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郡老校工戈顺凡△▲
编者按
2021年1月,第67期《长郡人》新鲜出炉,这份历经30年岁月沉淀的校报,见证着长郡中学的崛起,记录着长郡中学的风雨变迁,堪称长郡“小史记”。新一期的《长郡人》刊载有学校老教师、老员工辛苦耕耘的回忆录,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长郡志愿军故事……今天,长郡中学官微为大家分享其中两篇文章《 “管得宽”的戈师傅》《热饭热菜热心肠——记老校工戈顺凡师傅二三事》,聆听老校工“戈顺凡”的故事,致敬为长郡中学的发展添砖加瓦的老一辈长郡人。
戈顺凡在校园中
“管得宽”的戈师傅
作者:何汉云
戈师傅,名叫戈顺凡,是我们学校的工友。他,中等身材,常常穿一身粗布衣裳,言语不多,跟人讲话时,总是和蔼可亲。
一提到戈师傅,我就回想起自己求学的岁月。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过“苦日子”的时候,戈师傅是食堂管理员,那时学生的口粮标准是每月15公斤,这对正在长身体的同学们来说,实在是太少了。戈师傅想了很多办法,他与大米厂的领导商量,将米厂的碎米按1:1.5的比例指标,换成22.5公斤的标准,让同学们能吃饱、吃好。当时学生的每月伙食标准是7.5元,一日三餐,每顿三菜一汤,每周三中餐才吃一顿红烧肉,叫做“打牙祭”。那时过苦日子,没有什么荤菜,国家实行“瓜菜代”,于是就出现了什么小球藻、人造肉、人造鱼、人造鱼(肉)丸子等,其实是用南瓜、冬瓜、胡萝卜、白萝卜及芋头等调制而成的。经过戈师傅的精心烹调,口感还像真的一样好,同学们都吃得津津有味。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每周六下午是义务劳动时间,同学们要到沿江大道中山西路的米厂去运大米。戈师傅总是和同学们一道劳动,将大米一麻袋、一麻袋地从米厂里背出来,然后装在木板车上,再拖回学校。有一次,我在拖板车时用力过猛,不小心把板车弄翻,其中一个麻袋的口子打开了,大米撒得一地。我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戈师傅并没有责怪我,而是和和气气地笑笑,说“没关系,不要紧”。然后,他一个人小心翼翼地、用手一捧一捧地将马路上的大米捧到麻袋里。他怕我把灰尘泥沙一起捧进来,所以不让我干。大米拖回学校食堂后,戈师傅用水将大米一冲,洗得干干净净,没有浪费一粒米。
当年长郡中学有很多归国华侨(主要来自印尼和日本)及回民学生,他们的宗教信仰不同,口味也不一样,戈师傅就特地为他们办起了华侨、回民小食堂,同时还经常征求他们的意见,从而加以改进。
听人说,戈师傅15岁就来学校工作。当时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的第二年,即1946年,戈师傅为躲避国民党抓壮丁,到了长郡。
戈师傅最初不在食堂工作,当时正值长郡中学从蓝田(现称涟源)迁回长沙,交通极为不便,千多人的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和生活用品,从图书仪器、文体用品、课桌椅、讲台到床铺、餐具等等,都只能依靠木头船运送。而年轻力壮的戈顺凡师傅,便担负起在长沙码头守候船只、组织运输校产的任务。船一靠岸,他就带头卸运货物,等全部物资安全卸完,他才松一口气,接着又赶回学校,清点各类物质,然后安放好。他计算好时间,又赶到长沙码头,开始守候另一只货船的到来。在长郡整个迁校过程中,校产均完好无损,一时传为美谈,戈师傅也有一份功劳,他被称为学校的好管家。
戈师傅不仅自己做得多,而且也爱管“闲事”,号称“管得宽”的戈师傅。在食堂,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上班迟到早退,学生买饭菜插队,他要管。在食堂外,只要见到学生有违反校规的行为,他均进行制止,严肃批评教育。文革时期,少数红卫兵,公然拿走图书仪器,或打砸校产,他若看见,一定上去劝阻,并且非把东西追回不可。“管得宽”的戈师傅,是厨师,保管员,采购员,电工,押车员,图书管理员,电教员……还是学生的亲人。
戈顺凡师傅在长郡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长郡就是他的家。他八十多岁时身体还很硬朗,有事无事还要到学校转悠,东瞧瞧,西看看,同学校的老师说起以前的故事。人们说,戈师傅就是长郡的“活档案”。
现在,不少校友返校总要谈到戈师傅,戈师傅虽已仙逝,但我们一起回忆往事,又仿佛看到了谈笑风生的戈师傅,又仿佛回到了那不平凡的长郡岁月。
作者简介
