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子谭焉挺着1米86的大个子回家过节了,他是美国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大三的学生。小儿子谭响崇拜地望着哥哥,因为在他心里,哥哥能考上自己最心仪的大学和最热爱的专业,实在是一件最牛的事。
这时,我捧着一摞厚厚的书稿来到孩子们面前,对他们说:“宝贝们,你们看,这是妈妈赶在年前写完的第二本书——《学习的格局》。”
大儿子接过书稿,很认真地翻阅着,并对弟弟说:“妈妈在第一本书《父母的格局》里写了很多我的故事,我猜这本书里一定有许多你的故事!”
小儿子为我提供
亲测案例和学习秘诀
是的,大儿子猜得没错,在《学习的格局》里,小儿子成了案例故事中的主力军。我在书中分享了28个关于学习力的话题,介绍了65种高效学习的新方法和208个学业提升的小技巧,其中许多故事都来自小儿子的亲测案例。
比如,他告诉我如何利用“康奈尔笔记法”来做课堂笔记,如何运用“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成功实现英文进阶,而他采用的钢琴背谱方法,则从侧面印证了我一直在研读的 “刻意学习”记忆方法论。可以说,小儿子在书中为我提供了许多具有深度实践意义的优秀案例。
我又想起不久前的一个周末,小儿子给我看了两段视频,分别是他去年和今年报考音乐夏令营的钢琴演奏作品,他让我特别注意观察他的背部姿势。在去年的录像里,他的背像弓一样紧绷,微驼的肩背连带着上臂都处于一种僵硬的状态;而在今年的录像里,他的后背笔直,上臂也放松了许多,双手自然地在琴键上移动。我非常震惊,因为要做到这样的改变,需要很长时间的“刻意练习”才能让身体记住新的弹琴姿势,让习惯成为自然。我很好奇地问小儿子,他是如何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就做到这么彻底的改变。
于是,小儿子又为我分享了他的一个学习秘诀。原来,为了改善自己在弹琴时背部肌肉紧张的问题,小儿子做了很多研究和阅读,了解到背部肌肉的紧张与身体的某些部位,尤其是下颚部位的强关联性。如果能在弹琴时放松下颚,就有利于背部肌肉的放松。因此,小儿子开始尝试各种方式来放松下颚。在不经意间,他把一支笔横放在嘴边,用上下牙齿轻轻咬住,居然体验到了背部的微妙变化。于是,他在练琴时,开始把注意力从背部和双肩上移到下颚,让上下牙齿轻轻地含着笔,放松切牙的咬合,从而找到了新的学习方法,肢体的改变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小儿子这段关于改变学习方法的实践分享,让我这个对“刻意学习”研读了大半年的妈妈茅塞顿开。我很庆幸孩子并没有通过“苦练一万小时”钢琴来改变自己的背部姿势,反而懂得主动花时间找到导致问题的深层原因和改变问题的正确方式,这就是“主动式学习”带给孩子的良好成果和高效改变。
比拿高分本身
更重要的是什么?
对孩子来说,成绩好坏固然重要,因为它是丈量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我们常常忽略一个更重要的事实,那就是通过正确的学习方式所获得的良好成绩,比拿高分本身要重要得多。因为只有聚焦正确的学习方式,才能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效率,推动孩子找出在学习中遇到的困境背后的因果关系,成为一个乐于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者。
然而,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孩子往往被培养成“被动式学习”的练习者。比如,为了认识生字,让孩子反复抄写;为了记住课文,让孩子反复背诵;为了提高计算能力,让孩子反复做同一类型的计算题;为了写好作文,让孩子背诵优秀作文选。其实,类似这些单纯靠抄写、刷题和背诵来提高学习成果的方法,早已被证明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模式,学名叫“被动式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但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无趣而辛苦,甚至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
这种传统的学习模式不仅低效,而且还容易误导父母。比如,孩子上课看似专心,却总是记不住老师讲的内容。父母往往认为这是孩子的专注力不够,或是记性不好。但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被动式学习”模式导致了孩子的“知识留存率”低下。对此,很多家长缺乏科学认知,反而会进一步强化这种低效学习方式,比如,罚孩子再抄十遍课本,等等。最终导致孩子和父母都跌进了“低水平勤奋”的困境中不见效果。
三个维度的核心能力组合
提高孩子的“软实力”
正是发生在小儿子和许许多多孩子们身上的案例触动了我,让我决定写作《学习的格局》。我希望本书可以帮助父母重新构建自己对学习的认知,用一种全新的格局和角度来看待孩子的学习表现。
为了能为大家详细介绍目前世界前沿的学习力科学和理论,我研读了大量相关书籍、文献和报章杂志,聆听了无数中外专家的音频、视频演讲和课程。我发现,我们当下的学科教育,大多把良好的学习能力狭隘地定义在记忆能力、计算能力、写作能力等技能上。而实际上,除了几项在考试时经常被用到的硬技能以外,孩子还需要另外三个维度的学习能力组合,我把它们称作打造“软实力”的核心能力组合。
第一维度:关于学习效率
包括记忆策略、时间管理、学习策略、提问力、理解力和分析力。以提问力为例,在我们常规的课堂教学里,大家很容易忽视这项能力,觉得孩子只要学好课本上的内容就够了。然而,提问也分为高阶问题和低阶问题,懂得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阶学习能力。因为在高阶问题的背后,集中表现出一个孩子的专注、思考、知识融合和自学能力,这些都是高效学习的基础。
第二维度:关于自控力
包括责任、自律、专注力、批判性思维、阅读力和内驱力。父母总喜欢夸“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怎么好,怎么让父母省心省力。然而在我看来,一个别人家的 “优等生”与一个自己家的“差生”之间的区别,存在的不仅仅是成绩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在自控力、内驱力和高效率等方面的能力差别。
比如,有的孩子平时虽然学习磨蹭,作业拖拉,可是只要一开始打游戏就两眼放光,其实他们也是聪明、行动力很强的孩子。然而,大部分家长却简单粗暴地断定这些孩子不爱学习,不如别人家的孩子。究其原因,其实是父母平时没有把时间放在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上,导致孩子找不到学习的目标感,不知道为何而学,有的孩子甚至误认为自己是在为父母的面子而学,为老师的表扬而学。
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的“优等生”,那就需要从小关注和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和学习习惯,鼓励孩子从小学开始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到了初高中阶段,创造环境逐步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劣势,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第三维度:关于竞争力
包括适应力、情商力、协作力、抗挫力和交友力。适应力和抗挫力决定了孩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里能扛多少挫折,能攀多高的险峰;情商力、协作力和交友力则预示着孩子在未来职场中能否成为一个拥有领导力的高阶人才。这五大能力虽然看似与孩子当下的学科学习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却是帮助孩子保持终生学习动力的底层能力。因此,这些组合能力不仅可以助力孩子综合提升长期的学习表现,更能为孩子奠定未来的竞争力和生存力。
写作《学习的格局》一书,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自学、自省和更新认知的过程。我发现,父母如果想让孩子的学习发生真正的改变,仅仅靠简单的威逼利诱是不行的。只有当我们更新对学习的传统认知,打破对学习的固有误区,让自己具备成为孩子学习与人生向导的能力,才能引导孩子看清学什么更有价值,怎么学更为高效。只有我们成长为一个内心更强大、知识储备更充分的父母,才更有能力引导孩子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最终成为一个不怕接受未来挑战的“优等生”。
我衷心希望《学习的格局》一书能为父母朋友们带去这样一份感悟和改变,帮助我们的孩子找到自我的能量,让学习充满追求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