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快乐密码?搬空房间、吃临期食物、拒绝消费,她的低欲望生活全网盛赞!

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

——山下英子《断舍离》

图片来自unsplash

2011年,山下英子《断舍离》一书出版,立刻在日本及海外掀起“低欲望”生活的狂潮。

虽然将家里装得满满当当,会让人有一种充实的幸福,但渐渐地,充实变成了过度,东西越买越多,曾经的充裕小幸福变成了拥挤、局促的日常焦虑。

人们发现,原来生活并不是多多益善,减去那些“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东西,并断绝、舍弃,切断对它们的眷恋,才能走得越来越远。

学会做减法

才能越走越远

一向“珠光宝气”的小红书上,这两年有一些极简主义博主不断涌现。

其中有一位有着89.4k粉丝的博主@一乔桑哇,可以说是很有代表性了!

图片来自小红书|@一乔桑哇

她的简介中写着:

“人生是一场体验,快乐至上。不消费主义|极简——小白实践者。”

虽然自称不消费、极简小白,但就从旁观者看来,她坚持100天零消费以及住空房子的举动就已经让人很佩服了!

图片来自小红书|@一乔桑哇

乔桑是来自石家庄的90后女孩,其实两年以前的乔桑,还是个超级爱买东西的购物狂。

上大学的时候,她特别喜欢买东西,每周都去服装批发市场买一堆衣服、首饰。

工作后,她还保持着这个习惯,上海七浦路批发满足不了她,还特地去杭州四季青进货式购物,成斤地拿衣服、鞋子和包包,家里用过没用过的衣物堆成山。

购物不手软,旅游也是机票一买,说走就走,玩滑翔机、潜水、瑜伽,想到就立马花大钱飞去国外,大手一划2万块报课,还有健身卡、按摩spa卡,很多兴头上办的卡,很快就搁置了一堆,到现在都没用完。

东西越买越多,却没有想象中的满足和充实,反倒觉得压力重重,有种累赘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了freegan,特指那些选择过对环境和经济影响最小的生活方式,在尝试一段时间后,乔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于是,她开始改造自己的生活,断舍离,挪走那些“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东西!

她只在自己的公寓里留很少的衣服和必用品,以前逛街的时候一定是买买买,现在即使是逛超市,也基本上只买个一两件需要的东西,购物袋都是多余的。

每天早晨,不用再去费心想今天要穿什么衣服,简单的T袖、裤子和一件外套就可以(当然,见客户时还是要穿正式一点的服装),空出的时间可以做很多其它事情,比如阅读、瑜伽、家务等等。

如今乔桑在想要买东西前,会先考虑好,这件物品拿回家后,能不能经常使用、会不会又要占据一部分空间,于是,现在她家里的所有物品,基本上都是每天必用的,不但提升了物品的使用率,自己对生活以及想要的某种人生的理解,也愈发清晰,整个人变得清爽、轻松又简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自小红书|@一乔桑哇

当然,应该有的生活用品还是保留,但是乔桑的原则是,耐用高质量,用到不能用为止,不反复购买,以免再次形成堆积习惯。

最近,她又开始尝试践行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新生活方式——不消费主义。

就是以物物交换代替购买新物品,用自己吃不了,用不掉的东西和别人换他们的闲置物。

食物方面,她会尽量避免点外卖,然后和楼下超市的老板商量好,去买他们每天剩下的没那么新鲜,但也没变质的蔬菜水果,学会了做饭,也每天坚持自己做饭,保证身体所需的营养。

她还会滑滑板或骑共享单车到两三公里左右的地方拿食物,或是拎着很多蔬菜坐地铁从单位回到家。

吃临期食品,不买新衣服,去很远的地方带菜回来,乔桑另类的生活引来身边人异样的目光。

但只有乔桑自己知道,过起freegan生活的她多么的轻松和自由。

减少了不必要的指出,乔桑有了更多积蓄,用来报课和做个人提升投资;

极简的家庭环境,也让她养成了定时阅读的习惯,平均每周至少看1-2本书,并在书中得到很多思考与启发;

减少塑料袋、购物的使用,用行动支持了环保;

最最重要的是,开始断舍离,做减法生活后的乔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由,她有了更多精力和时间关注自己的目标,从心出发,去过想过的生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自小红书|@一乔桑哇

乔桑在自己的平台上和粉丝分享了《沉思录》中的一段话:

我们因何而生,因何而活?

我们是在这喧嚣的尘世随波逐流,还是在茫然的空旷与喧闹中,努力寻求灵魂独处时的宁静。

有思考力的人生才是真正光明的人生。我们学会反躬自问,学会与人为友,学会与世和谐,更学会与自己和谐。

可以想见,这样一个自己,一种生活,必将给我们带来比之现在更为惬意的体验。

的确!很多时候我们都一直在拼命地做加法,但是忘了到一定的时候要做减法。因为,你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也不是适合你的所有事你都该去做。

世界很繁忙,想做的事有很多,但时光有限,人生应该有舍弃,也要有主次。

不只是成年人的日常起居、工作、人际关系、购物娱乐,还有孩子的教育。

“减法”几乎是所有人都应该关注的一门功课,那些“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部分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会遇到。

那么,什么是教育中“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部分?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但有一个让艾老师印象深刻的案例,我们可以以此深思。

(文中人物仅做信息分享,不涉及商业宣传,人物及故事版权归当事人所有)

同样10个辅导班

为什么两个孩子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

艾老师觉得,教育中的断舍离,更大程度是体现于父母放手的爱之上。

一些父母会将放手的爱,解读为撒手不管,但是艾老师觉得,父母对于子女的“放手”,其实是一种“减法教育”!

