自由并不等同于放纵,并不是放手不管,而是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更高级别的教育理念,是把孩子引到更广阔的、富有意义的知识空间,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热情。

从这个角度上讲,激发孩子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给孩子自由的核心价值:

像野草一样长大的孩子固然是自由的,但却过了头。就像一棵植物一样,因为未经过必要的修剪,他们大多失去了本该成为栋梁的机会。孩子能力的发展,需要父母有意识地创造探索世界的机会,并给孩子做出榜样。

所谓探索世界的机会,博士我来举几个例子:

带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开阔眼界,给孩子创造更多与优质同伴互动的机会;

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与孩子一起做一些活动,成为孩子可以模仿学习的榜样;

通过咨询和实地考察来筛选一些满意的教育机构,可以补充自己能力和精力的不足;

孩子能力的发展也是需要父母主动投资的,要培养孩子自己选择和创造资源的自主性。

教育的本质是一场父母的自我修行。请家长们切记: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实则是你自己问题的投射;同时,孩子的这些问题,也恰好给父母带来了再次成长的机会。

接下来,就听听专家的意见,告诉家长们该如何给孩子张弛有度的自由吧:

让孩子独自判断,并尊重孩子的每个选择

当父母和孩子发生争执,最后要么家长听孩子的,要么孩子听家长的。当孩子什么都听你家长的时候,那就出问题了。他会觉得,我的人生是你帮我规划的,那你就替我走下去吧。

让孩子学会承受选择后的结果

尊重孩子的选择,也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觉得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做对的事情,但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并且是经过思考的选择,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要维护老师和学校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家长要想明白一点:学校是孩子每天要去的地方,家长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替代所有学科的老师。即使对老师有意见,也不要让孩子看出来,可以背着孩子和老师沟通。

帮助孩子拥有梦想

父母要帮助孩子拥有具体的未来梦想。孩子拥有了梦想,要引导他们相信这个梦想能实现,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断行动,这种行动就会赋予孩子进行自我开发的积极“动机”。

要进入孩子的语言系统

家长要了解孩子,就要进入孩子的语言系统。三年一个代沟,孩子不可能穿越到家长的话语系统,那你就要蹲下身子寻找和孩子沟通的共同语言。作为家长,永远不要过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童博士观点

///

VIEWPOINT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过这样三句话: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

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我们养育孩子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孩子脱离我们的怀抱,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锦绣天地。

如果我们一直不舍得撒手,我们的爱就会成为阻碍。

一个无法丢掉拐杖的孩子,永远也奔跑不起来。

只有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的主角,他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自强不息。

标签: 宋丹丹 赵婷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