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62岁病逝,留下老来子陈由伟,他的成就比父亲如何?
一位伟人肯定在他自己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才被世人铭记,陈景润就是这样的人。
陈景润是当代著名的数学家,被公认为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作出重大贡献中国人,发表了“1+2”详细证明,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巨大轰动,国际数学界称他的结论为“陈氏定理”。
这样的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的后代是不是也有着卓越的数学智慧呢?
人生的恩师影响着陈景润
陈景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家里还有四个孩子,艰苦的生活没能影响到他学习的兴趣,他珍惜学习的机会,白天照顾年幼的弟弟,晚上就让放学的哥哥给他讲算数。
稍大一点,母亲看他对读书充满了渴望,送他到村里的小学上学,年幼的陈景润经常受到富家子弟的欺负,母亲激励他只有到出人头地的那一天,他就不会被欺负,这更让他把握住学习的机会,以求日后出人头地。
他的成绩在班里一直拔尖,毕业时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学。
在初中,他遇见了数学的启蒙老师,这位老师在数学方面很有建树,而陈景润最感兴趣的恰恰是数学,他对数学这一学科充满了学习的热情,短短的时间就能自学完一本书。
他的数学老师也很看好他,就分外下力气给他讲数学的原理内涵,言传身教的把数学这一学科跟中国的发展结合起来,老师曾跟他讲过:自然科学不发达是万万不行的,而数学又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这让陈景润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了。
后来陈景润来到福州英华书院念高中,也是在那里,他遇见影响他一生的沈元老师。
沈老师当时是陈景润的班主任兼教数学,一次课上,他兴致勃勃的对学生们讲中国的数学发展史,并对他的学生提出了为数学发展作贡献的期望,他说:有个‘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中至今未解的难题,人们把它比做皇冠上的明珠,你们要把它摘下来!
这就是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初推动力。
亦父亦友,父子之间亲密无间
陈景润将自己的时间和激情都献给了他深爱的数学,埋头研究的日子里,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十几二十年。
到了中年时,陈景润才遇到了自己的真爱,1980年,陈景润和妻子由昆领取了结婚证,在陈景润48岁的时候,两人有了一个儿子,取名为陈由伟。
算得上是老来得子吧,陈景润对儿子陈由伟很是宠爱,当然宠爱不是溺爱,他对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想法。
他对儿子的培养方法是:民主对待儿子。
他讲求家庭民主,父子和母子之间也要民主,使孩子能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选择他喜欢的方向,使他的思维更具有个性。
小时候的陈由伟非常调皮,像每个普通的孩子一样,有着不一般的破坏力,当时一个玩具几十块钱,陈由伟却经常把玩具分解,把一个好好的玩具分解的支离破碎。
他的妈妈在他捣蛋的时候想要进行批评,这时陈景润就会站出来,阻止妻子的行为,陈景润就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他认为孩子需要释放天性,既然有拆解的好奇心说明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在这一方面应该支持孩子。
在陈由伟拼不回玩具时,还会耐心地指导孩子,像是孩子志同道合的大朋友。
陈由伟上小学后,还常常向陈景润讲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学习、劳动或与同学的往来,无一不是两人的聊天内容。
当孩子分享他自己的故事时,陈景润会认真的听着,然后给出自己的建议,充分体现对儿子的事情很重视,就是这样,他就赢得了年幼的陈由伟的信任,和儿子成为了知心的朋友。
这种亦父亦友的相处模式,让父子两人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
斯人如斯,子承父业
虽然,在有了家庭以后,陈景润在学术上还是保持着全身心的投入,但是在家庭与数学之间,他处理地很好,两者的关系有着恰到好处的平衡,既没有因为钻研数学而落下家庭责任,也没有因为家庭的琐碎耽误了自己的学术。
陈景润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数学领域在做贡献,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美满的家庭、成功的事业,陈景润没有享受很久,终日的劳碌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在62岁就身患重病离开了这个美丽世界,让人意难平的是这位数学界的璀璨明珠就这么倒在病魔的打击下。
陈景润走后,他的儿子陈由伟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作为杰出的数学家的孩子,陈由伟被寄以厚望,人们普遍觉得陈由伟也应该像他父亲一样,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
陈景润生前并没有对儿子的学习方向有明确的要求,只是在儿子选择音乐专业的时候表示了些许的遗憾,但是他还是尊重儿子的选择,让陈由伟选择音乐学习,家里人对陈由伟的人生就更没有过多干预了。
但是陈由伟还是在父亲去世后放弃了自己原先准备报读的商科硕士专业,转而研究数学。
身后的光环与父亲耳濡目染的教导,深深地影响着陈由伟,好像有一种什么东西在指引着他。似乎身上总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强大的力量,驱使着陈由伟去研究数学。
陈由伟最后选择了考取数学专业的硕士,起先对于这个相对陌生的专业,陈由伟也觉得前方的路困难重重,刚开始他需要通过大量的刷题来掌握和巩固知识。
但是渐渐地,他也在忙碌的学习中体会到了数学的真正魅力,领悟了父亲为什么对数学这一领域如此的热爱。
他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深,对数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刻。家庭的一直都是影响一个人自我发展的因素,有一位博学的父亲,他的儿子必定也差不到哪里去,最后,陈由伟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取得数学领域的硕士学位。
也许冥冥之中有什么东西牵引着父子俩,陈景润当年也试图想让儿子从事数学领域的学习,做一名科学家,只是当时的陈由伟没有选择这一条道路。
在陈景润在世时,陈由伟选择艺术领域,报读音乐专业,之后又准备报读商科专业;在父亲去世后,他却转变了想法,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的道路,只不过时间稍稍晚了一些,却也算是实现了父亲当年的一个小小的愿望。
再起转折,选择心中所爱
人生的变化风云莫测,正当所有人都以为陈由伟肯定会走上他父亲的道路的时候,情况再次发生了变化。
学成归来的陈由伟并没有继续从事跟数学有关的工作,转向了对医药领域的探索。
他成立了一家医药公司,做起了生意。
或许是想继续完成原本考取商科硕士的梦想,曾经的选择在某些不可抗力的因素的影响下没能成功实现,在自己体会过、领略过数学专业的风景后,他终于有机会从事自己真正的工作。
最巧的是,陈由伟从事的医药行业是他的母亲由昆一直从事的行业,他的选择还是没有离开家庭的影响就是了。
一再变化的学习,兜兜转转的选择,陈由伟明白了自己真正的热爱,这一次,他将自己的人生道路确定了下来。
人生就像一条有着许多岔口的道路,陈由伟早先选择了与父亲不一样的好几条,但是没想到岔路竟然是互通着的。
陈由伟还是走上了一条与父亲一样的道路,他们在不同的时间看过了相似的风景,精神上的互通,便是孩子对父亲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