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我在栅栏外偷看孩子们户外活动。一个小男孩不知什么原因踹了当姐一脚。没想到,她瞬间冲上前去推了那个男生一个屁墩儿。我心里一乐,这小妞儿居然临危不惧。
后来我告诉她:“爸爸认为你今天做得还不错。当你确定别人在欺负你的时候,一定要让他知道你很愤怒,并且让他停止对你的伤害。今天如果在反击之前,先警告一下那个男孩子就更好了。”
“爸爸,那以后别人再打我,我就还这么推?”
“嗯……要看他是不是太强大。如果你觉得他确实比你强大好多,爸爸认为你应该马上离他远点儿,或者找老师帮忙。毕竟他打你之后,你推他的目的并不是伤害他,而是让他停止伤害你。这和逃跑、找老师的目的是一样的。”
孩子被欺负后,父母应该怎么做?其实这是一个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就要面临和关注的问题。今天的文章有点沉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凯叔
作者 | 妙黛
最近,看到一则令人十分痛心的新闻。
陕西一名高三女孩,在四楼教室的窗前纵身而下,经抢救无效身亡。
人生十八,即将高考,即将上大学开始新的生活,就这样匆忙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女孩在生前经常被班上一个同学欺负,同学常常对她破口大骂,骂得很难听。
就在女孩坠楼的前四天,她在课堂上吓到晕倒,到了医院后打了能量针,输了氧气才醒过来。她太害怕了。
谁也不知道那最后几天的时间里,她内心做了多少次思想斗争,做了多少活下去的努力。没想到最终,她还是被压倒了。
女孩父亲说,自己非常后悔,孩子曾经对他说过有同学欺负她,自己却没有听出来那是女儿在向他求救,反而劝她想开点。
她何尝不想要想开一点,可这一次,她再也想不开了。
如果说校园欺凌是逼死女孩的主要原因,那么父母的疏忽,则是错失了女儿最后的生机。
一个遇到困难没有父母帮助的孩子,只能选择独自一人去扛。
我们总以为孩子的事情很小,却不知道,有时候一件小事就能演变成天大的事。
还记得那个跳桥的17岁男孩吗?
2019年4月,上海卢浦大桥上,他突然从车里冲了出来,从桥上跳了下去。
当天男孩与同学发生矛盾,妈妈在车上批评了他。他最终选择了这条绝路,与这个不够温暖的世界说再见。
孩子去世,父母肯定是最伤心的。
可是,很多时候,当孩子伤心绝望时,最渴望的就是父母的一个拥抱,一句温暖的话。
他们害怕的不是被说被骂,而是遇到挫折后,父母无意中给予的“二次伤害”。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的漠视或者指责,相当于对孩子的“精神抛弃”。
从心理学上讲,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却进行责难,那么他们会非常痛苦,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了。可如果发生了一定的后果,就相当于是“惩罚”父母了。
这个后果,在他们看来,就是父母在为自己错误“买单”。
也就是说,孩子宁愿等待真正的错误发生,为之买单,也不愿意父母因为不理解、不信任而批评他们。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什么事都不敢求助父母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
有一个回答说:“其实也没有经历什么,就是上学的时候跟妈妈说学校的趣事,妈妈明显不感兴趣,还会说你不要像他们那样,不要学坏。”
不仅得不到回应,还会听到一些自己不想听的话。
我们从功利、对错的角度说,妈妈的说法好像并没有什么错,她教育孩子不要学坏,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就出在我们只看到了父母“应该教育”的角度,却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孩子想要的是,父母和他们分享故事,父母看到他们渴望亲昵的期待。
如果父母看不到孩子真实的需求,听不到真实的声音,那孩子就像进入了无人之境,孤单又寒冷。
在网上看到过一段话:
“低谷时,家人甚至会给予更大的压力。很多年轻人站在路中间哭。身后没有灯光,身前白雾茫茫。”
如果我们曾经经历过那样的时刻,就一定不要再让孩子经历这样的生活。
我们要知道,即使自己帮不上孩子什么忙,只要认真倾听他们说的,给他们无条件的支持,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说一句“回家吧”,就足以给他们力量。
那些幸福的孩子,都有父母兜底。
袁泉是学习京剧出身的,那时候她只有11岁,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她被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的老师相中,之后她决定去北京学习。
父母问她你想好了吗,得到袁泉坚定的回答后,妈妈送她去了北京。
一路上,11岁的小袁泉没有哭。可妈妈走后,她看到妈妈新给她买的两双袜子哭了。
在北京学艺七年,父母用300多封书信陪伴着她,鼓励着她。
袁泉跟父母诉苦:“下星期又要扳腿了,我非常害怕,如果再把腿扳坏了,那就完了。基本功还是那样,丝毫没有进步。老师说我不够刻苦,我心里非常难受,我已经使出了最大的力量。”
父母给她的回信中,先是表达了自己“看到”女儿的痛苦:“你的内心无比痛苦,做父母的理解你。”
接着说出让女儿真正安心的话,“我们绝对不会在你竭尽全力,仍暂时达不到目标的情况下,还要你去拼命。”
就是这样的支撑,让袁泉度过了艰难的学艺时光,有了今天作为一名成熟演员的气场。
父母的看见,父母的支持,就是孩子前行中的一把伞。热的时候遮阳,下雨的时候遮雨,累的时候当拐杖,遇到坏人的时候当棍棒。
孩子最初都是非常信任父母的,只是在后来的无数次打击中,他们不愿再求助父母,宁愿自己承受痛苦。
不要做那个让孩子惧怕的人,孩子真的非常需要我们的温暖。
孩子需要的,不过就是父母这样的爱。
温情而有力量的父母,永远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底气。
—— End ——
作者:妙黛,一个集正经与逗比,美貌与才华一身的90后辣妈,在读心理学硕士,百万妈妈们的云闺蜜。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