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压力带来的焦虑已经蔓延到整个社会,不安全感笼罩在几乎每个人头上。
学习提升,仿佛成了大家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从孩子到成人,从各种补习班到成人知识付费,大家都拼命奔跑,但就像在迷雾中寻找微弱的亮光,我们的内心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文笔要练、PPT要做、时间管理很重要、知识管理也必不可少......
对大多数人而言,追求“技能”是因为它看起来最有形、最直观、最好衡量,但有一句话说得不假:“我们常常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正是因为懒得深入思考,所以拼命学习更多技术来自我安慰,仿佛把时间占满了,把自己累趴下了,才能拥有些许安全感。“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能怎样?”
然而,我们也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只停留在“技能”的层面,是永远无法跟上时代的。
第一,我们根本不可能有时间掌握所有的技能;
第二,即便是我们已经掌握的技能,本身也在不断迭代。
亚马逊的CEO杰夫·贝索斯就曾说:“在未来十年什么将会发生改变?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但在未来十年内,什么将保持不变?这第二个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因此,在得知混沌大学的李善友,最近出版了一本探讨底层规律的《第一性原理》时,我第一时间把它排到了书架第一层,倒不是因为李善友名头大,在搜狐有过耀眼的履历后又创办酷6网、混沌大学,是专注创业创新领域的专家,而是因为,能有勇气和能力去分析底层规律的人屈指可数,而底层规律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对今天这个时代来说,实在太重要。
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不是李善友的首创,实际上,它是亚里士多德对这个世界的一个关键判断:
“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这是一个根基性的命题或假设。它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违反。”
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系统,一定有,而且只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原理,它支配着整个系统中的所有因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底层规律。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找出第一性原理,是不是就可以解决这个世界上的所有问题?
很遗憾,不是的。
如果在百度搜索“第一性原理”,我们会发现,它不是First principle,而是First principles,这个“s”正说明了它是一个复数。
我们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的系统。系统有层级之分,大系统由小系统组成,小系统又由更小的系统组成,每个系统都有它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比如,对亚马逊来说,它的第一性原理可能是——更多的选择、更低的价格和更快的物流。再比如,对光学世界来说,它的第一性原理就是三原色。
因此,第一性原理能够支撑一个系统的全部要素,但任何的第一性原理,都有它的适用边界,只能针对每个特定的系统去分析。
那么,这些“第一性原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一、决定个人能力的关键维度——思维深度
在《第一性原理》中,李善友指出:
“成年人学习的关键,并不在于增加信息量,而在于提升自己的思维模式。
在低水平的思维模型中,增加再多的内容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而已,只有提升思维模型的水平,才能让我们接纳更多高维的信息和知识。”
想要从根本上提升思维模型水平,就必须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培养从“根本”上考虑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李善友写道:某个系统的“第一性原理”,往往来自这个系统之外。
大多数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突破、创新,正是因为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在系统内部打转,小修小补,而对于系统的前提——系统之外的“第一性原理”视若无睹,在潜意识中固守着这个基石,即便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超脱系统,创造颠覆性的改变。
李善友在书中举例,“从众”心理就是一种典型的心理枷锁:因为当我们“服从”大多数观点时,也就默认了其他人所认同的前提条件,陷入了思维禁锢。
打个比方,当父母们讨论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时:
可能会有人建议:增加孩子的练习量、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如果你也认同,其实就默认了“孩子的成绩好不好,关键在于孩子的学习时长够不够”的前提,这是一个低层次的小系统;(前几天,我发了一篇呼吁家长们控制补课界限的文《寒暑假,不是“第三学期”:救救“空心”的孩子们》,两天时间内有500多位家长和我留言讨论,有支持有反对有疑惑,实际上我希望表达的,是家长们应该更积极地寻求高效的方法,而不仅仅是让孩子做“苦力”,搭上快乐的童年时光)
如果大家的建议是:通过学习笔记法、记忆法、思维导图法等方法来提高孩子成绩,那么默认前提就变成了“孩子的成绩好不好,关键在于学习方法是否高效”,系统上升了一个层次;
也有人可能会建议提高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提升毅力,甚至提升孩子的体能,从更深层次的“行为素质”入手,再把系统提升一级;
甚至,还会有人可能提出:家庭学习氛围的营造、家长的自身影响力等环境纬度的意见,这又是更深入一层的思维,它的默认前提是“孩子的学习,不仅和孩子有关,也和周围的环境密不可分”,就又扩大了这个系统的涵盖范围,成为了更大的系统。
如果你参与讨论,你会有怎样的观点?
是否具备“从根本上思考问题”的意识,就决定了你会直接“从众”,还是会有意识地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得到属于自己的独立判断。
有人可能会问,我也希望学会用“第一性原理”深度思考,可是“第一性原理”具体到底是什么?我要怎么用?