前段时间,有一期观察纪实真人秀《告诉世界我可以》很火,在第四期中,杭州有一位6岁的小女孩甜心,她的爸爸妈妈为了不让女儿输在起跑线上,一口气给还在上幼儿园的她报了10个辅导班,主播、模特、英语、滑冰、画画、中国舞......

因为要去的补习班太多,妈妈只能将女儿的行程全部写在笔记本上,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自优酷视频|《告诉世界我可以》

孩子一天的安排,细到分钟,全都在一张小纸头上写尽了。

早上9点出门,到晚上7点多回家,孩子不是在上课,就是去辅导班的路上,连吃饭都是在车上解决。

一天的行程还没结束,在孩子上课的同时,妈妈就会紧锣密鼓地把第二天的课程安排起来。

除了学业和兴趣班,甜心妈妈对孩子的“安排”并不止于此.她还包办了孩子的朋友圈,“希望孩子能交上优质的朋友”。

为了打造孩子们所谓的优质社交圈,轻松的生日会,变成了妈妈一手导演的甜心小舞台,孩子累极了,说不好台词的她,被妈妈揪着一顿数落。

而几乎每天奔波于各个培训班之间的甜心,也早就消耗了大部分热情,别的孩子蹦蹦跳跳的课堂,她疲惫又黯淡地坐在旁边,教室外是妈妈不断催促、恨其不争的脸。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自优酷视频|《告诉世界我可以》

孩子辛苦,爸妈更辛苦。甜心妈放下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在孩子身上,24小时的陪伴。

甜心爸爸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回来带孩子做题,拼乐高,一直忙到晚上10点哄睡孩子,自己才歇下来。

夫妻俩几乎所有的精力和希望都在女儿身上,孩子的停滞不前,当然让他们分外焦虑。

可是,父母如此的付出,却等来女儿这样的回应:

平时不喜欢妈妈在家,妈妈不在,我就可以玩一会了。

唱歌、跳舞、小主持、模特,这些我都不喜欢。

我喜欢画画,但妈妈觉得我画得不好。

爸爸有时也会因为我乐高拼得不好打我。

我觉得爸爸妈妈是不好的人!

妈妈在节目中瞬间泪奔~为孩子如此尽心尽力,本该开花结果的深度亲子陪伴,却让亲子关系渐行渐远,到底在哪出错了?

和甜心正好相反,在《中国少年故事》中有一位北京妈妈给儿子椒椒报了10个辅导课,周末同样需要在外奔波一整天,架子鼓、管乐、合唱团、击剑、书法、编程……但是椒椒很开心,并且还取得了不少成绩。

当椒椒被问到给妈妈打几分的时候,他非常爽快地给妈妈打了10分。同样是满满的兴趣班,为什么两个孩子对妈妈的态度差别这么大?

在椒椒妈妈对孩子说的这段话里,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希望在未来,孩子能成为一个快乐的普通人,能在生活里找到自己的乐趣,遇到低谷的时候能够战胜自己,做一个即使生活平凡也能活得出彩的人。”

听起来很佛系,但确实鸡娃的正道,父母所有的支持和陪读,并不是让孩子成为我们心目中的那个娃,而是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美好人生。

所以,因为尊重了孩子的爱好,虽然辛苦,但椒椒都坚持下了来。

相比之下,甜心的兴趣班,就学得十分勉强。

甜心说过,她喜欢画画,但是爸爸妈妈都不支持她画画,觉着不如做主持人、小明星来得更“光鲜”。

不止于此,妈妈对甜心教育还带着很浓重的成人社交思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自优酷视频|《告诉世界我可以》

这一切不该属于6岁孩子的重担,让甜心疲惫不堪。

本应该天真浪漫的年纪,却因为承担着太多“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教育压力,和甜心有着相似困扰的孩子们,他们需要的不是家长们所认为的能力提升,而是减法,以及应当的成长断舍离!

和孩子一起

减去人生中的

“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在中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有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的孩子大约有3000万!

因抑郁而产生自我伤害、情感创伤、放弃生命的人数更多,高达20多万。

造成抑郁症的原因有很多种,社会压力,重大刺激,还有充斥着高压的家庭教育。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项调查研究,在中国,虽然只有4%的孩子被确诊为重度抑郁,需要接受临床治疗。但大约有20%的儿童出现过轻度抑郁症状。

其中,最令家有女儿的父母担忧的是,10岁以后,女孩的患病率高出男孩整整两倍! 而那些轻度的抑郁症状,隐匿于生活中,父母几乎觉察不到。

但是人作为懂得情绪表达的个体,内在情绪,或许能一时的掩盖,但终究会各种行为上表现出来。

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出一份儿童及青少年重压“反常行为”指南:

睡眠习惯改变

不喜欢曾经喜欢的活动

刻意避免亲戚朋友交往

思维或者注意力不集中

在学校的表现下降

食欲突然改变

能量缺失,突然变得沉默寡言

缺失自信和自尊

自我否定、无价值感

自我伤害

每一个“反常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一句“救救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有一句很经典的话: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曾经觉得,得到的东西越多,才会越幸福。后来才发现,生活得越简单,反而更轻松。

成年人的生活需要适时做一做断舍离,才能轻装上阵,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省去“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盲目加法,有主次,有目标,这才是长赢的智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