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1日),教育部发布了一则通知,引起了广泛地关注。一时间众说纷纭,但是从整体来看,孩子们憋闷,家长们高兴,而更多的网友则表示——能不能发挥实效,关键还得靠合理的规则来保障。
什么样的通知会引起这样的热度呢?就是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如果有确实需要的,必须经过家长的同意,提交书面申请。而进校之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就是一个小小的手机,还惊动了教育部,专门下发通知来规范。从教育部这个异乎寻常的动作来看,可以说,手机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认知了。不然,教育部有什么必要大费周章地做出这样细致的规定呢?
信息化时代,手机成了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但是,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确实是一个困扰教师和家长的问题。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差。手机到了手里,没有成为学习的助手,反而成了他们打游戏、刷视频的工具,更有甚者更是直接用手机搜题,连思考都不会了。这样一来,他还能怎样用心于学习呢?从这个角度而言,教育部的这则通知就是一场甘霖。
但是,要想让通知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还是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则来约束才行。手机只有一个禁自是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的,因为现实中的环境是千变万化的。譬如说,你不准学生带手机,但是孩子戴着一个智能手表怎么办?要知道,有些智能手表和手机相比毫不逊色啊!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则呢?第一,明确不能带手机进学校,就是智能手表等具有搜索功能的电子产品都不可以。学生要是带这些物品进学校,必须要家长向班主任报备,否则都不允许。
第二,规定带手机进校园的处理办法。如果是家长报备的,由班主任统一收取;而如果没有报备,则直接没收等学校集中处理。
第三,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必须要通知家长,让家长说明相关的情况,并且学生必须写出保证。第四,对于有网瘾的学生,学校要有专门的人员集中教育和疏导。学校只有把这一部分学生教育好了,才能彻底扭转学校的这股歪风,让学校的教育走向正轨。
教育部郑重其事地发文,我们除了读懂,更重要的是制定出实施细则。唯有如此,才能把这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