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豆瓣上曾经有这样一部名为《幼儿园》的纪录片,它由著名的纪录片制作人张以庆先生拍摄。在这部评分8.8分的纪录片中,残忍而又真实地记录下年幼宝宝间的冲突。
父母可以在这部纪录片中看到,调皮的小男孩凶巴巴地指着小女孩说:“你别跟我在一起坐”。
也能看到个子较高的孩子一言不合就对另一个小朋友动手动脚。
还会看到其中一个小男孩打着“闹着玩”的旗号,用力拍打着这个戴眼镜的小男孩。
这其实牵扯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孩子受欺负了,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
在节目《开讲了》中,李玫瑾教授建议父母要让孩子打回去。“打回去”“以暴制暴”似乎也成为大多数父母最认同的一种处理办法。
可最近一位美国爸爸的回击,却似乎颇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意味,或许中国家长可以从他身上“取一取经”。
8岁女儿被欺负,这位美国爸爸的回击收获百万点赞,值得中国家长学一学
这位美国爸爸和一位中国妈妈结婚后,生下了一位小公主,在这个小公主8岁大的时候,她向爸爸妈妈哭诉出一直以来困扰她的难题。那就是因为自己的混血身份,导致自己受到小伙伴的歧视和欺负。
听完女儿的哭诉,爸爸一下子被激怒了,原本想好好教训一下这几个“怀家伙”,顺便找他们的父母理论一下。却被冷静的妻子安抚了下来。妻子建议女儿第二天将这件事情告诉老师,借助老师的力量帮忙解决。
“不要,同学会说我在打小报告。”
妈妈的建议被女儿拒绝了,同时冷静下来的爸爸也意识到,拳头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关键是女儿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坚信,从来没有一个孩子从生下来就会欺负人,问题的根源还是来自于父母的教育。
想通了的爸爸决定采取两种方法进行回击。
【第一条路】:
这位爸爸首先要告诉女儿要学会自己解决矛盾。不妨想一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喜欢什么?女儿回答是贴纸。在选定后,这位爸爸陪着女儿去买了很多的贴纸。
他告诉女儿,要将这些贴纸分享给自己班上的小朋友,那些欺负自己的孩子们内心一定也是想要的,一旦他们收下礼物,对女儿的“偏见”也会慢慢有所动摇。这时的交流会更加顺利。
【第二条路】:
自己去联系那些调皮孩子的家长,不过不是“拳脚相向”,而是聚在一起吃火锅,让他们更加充分地了解自己,这样他们对自己的家庭也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当整个家庭的认识改变了,对孩子教育的改变自然也是潜移默化的。
在这位爸爸的智慧处理下,这件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女儿也表示,那些欺负她的人也成了她的新朋友,再也没有欺负她的事情发生了。
这位爸爸将自己的处理过程发到了网络上,收获了超过140万人的点赞。
面对其他孩子对自家宝宝的欺负,两种误区宝妈千万别踩
误区一:打回去
“就算没占便宜,也绝对不能吃亏”
这几乎是绝大多数父母在得知孩子被欺负时,最直接的想法。但父母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当孩子挥拳打回去的那一刻,其实恰恰是“受害者”到“施暴者”转换的过程,宝宝的心理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换句话来说,很有可能新的“施暴者”就这样诞生了。
其次,父母不妨想一下,如果孩子是一个“以牙还牙”的性格,孩子还会受欺负吗?
误区二:忍着
幼儿园阶段的宝宝,正是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如果一味地受到欺负,父母包括孩子没有一些必要的应对措施,将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副作用。
简单地说就是,孩子未来的懦弱、犹豫、胆小、社交能力差其实都是小时候的“忍着”酿成的苦果。
央视主持王小骞:孩子受到欺负后的最好反击方式,就是学会保护自己
既然“打回去”和“忍着”都有不妥当,那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办,才能将这件事情对宝宝的影响压缩到最小呢?
央视主持人王小骞曾经分享了自己女儿在幼儿园受到欺负的经历,面对受伤的女儿,她一句话点出女儿的心理:
“受到欺负和爸爸妈妈说,向老师反映情况并不是告密。”
在缓和了女儿的情绪后,她告诉女儿,如果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一把推开欺负自己的人,然后向老师寻求帮助。
美国社会对于霸凌事件的总原则是“教育和再教育”,而不是治标不治本的拳脚相加。同时,他们的父母也会更注重孩子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而这一点恰恰是被中国父母忽视的一点。
正如王小骞所说,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是防止欺负“扩大化”的前提,只有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才能在这次的欺负事件中安然无恙,同时避免下一次霸凌事件的发生。
可让孩子掌握保护自己的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因为年龄的限制可能并不清楚,哪些行为是玩笑,哪些行为又是欺负。这就要求父母要在平常的生活中为孩子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
写在最后
宝宝在遇到欺负时,作为父母的你是怎么处理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进行讨论,我们将为你提供最有效地方案。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