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校规年年有,今年也不会缺席,改头换面,或者换汤不换药。
近年来,奇葩校规不断引发争议:禁止女生留长发,男生头发必须是板寸;发“悬赏”公告“激励”学生相互举报;禁止男女生单独交流;禁止女生穿短裙;限制上厕所的次数……
笔者只是列举了一部分,太多了,这些都是把学生当机器来“管理”,而不是当作有血有肉有生命的人来管理!
有网友开玩笑说,分男女学校吧,最好不允许和任何人交流。历史已经进入21世纪了,怎么思想比封建社会还封建呢?
还有网友感慨,当都去瞩目分数的时候那怪诞的事情就会层出不穷,如今除了分数还有什么不能让人原谅的呢?
这一问题近日也引起了央视的关注,并发表了评论,呼吁不要把学生当机器对待,育人的底线不能突破。
2020年10月,国家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大学、中学、小学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评价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强调严重的“反教育”行为,不能只叫停了事,必须追责到底。
教育是什么,核心是育人,育人的基本前提是尊重人性。什么是人性,人的本质内在需求或需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
五种需要是最基本的,与生俱来的,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上厕所应该是第一层级,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男女交往、留头发、穿短裙是归属与爱的需要,是第三层级,而互相举报显然违背了第四层级尊重的需要。
教育是教人真善美的,孔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换位思考,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当一个人通过教育获得了渊博的知识,但是连最基本人性都缺乏,显然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只有把灯点亮,孩子才能看到更远的地方,欣赏到更美的风景。
我们是要教给孩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不是禁锢孩子的思想,更不是把孩子当牛羊一样,圈养起来。
只有听话显然不行,只有创新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而禁锢了思想,束缚了手脚,显然是不利于创新的,不利于人才培养的。
学校出台这些奇葩校规没有尊重基本的人性,没有尊重育人基本规律、学生成长规律 ,或者说基本的教育规律都不懂,怎么能搞好教育呢?
所以,冰冷的、奇葩的校规表面上是让学生守规矩,是为了学生好,但深层次的影响是巨大的,捆绑了学生的手脚,限制了学生的天性,凝固了学会的思想,阻碍了学生的审美。
这样的校规校纪,必须尽快废除,还学生自由的天地,释放天性和活力,迸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还是那句话,育人的底线,不容试探和突破!
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认识呢?欢迎关注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