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不动就“哭鼻子”的孩子,和忍着不哭的孩子,二者有何区别?

本文由护芽妈妈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小孩子天生好像就是一个“爱哭鬼”,从刚出生时,就带着“大哭”的标签,而在后面的成长中,又是一边哭泣一边成长。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哭”应该是“家常便饭”。由于孩子不停地哭,一些家长就十分反感,觉得“哭鼻子”是一个坏习惯,甚至会觉得是懦弱的表现。

于是在面对孩子哭泣的时候,家长不是教育孩子“不许哭”,就是厉声训斥“憋回去”,让孩子强行忍住泪水。那么这样的做法真的对孩子好吗?

父母叫孩子“不要哭”,孩子会有哪些结果:

当孩子哭泣的时候,你叫孩子“不要哭”,孩子真的就能不再哭,变得坚强起来吗?

其实无外乎是四种结果:

结果一:越是制止,越是反感,孩子越容易抽搭个不停;

结果二:孩子迫于大人的压力,强忍住泪水,情绪被压抑;

结果三:家长会对孩子的哭泣妥协,而孩子也学会了利用哭泣来威胁大人;

结果四:孩子受到鼓励和启发,变得坚强和乐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很明显,最后一种结果是皆大欢喜的,所以父母千方百计地“制止”孩子哭泣,其实从开始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动不动就流眼泪的孩子,和忍着不哭的孩子,二者有何区别?

生活中,有些孩子就是喜欢哭,动不动就流眼泪,而有些孩子经历了父母的压制后,即使很悲伤,也能忍着不哭,那么这两种类型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何区别呢?

1)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

那些长期被父母训斥“不许哭”的孩子,他们的内心需求是长期被压抑的,毕竟孩子和大人一样,也是有自己的情绪需要释放和表达,也需要找到情绪宣泄的出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孩子不像大人可以有很多种发泄情绪的办法,他们唯一感到不高兴后只有通过“哭泣”来表达,所以一旦父母把唯一的一个发泄出口都堵死的话,那么孩子的负面情绪就会长期堆积在心里。

长期下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越来越低,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压力则会越来越大。

遇到事情就哭的孩子则不然,他们内心的情绪及时得到缓解和释放,那么心里自然就会十分舒服,心理承受能力自然就强。

2)父母对其重视程度的差异

常言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生活中,那些坚强的人,往往总是容易被人忽略,而那些脆弱爱哭的人,则更容易得到得到别人的重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孩子这里也一样,爱哭的孩子家长重视程度就较高,孩子一旦有不良的情绪,父母就能及时察觉,并给予安慰;

而忍着不哭的孩子,很容易被父母忽略掉,长时间后,自然父母的重视程度就偏低一些。

3)共情能力的差异

研究显示:那些不怎么哭的孩子,他们的情绪是很少产生波动的,而这样的孩子共情能力也会很差,不会轻易体会到别人的情绪。

而那些情绪敏感爱哭的孩子,反而更能理解别人的情绪,对于其他外界环境更能感同身受。

不难想象,那些容易理解别人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受到大众的欢迎,而那些不会共情的人则人际关系会差很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哭”并不代表孩子懦弱

父母需要正确理解“哭”的意义,“哭”和“笑”都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情绪,爱哭的孩子并非就是性格懦弱,哭的诱因有很多,像遇到父母吵架时的安全感缺乏,和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处理,都会用哭的方式来让自己得到大人的保护。

所以面对孩子的哭泣,父母要做的并不是要一味制止,而是要学会接纳孩子“哭”的情绪。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父母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哭”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面对孩子哭泣,父母要保持冷静的情绪,并且给予孩子哭泣和发泄情绪的机会,最后学会倾听孩子,找到哭泣的原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父母自然都希望孩子开心快乐地成长,但童年并非只有笑脸,哭泣也是情绪的重要表达方式,所以,孩子理应享有“哭泣”的权利。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