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声细语、嗲声嗲气,把堂堂男子汉教育成了“小女子”,这是谁之过?
近日,关于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一下子引爆了男生“女性化”的问题。
有些人认为与其关注男生“女性化”的问题,不如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然而笔者以为,“全面发展”决然不是解决男生“女性化”问题的关键。
况且这个概念本身也可能存在问题,假如人有“天赋”,假如人有“差异性”,那么所谓全方位发展带来的可能是“全部落后”。相比较“差异性”发展可能教育出某一方面突出的科学家,而全面发展,则可能教育出一位“浅尝辄止”的调侃家。
所以,真正要解决男生“女性化”的问题,不应该聚焦在全面发展的问题,而应该思考如何杜绝男生女性化问题的发生,关注教育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1、奶油小生。
当前影视剧中“奶油小生”的频频出现,为孩子们的思维导入了错误的审美观。
从女性的角度来看,他们更喜欢皮肤白皙,瘦弱犹如电视剧中主角的模样,这给男儿女性化创造了条件,因为女性择偶观的改变,会逼迫着男性改变。而另外一个方面,则是男性因为电视剧的影响,以为美男子就该是“奶油小生”这样的模样,而内心产生对五大三粗的男性的厌恶。
因此,影视剧的社会导向问题,必须正视。唐朝以“胖”为美之所以能够被当时的人所接受,恐怕也是社会风气所造就的结果。
2、阳刚之气。
教师队伍男性的缺少,让教育“缺乏阳刚之气”,更因为男性老师的缺失,少了许多男性教学项目。建议小学应该多引入“武术”、“攀岩”等挑战性教学内容,这样既可以强男孩子体魄,磨砺男孩子的意志,也可以让男子多一些“阳刚之气”。让更多的男性教师加入到教育的队伍中也成为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
3、理性教育。
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给男孩子少一些“大骂”,多一些“自由”,培养孩子敢于挑战的勇气,而这比起让孩子全面发展,更重要的应该是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这也是男孩子从精神上摆脱“女性化”的关键。
除此之外,还需要分清一点“男性女性化”与“文明”的区别。
可能有人会觉得让孩子变成“奶油小生”,那是彬彬有礼的表现,而并非“女性化”。实际上,男性本应该少关注一些“外在”,多关注一些“内在”,而且长得五大三粗,也并非就不是文明。文明乃至所谓的彬彬有礼,更应该是“精神世界的文明”,而非是外在的。
从深层次来看,“男性女性化”,其实是当前许多男生的“精神世界”有了误区。而造成这样的误区,不仅仅是因为男孩子自身,更是因为外界的误导。当一个孩子的妈妈,内心认同“奶油小生”的那一刻起,也就注定了她的孩子,极有可能会被如此培养。
或许,通过有效的教育可以改变“男孩女性化”这一问题。当然,这就需要教育相关工作者,能够区分“文明”与“女性化”的区别,给男孩子的“精神世界”带来一种正确的认知。文明更多是一种“克制”,既是对个人欲望的克制,也是对自己“暴力”的克制,但是绝非是“懦弱”与“逆来顺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担子不轻,但是“男生女性化”却急需转变。
中国男孩子的“阳刚之气”需要重塑,更需要一些教育相关部门的“智慧”。期待,中国男子能够拥有大秦将士的勇气,为中国在世界竞争中挺起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