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白岩松
最近中国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再次进入了大众的视线中,不是因为他有新的作品,倒是因为他的女儿贾浅浅写得“屎尿屁流”的诗。
贾浅浅做一名“诗人”其实已经很久,看她的简历,《椰子里的内陆湖》是她的第三本诗集,2019年她还获得了名人堂年度十大诗人,简历上各种称号也是让人目不暇接。
最近她会出圈是因为有人在《文学自由谈》上公开鞭挞她的作品“低俗”,“不堪入目”,接着她的一些诗被大众翻来覆去地嘲讽,称她是“回车键分行”写作,她的诗还被戏称为“浅浅体”。
有人说贾浅浅成名背后体现的是诗坛的混乱现状,有的是文学名家和各路诗人为她的作品摇旗呐喊,撰写评论吹捧一番;对此也有人反驳文学是一种高尚的东西,是那些批评贾浅浅的人“看不懂”,“欣赏不来”。先不论贾浅浅的诗歌写得好与不好,单是说人“欣赏不来”可不是一个好理由。
古往今来人们评判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雅俗共赏是它最基本的特征,如果一件作品连欣赏的人都没有,那怎么能说它是“美”的呢?
事情闹到这里,贾浅浅作为一个“文二代”,其父贾平凹在文坛的地位和声望对她有多少影响不得不再三考量一下,她的那些光鲜的履历到底有多少是她自己的本事呢?可能她自己也无法说清吧。
一样是星二代,
白岩松的儿子在中学的时候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
,
却从来没有人口诛笔伐,和贾浅浅的“待遇”可谓天差地别。
白清扬,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儿子,
高中就被保送伦敦国王学院
,一所真正的名门学府,走出过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靠的是什么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他们更应该尊重孩子
我们现在都喜欢讲一个概念,叫做“原生家庭”,就是说一个人的出生决定了他以后的格局和性格的养成,很多人之所以自卑或性格内向,是因为原生家庭出了问题,这个概念和早先的弗洛伊德的“童年”学说很类似,只是换了一个讲法。
先不说这个概念是否正确,我们无法否认的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从孩子一出生开始,他们就从父母身上学习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白岩松对白清扬的教育是一种放养式的态度,他没有给孩子提供太多的资源,也没有给孩子立什么目标,而是随孩子的天性发展,他对孩子一直保持着尊重,爱护的态度。
白清扬的母亲非常喜欢武侠小说,尤其喜欢金庸的作品,白清扬的名字就取自金庸笔下的人物风清扬。白清扬小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迷恋武侠小说,要知道武侠小说和漫画之流在学校里就像“毒草”一样,是老师们除之而后快的对象。
可是白岩松对此的态度却非常宽松,他甚至允许儿子在没有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就先捧起武侠小说看。他不像其他家长一样觉得看武侠小说是荒废学业,而是在尊重儿子的选择的前提下,找到了一种更好的引导方法。
白岩松对儿子的问题只有一个,
就是如何在学业不落下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爱好
。
我们都知道大量阅读不仅仅能提升一个人的知识面,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金庸的小说受到追捧不是没有道理的,他渊博的知识编织出的江湖世界不仅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背景,还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一腔豪情,所以才能得到读者们天长日久的喜爱。
得到支持的白清扬不仅没有荒废学业,还提高了写作水平,
在初中的时候就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
白岩松式教育确实有点厉害。他在“放养”的同时给予了孩子他需要的理解和支持,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面对困难,而不是让家长本身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大的困难。
必先品尝生活的苦,才能体验人生的甜
白岩松曾经说过,
“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有两个最大的敌人,一是突如其来的赞赏和表扬,一是时常会有的打击和不顺。”
对于孩子的教育,除了尊重之外,他选择了让孩子去尝一尝生活的“苦”。
我们现在很多人教育孩子,是把孩子放在温室里,家里全部的人都以孩子为中心,生怕有一点闪失,而家里最好的资源也全都给到孩子,生怕落下一星半点。
但是相对地,他们对孩子的期望也变高了,如果孩子有一点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那么迎来的可能会是这些家长的滔天怒火和绵绵不绝的哀叹。
而白岩松所追求的教育,
则是让孩子在最自然的环境下成长,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楚
。现在人们看到的学霸白清扬也是在不断挫折中才成长起来的,而人们却只看见他的成功,忽略了他背后付出的努力。
白清扬中学的时候曾经非常喜欢听摇滚乐,当时的年代很多家长都认为摇滚乐等于“颓废”和“叛逆”,但是白岩松却没有制止儿子,反而顺势提出了要求,如果白清扬每天能翻译一首英文摇滚歌曲,他就不会阻止儿子听歌,还会赞助他。
一个初中的孩子要翻译摇滚音乐里面那些晦涩的歌词,难度是相当高的,有很多歌词甚至不成语法,不合语境,而是在押韵上做文章,要摸清里面的门道需要花费不少心思。
就这样,白清扬既得到了锻炼,又满足了享乐,而他甚至还认为这是他自己的选择,这就是白岩松式教育高明的地方。
一个学霸的养成必须在一条艰辛的道路上摸打滚爬,但是很多家长都不明白,而是更乐意做那个为孩子披荆斩棘的人,却扼杀了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失去了很多人生的乐趣,毕竟没有苦,哪来的甜呢?
保送伦敦国王学院,选择非热门专业
由于成绩优异,多次在比赛中获奖,
白清扬高中的时候获得了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保送名额
。这可是全世界炙手可热的大学,
曾经诞生过十多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与剑桥和牛津并称金三角名校
,进入这所大学可以说是一只脚踏上了成功的门槛。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白清扬没有选择热门专业,反而
挑选了蒙古学这样偏冷门的学科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大学里面还有蒙古学这样的专业吧,白清扬却对它充满着兴趣,认为是自己的志向所在。
对此,白岩松也只是表态说,
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只要是合理合法的,都不干涉。
这要是换成一般家长,早就指着孩子的脑门让他换专业了,还会支持?白岩松式教育还真的是从始至终坚持一贯的原则啊。
白清扬的未来会如何发展,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从他近期在网上晒出的社交照片来看,他和父亲白岩松年轻的时候一样,眼神中充满着自信的力量,可以说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自信又努力的人,成功的机会也会更大一些。
教育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英国这样的老牌发达国家也经历过许多不同阶段的教育理念的变化,但是一成不变的是那种可怕的席卷社会的“一致性”。
别管当代的教育理念到底对不对,人们总是倾向于追赶大众的追求,而不是遵从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这使得我们当代的教育陷入了一个越来越深的漩涡中,大部分的人都在漩涡里跟着一起打转,没有力气去思考更好的出路。
小结:
白岩松式教育可以算是一种突破口,其余成功的例子还有另外一位知名作家池莉的女儿。
池莉专门写了一本书描述她对女儿的放养和女儿最后取得的成功,现在看起来有点凡尔赛体,但是她对女儿的教养最后获得的结果是“成功”的,符合当代社会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
先不论这些名人的身份,白岩松式教育体系中对孩子的尊重和体谅,放手与支持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一次容易,每次都做很难的事情。
有多少家长将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而不是把孩子当成是家中的附属品?
在我们今天的教育理念中,增加一些对孩子的尊重,不要让孩子成为家长实现自己愿望和想法的“工具”;增加一些对孩子的放手,不要让爱孩子变成“控制孩子”;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要把两边都围得死死的,让他们自在地走想走地路,也许能成就更加健康和自信的孩子,我们的家长也能从不停地焦虑中解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