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寒假已经快走完一半了。
对于孩子们来说,寒假并不是一个能够彻底放松、休闲的时段,因为眼前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等待完成,那就是寒假作业。
网络上形形色色的寒假作业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位初中生的家长就晒出了孩子的作业:
九门功课每门都有作业,作业内容当天公布,完成后要拍照上传。
数学还有闯关训练,也是在手机上完成,流程颇为繁琐,十分消耗时间和精力。
光是闯关就要花费半小时时间,可就是这样还不能保证全对,因为系统对书写问题的判定有些机械化,格式稍有不同就会被判为错误……
这位家长带着无奈的情绪吐槽了一番,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的确,这样的寒假作业确实很“伤神”,不仅苦了孩子,也累了家长。
寒假作业定时定量,有好处也有不良影响
现在寒假作业的花样越来越多,依靠手机完成的项目也不断增加。彤爸的孩子还在上三年级,手机上从来就没少过各式各样的作业APP,放假了也不能忘记阅读打卡、数学练习、艺术测试……
不可否认的是,学校和老师布置寒假作业对孩子是有不少好处的。
比如能够提醒孩子珍惜时间,避免把寒假都耗在肆意的玩乐上,以至于放松了学习,开学后短时间内适应不了教学节奏,会落后于其他同学。
而且老师安排的学习内容也是比较科学的,能够让孩子复习、预习各方面知识,避免偏科。
然而,寒假作业虽好,完成作业的形式却有待商榷。如果像这样定时、定量、每日上报,固然能够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却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1.孩子用手机时间过长,容易损伤视力,还容易养成对手机的依赖。
2.作业定量会让学习过程变成纯粹的“完成任务”,让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3.形式不够灵活,没有考虑到客观条件发生变化(如孩子身体不舒服、过年家庭环境吵闹等等),当天可能完成不了任务。
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会影响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正常发展。
就像这位初中生家长所说的:孩子已经13岁了,完全可以自己做好计划,自由支配假期时间,但定时定量的寒假作业却让孩子失去了锻炼能力的机会,限制了个性的发展,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
寒假作业如何安排?家长和孩子不妨从这三点改善
那么,孩子的假期该怎么过才最有意义?寒假作业又该如何安排和科学完成呢?彤爸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在制定计划的基础上完成寒假作业
想要让寒假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快乐,同时又不会耽误学习,做一份科学有效的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为此,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好每日计划、每周计划。
这种计划不应全部被学习任务填满,而是要考虑到孩子的爱好和心理需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阅读时间、娱乐时间、体育锻炼时间等等。
拥有计划后,孩子能够有条有理地安排生活和学习任务,并可培养出时间观念,不会等到寒假即将结束,才会心急火燎地赶作业。
而且因为计划是孩子自己制定的,他们在完成时会更有自觉性和动力,不会故意推诿。
2.寒假作业的内容宜多样化、趣味化
寒假作业不一定非得是与课本内容接轨的学科类作业,我们完全可以用一些创新性的作业丰富孩子的寒假生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求知欲。
比如让孩子练习写春联、写福字,不但能够呼应春节喜庆氛围,还能让孩子锻炼书写能力、了解传统文化;
又如让孩子帮家长列年货清单,计算过年支出,能够锻炼计算能力,还能提升孩子的消费意识,并可鼓舞他们参与家庭事务的积极性;
再如让孩子利用春节期间积累的纸箱、酒瓶、易拉罐等制作手工艺品,能够提升孩子“变废为宝”的意识,还能锻炼动手能力……
形形色色的活动其实都可以成为很有意义的寒假作业,可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够成为学科作业的有益补充。
3.将寒假作业的完成与奖惩制度相结合
心理学家斯金纳曾提出过“强化原理”,是说结果会对行为产生强化作用。
比如奖励能够产生“正强化”作用——为了继续获得好的结果,人们会将引发这种结果的行为巩固下来;相应的,惩罚会起到“负强化”作用,会让人们自觉避免某些不好的行为。
我们不妨利用“强化原理”让孩子自觉完成寒假作业,比如能够按照计划完成作业,三天会获得什么样的奖励,一周又会获得什么样的奖励,未完成又会有什么样的惩罚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奖励应合理设置,年纪小的孩子尽量不要给予金钱奖励,而是可以用他们非常喜爱的物品或事情进行奖励,如颁发奖牌、奖励外出游玩一次……
对于上初、高中的孩子,适度金钱奖励能够产生激励作用,但同时要做好理财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金钱观念。
最后,不管是惩罚还是奖励都要立刻落实到位,孩子的行为才能得到及时强化,有助于将好的做法坚持下去,短暂的寒假也能够过得更有意义。
我是【亲子育儿堂】,一个热爱读书、学习的老爸,长期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愿与爸爸妈妈分享育儿、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