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语文滋养孩子的一生
提起卓越大语文张嘉通老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或多个了然于胸的标签——青年教师、行走的诗人、灵魂画手、才华横溢、风趣幽默……近日,他身上又多了一个光环——2020年卓越教育第十届微课大赛全国总冠军,他在两千多名优秀教师选手中独领风骚。
教学三年多,带过一千多位学生,他现拥有大批粉丝。孩子视他为榜样,可以分享交流的大哥哥,喜欢而信赖。家长觉得他尽心尽力、十分负责,信任又推崇。若想报他的课,还得拼手速。不仅孩子心心念念上他的语文课,连家长都爱上了旁听他的课。究竟,张嘉通老师有着什么样的神奇魅力?
2013-2017年在校期间获国家级、省级征文大赛奖十几项
2017年卓越教育解题大赛冠军
2018年卓越教育微课大赛最佳教学设计奖
2019年卓越教育年度精英教师
2020年卓越教育微课大赛全国总冠军
大人小孩都爱上的趣味干货语文课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实际生活上,想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得孩子主动去学习,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而张嘉通老师有着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论,让孩子不仅爱上他的语文课,课后还会主动去深入学习。
语文知识浩如烟海,一些干货可能比较枯燥乏味,这时,张嘉通老师就会用比较幽默诙谐的方式来讲解。卓越大语文强调“披文入情,知人论世”,张嘉通就很喜欢通过演绎诗人、作者,来生动阐释一首诗、一篇文、一本书。比如讲到北宋大文豪苏轼时,他可能会身着宋服、头戴子瞻帽,化身苏轼,将苏轼写某首词的那时那情那景,剖白给孩子们听。在孩子们看来,这位老师太好玩了,完全没有架子,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便掌握了知识。
课堂上,张嘉通还有着独一无二的激励方式,使得孩子们争相表现优秀。例如,每次作文课,凡是前三名,都可以得到他写的藏名诗。他会把孩子的名字,或者孩子提供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宠物的名字藏进诗里,并暗藏着美好的寓意。孩子会感到十分开心,还会拿回去跟家人分享。三年下来,已经有几百名学生拿到过他写的藏名诗了。
家长也很喜欢旁听张嘉通的语文课,“张老师的课干货很多,又风趣幽默,我们坐在后面听,以前学的很多东西都跟着拾起来了。” 同时,孩子们的进步,家长也都看在眼里。比如孩子不会再那么闹了、会认真记笔记了、作业检查等许多习惯有进步了。课后,有的家长十分关心自己的孩子,与他交流,找他支招,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写过七八千字的建议给家长。
优秀的榜样,激发孩子的自驱力
“我可没有硬性要求哈,可能是你们家孩子比较自觉。”面对家长们的夸奖,张嘉通老师常常这么回答。你能否想象,一个原本很调皮捣蛋的孩子,上了张嘉通的语文课,竟改了性子,认认真真、主动地去做老师没有硬性规定的任务?别说,这样的现象时常发生。
张嘉通讲解一首古诗时,喜欢将它翻译成一首押韵的现代诗。“哇,老师你太厉害了!”孩子们十分崇拜这样文采飞扬的张老师。有一次,张嘉通将李白的《月下独酌》翻译成新诗,既贴合原文,又很是风趣幽默。当晚就有家长跟他说:“孩子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说爸妈不准偷看啊。憋了半个小时,原来她自己去翻译了《月下独酌》。” 还有一次,张嘉通讲了一部很经典的名著,有个孩子本来从不翻书,回家后竟跟爸妈说“我要看这本书”。
“我没有硬性要求、布置任务,但是孩子上完我的课后,有兴趣、有动力去深入学习,这就是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把自己一些内在的东西传递给孩子。”张嘉通老师认真地道,“经常有家长跟我说,我的孩子在慢慢地进步,这是可喜的,但我更喜欢看到的是,学生看到优秀的人,他愿意去学习,这是教育的更高层次。”
传递影响孩子一生的积极人生态度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以为,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人难遇到。这与张嘉通老师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道。如古人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在知识大爆炸时代,学到的知识,可能20年甚至2年后就过期了,老师更要传递一种积极的价值观或生活态度。”
如今,我们常常能看见孩子的“脆弱”。许多新闻中,一个家庭把一个孩子培养得很好,二三十岁学有所成,但因为一点小事看不开,就什么都没了。“我希望我的学生,不仅在我这里学到知识、提升思维,将来碰到不顺的事情,能够想起,某年某月某日张老师给你讲苏东坡,讲到苏东坡这个人,宋朝版的打不死的小强、公鸡中的战斗鸡,想到他那种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然后你再去看你那个不顺心的事,你会去振作。” 张嘉通老师言道。
“读书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做人,面对整个人生。尤其是语文这个学科,历史、文学经典上的那些人物,他们怎么做怎么想,孩子也怎么做怎么想,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这对孩子以后的人生会有更大的影响。”
(结语)
传授知识,传递积极的人生态度,张嘉通老师一直在践行。作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他希望做韩愈笔下的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也希望向颜渊笔下的孔子看齐,循循然善诱人,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