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亲子家庭过年新风尚:“运动+年俗”更接地气,全家一起“打春牛”

喜迎农历牛年,大年初三十吃好年夜饭,家住宝山区6岁的瞿菲蔓和妈妈何雪琼照例又开始了每晚的运动打卡。从腊月廿三小年开始,母女们参加了“全家一起打春牛——2021新春打卡运动”,爸爸负责拍视频上传,姐姐则在一旁观战。亲子活动巧妙地把一家人凝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每天动一动了解年俗文化

“打春牛”是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每年立春,很多地区都会“打春牛”。“打春牛”也叫“鞭春”,因为具有策励春耕,象征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安康吉祥的含义,“打春牛”也成为民间喜庆新春的重要活动。

在鼓励“就地过年”“居家过年”的牛年春节,由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主办的“全家一起打春牛——2021新春打卡运动”,以中国年俗为线索,从腊月廿三小年到正月十五的23天里,每天上线一个家庭亲子运动、讲一个中国年俗,通过全家一起运动,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亲密关系,陪伴孩子过一个健康中国年。“打春牛”活动在宝山区、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和周浦镇等地得到积极响应,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千户家庭参与。

袋鼠跳跳跳、青蛙喝水、脚斗士、我的小长腿、波比跳……富有童趣的动作名称,由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每个动作的设计也很有讲究,可以锻炼孩子的协调性、灵敏性、心肺耐力、腰腹及下肢力量等。何雪琼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在家练瑜伽时,经常跟小女儿一人一张瑜伽垫,“我练瑜伽时,她就在旁边玩。这次亲子打卡运动更好,有不同的花样可以跟她一起完成,家长也不用动脑筋想花样,每天就像打开盲盒一样,等待新的惊喜。小朋友每天都非常期待。”

瞿菲蔓和妈妈

腊月廿六炖年肉、腊月廿七宰年鸡、腊月廿八把面发、腊月廿九蒸馒头……每天有一张中国年俗卡片。何雪琼说:“孩子在家的寒假生活比较单调,现在每天运动规律,了解年俗文化又很应景。很多年俗大人也不一定知道,我们跟孩子一起学习。每天晚饭后,是一家人最热闹的休闲时光。”

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何雪琼对亲子关系有更深的感触,“很多家庭在生二宝时,都认为是给大宝添了个伴,但事实上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发展轨迹不同,跟当初的预想可能不一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 陪伴不可或缺。”

大女儿已经七年级,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何雪琼坦言,对于如何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亲子关系建立在点点滴滴中,父母要花时间花耐心去互动,彼此产生信任感、亲密感,才能水到渠成。即便孩子到了叛逆期,也能跟父母有比较好的沟通。“像打春牛这样的亲子运动接地气,太符合我的需求了,希望过了23天,我们还能继续运动打卡。”

23天家庭成长日记

市民高琴告诉记者,“平时很少有机会跟儿子一起参与运动,只有他跳绳的时候,我陪着他而已。”得知新春打卡运动后,她很感兴趣,没想到10岁的儿子陆子昊更是投入极高的热情。陆子昊每天根据打卡运动内容不同,指派父母轮流上阵,包括怎么拍视频、怎么选角度,俨然成了“总导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陆子昊和妈妈,把背景P成月球引来众人关注。

以往每年春节一家人回高琴的老家,今年就地过年,新春运动打卡的欢乐弥补了不能大家庭团聚的遗憾。高琴说:“虽然动作难度不大,但坚持23天会有一种成就感,重要的是过程。每天我们都会特别关注新内容推送,争取第一时间打卡。”

因为受疫情影响,7岁的丁可妤原本参加的冬令营取消了。妈妈郁婕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新春打卡运动给母女俩的寒假生活增添了趣味。在上传的打卡视频中,相比大多数亲子运动是居家完成,这对母女的运动场景变化最丰富:或在社区篮球场、或在商场、或在撸猪馆,演绎运动打卡可以随时随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丁可妤和妈妈

放下手机,彼此陪伴。郁婕跟女儿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上周需要道具,为了完成追踪筋斗云的任务,我跟女儿在雨里走了2公里才找到买气球的杂货店,不容易啊!母女共同去完成一个任务的体验很难得。”

市民祁思佳没想到,新春运动打卡一下解决了她的两个“烦恼”。一是让爱静不爱动的女儿动起来,“打卡活动每天花20分钟左右,运动量适宜,完全吸引了女儿的注意力。开心就好,不讲究动作是否完全达到标准。”二是让爸爸有了更多陪伴女儿的时间,“爸爸平时工作忙,晚上回家都要七八点,父女俩互动少。现在让爸爸跟女儿一起运动,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蔡星羽和爸爸

据主办方介绍,之所以鼓励大家线上打卡,既是激励孩子每天坚持运动,让家庭运动成为一种常态;同时也是根据防疫要求,开展线上运动,与年俗文化相结合,让居家过年、就地过年的亲子家庭感受浓浓的中国年味。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