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贝儿医
早产儿通常指未满37孕周分娩出生的宝宝。据资料显示,美国每年早产儿发生率为12.5%,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1.5%,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0.7%。每年大约40%VLBWI被诊断为脑瘫,约6600例。在存活的VLBWI中,16.5%超声评估有严重的脑损伤。大约1/3ELBWI出院时并无神经系统检查异常,但在儿童期IQ
之五 其他
12、宝宝可能需要超早期干预的方法想先知道?
1、原则
1)强调医疗康复与家庭康复相结合。
2)评定与治疗一体化:评价-制定治疗方案--手技治疗,再评价--制定新的治疗方案--手技治疗,如此循环反复进行。
2、康复治疗方法
1)运动功能训练:主要目的有两方面,其一是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其二是抑制或减弱异常运动和姿势的发生。运动能力训练包括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主要训练内容为:翻身、坐、爬、站、步行、上下台阶、跑、伸手取物、捏取、拧盖、系扣子、穿珠子、折纸等。要根据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制定训练治疗计划,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的规律。
2)手部功能训练:由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大脑受到损伤,致使肢体活动受损。痉挛型脑瘫是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脑瘫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患儿的手呈原始握拳状,影响手部的运动。康复治疗就是要求设法引导患儿的手进行正常活动,手法训练包括手部穴位的搓捏与按压,物体的抓握训练,拇指内收的矫正训练,对掌、对指、并掌的引导训练等。
3)认知能力训练:训练方法包括视觉刺激完成手眼协调功能,听觉刺激,语言功能训练,感知觉训练。
4)语言能力训练:从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帮助患儿明白简单的指令及日常用语,学会正确的发育,模仿各种经常听到的声音,会回答简单的问题,会用简单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要求与疑问,最终达到交流的目的。
5)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包括:补充性感觉刺激、感觉-运动觉整合及运动感觉训练等。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包括在家庭中与亲人交往和适应社区生活两方面,以日常生活训练为核心。
7)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促进脑组织生长发育,促进损伤的脑组织恢复的神经营养药物及脑瘫合并症的对症治疗。
8)理疗。
9)心理康复。
13、宝宝终于二岁了,定期随访还需要吗?
往往熬到这个时候,家长们终于放下压在心中很久的石头,看着宝宝会叫人,会跳、会跑,体重已与同龄儿,应该赶上同龄宝宝的一切。不再关注宝宝成长中的问题,随访到此止步。不知道早产对生活质量、学业成绩和参加课外活动影响更大。
一个澳大利亚人研究发现在1970-1980年间出生小于32周的青少年表现出在对注意力,记忆力,认知力,视觉能力或者是执行能力上心里上有着固有的限制。
在1976-1979年间小于1000g存活下来的早产儿中的19%存在着高比率的头小畸形,眼科疾病,增长缓慢,大脑瘫痪和神经感官的损害,而27%的早产儿随后发现IQ小于85,64%存在学业问题。
在1977-1982年间出生小于750g,在1979-1980年间这些小于1000g和小于33周g的早产儿,都存在较差的神经认知方面的结果,并延伸到了青春期。
资料显示,早产儿早期发展阶段明显有运动功能障碍的经历,因此为了精确诊断运动协调障碍和轻度脑瘫,在整个童年时期进行随访是必要的。美国儿科学会公布了极低体重出生儿的随访规范,包括至少6月龄之内至少进行一次适宜年龄的神经检查,随后6个月内再进行一次检查,在1-2岁,2-3岁,3-4岁和4-5岁同样也进行相应检查。
至关重要的是通过医护人员了解和区分早产儿经历的一系列行为障碍的范围,包括轻度行为障碍和协调障碍,以便了解长期运动功能问题,并及早实施最适当的干预措施。
早期优先干预主要作用是预防和旨在改善脑瘫或运动协调障碍对早产儿的影响,为婴幼儿提供机会达到最佳发育结果。鉴于脑瘫及运动协调障碍的的相对高比例并发症,多科学研究干预非常重要。
因此,提醒家长,在纠正胎龄二岁后,仍需要定期随访,更多的关注宝宝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不要将宝宝是早产儿再挂上嘴边,营造健康的氛围,让宝宝身心健康,即使真的有问题,可以正确面对并干预,提高生活质量。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457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