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本弱,为母则刚”,是一句经常被引用的金句,形容女原本弱小,可一旦做了妈妈,就会变得强大无比。也经常用来表达母亲的忍辱负重,为了孩子可以克服难以克服的困难。大多数人觉得这名话是对母亲的赞美,但是事实上,有很多妈妈对这句话很反感。
网络大V东东枪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了一条内容,“随便问问——你最讨厌的金句是什么?”评论区很热闹,近6千条(截止2月2日晚9点数据),其中点赞最多的一句是,“大部分和性别有关的金句,例如‘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点赞量已超过1万,在所有的评论中拔得头筹。
而且回复这句话的人也非常多,大多数是表达以对这句话的痛恨,看得出,讨厌这句话的,正是这句话中提到的“为母的女子”。
我们来看看大家怎么说的。
“对,我最讨厌这句”。
“这句话最讨厌,弱与刚本来就不是对应关系,特别矫情”。
“听到这句话我就吐了,还有贤妻良母这种词,我马上冒火”。
“当妈之后最讨厌看到这句话”。
“这是我最讨厌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是坚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天天说自己有柔弱,你柔弱别人也不会让着你”。
“我超级超级讨厌这句”。
“加一,咋就本弱了,觉得本弱地去跟幼儿园小姑娘抢个吃得去,看人家孩子爬起来揍你不”。
讨论太多,无法一一列举,而且很多评论火药味浓厚,可见很多妈妈级别的女子对句话,那已经不是厌恶,而是痛恨了。
在某乎上搜索“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出来的是“为什么很多女生很讨厌‘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这句话”、“有人和我一样讨厌‘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这句话吗?”
在“你讨厌的话是什么?”、“有哪些一听就三观不正的话,还一堆人爱用?”这些问题下,也有“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的身影。
可能有些爸爸会觉得,怎么这么不领情,这不是在夸你们当妈的吗?
是啊,为什么这些当妈的不领情呢?
一是刻板印象。
据说这句话出自梁启超的《新民说》,原文是“女子弱也,而为母则强”。
梁启超那个年代,及以前的传统中,除了体力上的差异,女子在家庭和社会都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所以就被为称为“弱”,这样的思想,在大多数传统思想者的脑海里,已经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现在有很多人引用“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句话,其实也就是接受了这句话的预设,就是“女子本弱”。
女子真的弱吗?如果真的弱,当了妈也不见得强起来,当妈后表现得“刚”,很多时候也是无奈而已。
北大才女、脱口秀新星李雪琴曾说,她妈妈是她“带大”的,父母离婚,她的妈妈情绪很容易波动,她一直很懂得照顾妈妈的情绪,学习也很好,怕妈妈觉得离婚影响孩子成绩。
这个妈妈,没有为母则刚,而这个女儿,因为妈妈不刚,女儿却刚了起来。
现实中有很多刻板印象,比如,女孩子就是学不好数理化。
事实上经过研究,男女在学习数理化方面没有天生的差异,是刻板印象让女生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觉得自己学不好,反而真的学不好了。
二是道德绑架。
“你都当妈了,还这么娇气?”
“当妈的人了,还那么胆小”。
甚至在网上看到有个年轻女子说,结婚后她想要个孩子,老公问她,你能在早上六点半起来给孩子做饭吗?
有些准妈妈怀孕时孕吐严重,孕期身体各种不适,被要求“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你都当妈妈了,要坚强。
有个妈妈说,“这句话对女孩子来说有道德绑架的意味,不管有没有孩子,女孩也要努力强大。不管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至亲,为了自己是最好的,不能只是为母则刚”。
还有个妈妈表示,自己从小到大胆子小,不敢一个人在家,结果现在被人说,你都有孩子了,怎么胆子还这么小,有什么好怕的。可她说,我就是害怕呀,为什么当妈了就一定要逼自己坚强?难道连害怕的权利也没有了?
当然,我们知道这句话是用来赞美妈妈的,但是,妈妈既不需要美化,也不需要贬低,妈妈有自身的成长,也有自己的责任。现代的妈妈们,有更多的追求,妈妈这个身份,只是一个女性众多身份中的一个,不应该为此承担过多的束缚和要求。
当一句话被不假思索地用滥时,当这句话承载着原来的刻板印象时,就会让人心生反感。
作为一个母亲,我也不想这样被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