让我们继续跟着李善友的讲述走下去。
二、哪些知识属于“第一性原理”——人类的元知识
“第一性原理”的概念,最近一次引起全球各大媒体的关注,是源于伊隆·马斯克,这位被誉为现实版“钢铁侠”的超级企业家在接受TED采访时说的一段话,他说道,他最推崇的是“First principle thinking”(“第一性原理”思维方式),他认为:“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到世界的方式,也就是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其中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因此,从伊隆·马斯克的角度来看,物理学是产出“第一性原理”的关键学科。
从“第一性原理”的百度百科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它目前的解释和物理密不可分。
然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更具有普世意义的“第一性原理”,也就是李善友指出的,融合了“哲科思维”(哲学+科学)之后的“第一性原理”。
李善友在书中提到:斯坦福大学的张首晟教授曾经列举过8条重要学科的重要内容,除了物理学,还包括了其他几大关键领域,比如哲学领域中的原子论;数学领域中的欧式几何;生物学领域中的自然选择;经济学领域中“看不见的手”;政治学领域中“人人,生而平等”,表明“第一性原理”不仅存在于物理学,也广泛存在于各大基础学科。
而巴菲特最重要的伙伴,查理·芒格更是提出了“多元思维模型”。
查理·芒格说,他热爱学习,尤其是跨学科学习,通过跨学科学习,他搜集了100多种思维模型(其中非常重要的不超过10个),并且通过这些模型来制定他的“生态”投资策略。比如,他指出,数学、物理学、工程学、化学是四门最重要的硬科学,而生物学、经济学、心理学、统计学则是比较重要的软科学,这些重要学科中的重要理论包括:数学的复利模型、物理学中的临界质量模型、工程学中的备份模型等,每个学科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切入了解这个世界,当不同的几种思维模型组合起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时,更能产生极强的效果。
查理·芒格甚至说:“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我向你保证,总有一天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你已经是同龄人中最有效率的那一个人了。”
那么,这么多的“第一性原理”,我们要怎么学?李善友提出:
“大多数人可能会产生顾虑,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么多的学科......
实际上,在每个学科中,真正的大道理可能只占全部内容的5%,但它却代表着95%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掌握重要学科中这5%的重要理论,也就是人类的元知识。
很多人问,为什么学了这么多,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就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所学的,都不是关键的元知识,而只是不断衍生出来的次级知识,这些细枝末节对提升个人思维能力的作用微乎其微。
正如要盖高楼,没找到钢筋,只拼命找到了一堆又一堆的螺丝,再多的螺丝也无法直接替代钢筋的作用,反而把一片好好的空地堆成了垃圾场,正如我们不断往大脑里“塞”的各种“技能”一样。
那么,学习元知识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该如何利用元知识,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把钢筋真正建成楼房?
三、构建思维体系的逻辑工具——“演绎法”
李善友在多年创业创新领域的研究中发现,当我们回顾人类历史,会发现绝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在使用“归纳法”来认识世界。
比如,打雷后下雨了,第二次打雷后又下雨了,第三第四第五次后,我们就把“打雷”和“下雨”归纳成一种因果关系,以便于再下一次打雷时提前准备好雨伞。
归纳法很直观而且常常是有效的,因此成为了人类的主流思考方式,然而,我们怎么能够保证我们归纳的结果,能够穷尽一切呢?
即便世界上有一亿只白天鹅,我们也不能说“天鹅就是白的”,因为,黑天鹅的发现,正说明了归纳法的局限性。
哲学家休谟更是指出:“我们不能以先验的知识证明未来就会和过去一致,因为在逻辑上,明显的事实是,世界早已不是一致的。”
世界在不断变化,过去归纳的结果,根本无法被用作未来的依据。
当年,移动和电信的竞争极度白热化,却从未想过,最后败给了横空出世的微信语音。
因此,虽然归纳法常常有效,但也常常成为我们的阻碍,因为归纳法属于感性认知。
要构建深度思维体系,我们必须掌握一个关键的逻辑工具,那就是建立在理性逻辑上的——“演绎法”,这是一种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至下而上推导全过程的方法。
在埃隆·马斯克马传记中,他的一位下属曾说:
“对待任何事情,马斯克都持有一种全然相信的态度。他说只要有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哪怕暂时还没有想到如何实现的路径。”
无论是超级电池工厂,还是实际成本只有预估成本1/10的地下隧道,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发送和收回火箭,马斯克看似典型的多元化经营,实际上一直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来架构他的商业帝国。因为他始终在思考一个终极问题:这个世界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哪些会影响到人类的未来。从这里出发,他至下而上,进入互联网,可持续能源和空间探索这三个领域,并依次扔下了Paypal,Tesla Motors和SpaceX这三个重磅炸弹。
说了这么多,我想回到刚才关于如何提高孩子成绩的问题上(请原谅我的职业习惯),我认为,从任何单一的前提出发,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我们希望提高孩子的成绩,本质上是希望提高孩子的竞争力,让孩子脱颖而出,因此,真正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的话,我们要做的是:
第一步,帮助和引导孩子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去涉猎重要学科的重要知识,建立自己的元知识体系;
第二步,帮助孩子刻意练习“演绎法”这种关键的思维习惯,让孩子具备从“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推动整体认知的颠覆性升级。
这一整个过程,才是解决孩子“成绩”背后的真正关键。
看完李善友的《第一性原理》,我觉得,作为混沌大学的创始人,李善友做这本书确实是诚意满满了,除了以上部分观点,书里还列举了大量经典的商业案例,想要创业的朋友可以一读。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渴望超越自己的人,也都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就让大家自己再好好品味吧。
最后,借李善友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如果能找到不变的,把所有的资源和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不变的事物上,其力量不可同日而语。”
与大家共勉。
欢迎留言和我讨论,一起为孩子的成长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