何汉云:长郡中学高65班(1958年--1961年)学生。毕业后到长沙市商业干部学校学习,先后就职于湖南省国营千山红农场、煤炭部第64工程处(贵州省六盘山市)、贵州省水城矿物局。
戈顺凡师傅(右一)与鲁立刚夫人靳吉禾(左一)等
热饭热菜热心肠
——记老校工戈顺凡师傅二三事
作者:范柏槐
昔人已乘黄鹤去,人去音存楼不空。惊闻长郡老一辈后勤工作者戈顺凡师傅离世,莫名的伤感和悲痛在心中涌动,这位在长郡兢兢业业辛苦奋斗了一辈子的老工人忠实地践行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信念,在五十多年的长郡生涯中,为长郡昨天的荣耀,今天的辉煌无私地奉献了一生,成为长郡师生心中念念不忘,人人夸奖的好师傅。
戈师傅是后勤部门工人,担任过食堂管理、油案、采购、学校财产保管、安全保卫等工作,只要是学校后勤需要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留下了他辛劳的汗水。从五十年代起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光,无论天晴下雨一顶草帽,身着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脚穿黄色解放鞋,一辆载重自行车,是他留给人们最有特色的印象。
戈师傅待人诚恳热情,对老师和学生都很尊重,见了老师好远就用一口地道的长沙话打招呼:“小范伢子,今天和学生一起打球哈!”“刘老师买了一辆新单车,骑起来蛮韵味呢!”“漂亮!新衣服蛮抖冲的呢!”有时候我们年轻老师打篮球玩得不亦乐乎,错过了饭点,“小范,告诉我你们好多人在打篮球比赛,我要食堂里把饭菜留着,放在蒸笼里热着!”那时我当班主任,开学不久,从外地转学的学生需要补充课桌椅,他带着我到保管室寻找,检查课桌是否结实,椅子高矮是否合适,并拿起抹布把桌椅擦干净,亲自帮我送到教室摆好。
有一件事我印象最深刻。好像是1985年的光景,学校食堂喂养了十几头猪,要赶在放寒假之前屠宰,把猪肉分发给老师过年。戈师傅和屠宰师傅一起忙得不可开交,尽管是冬天,戈师傅穿着的旧毛线衣都被汗水湿透了,冒着热气,额头上汗水直流,宽大的案板上摆着的冒着热气的猪肉,戈师傅一个人负责分配,每人五斤,砍成一块块的猪肉要过秤,要把猪肉优劣好差搭配。已经很晚了,老师们都先后领取了分配的猪肉,剩下了五堆谁都不想要的猪肉,他把食堂的四位党员叫来,双手叉腰说道:“同志们诶,冇得办法,这几堆嗦肉只能我们几个党员拿着了,你们选咯,最后的给我。”听了戈师傅的话,好感动。心里想,这就是长郡的党员呀,吃苦在别人前面,享受在别人后面。
长郡,是一台大机器,每一位教员职工都是这太大机器上的零部件,螺丝钉。无论是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员工都在这台机器上发挥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哪一个零部件出了问题,都会影响长郡这台机器的正常运转。戈师傅和所有长郡的教职员工一样,为了长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荣耀和辉煌兢兢业业、忘我、勤奋地工作,奉献着毕生精力。像戈师傅一样平凡得再也不能平凡的后勤工人,也许他们每天做的是体力活,是脏活、重活,也许一辈子也没有惊天的业绩和辉煌成就,但他们所做的星星点点的工作,保证了长郡这台机器的正常运转,才能是这台机器发挥教书育人的辉煌能量。戈师傅等长郡的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和共产党员的优秀品德影响着长郡一辈辈后来人。
戈师傅离我们而去,好多一辈子为长郡的昨天,今天的荣耀和辉煌奉献了青春力量的老人都相继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将在长郡这片良田沃土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福佑着他的子子孙孙。
致敬了,戈师傅!致敬了,为长郡的昨天和今天的辉煌添砖加瓦的老一辈长郡人。
作者简介
范柏槐:长郡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曾任湖南省校园文联副主席。2013年退休后,热心社区工作,老有所为,被评为长沙市五老优秀志愿者,长沙市五老金牌讲师团优秀讲师,岳麓文艺文学创作协会会员。
来源丨《长郡人》第67期
编辑丨乔梦平
校审丨钟建军
编审丨王剑
终审丨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