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在做一篇阅读理解时,你是更愿意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阅读文章上,还是更愿意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答题上?
我问过很多同学,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答的是后者。我说,这是不行的!
我们要敢于将更多的时间用在阅读文章上,把文章读好!
那么,有些同学会问,我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读文章上,我的题目做不完,怎么办?
李老师的回答是,我们语文阅读理解的训练,就是确保学生在高考的考场上,所遇到的任何题型,都是训练过的。也就是说,当你读好文章后,你根本不用想这样的题目应该答什么,因为答什么,我们都训练过了,你要做的是从文章中找到答案。
所以,语文的阅读理解,没有思考的时间,如果在语文的考场上,你还要想10分钟,再答题,你已经失败了。
同学们,要低下头来,从文章中找答案;千万不要昂着头,想答案!
不信,请看下面一篇文章的解析。
2019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幸福是相对的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收入高的人,并不一定比收入低的人幸福;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并不一定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幸福;生活中积极事件多的人,并不一定比消极事件多的人幸福……
那么幸福究竟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似乎不存在那么一把尺子,可以帮我们确定怎样才算幸福。当我们谈论幸福时,总在有意无意进行比较,是的,幸福来自比较。
比较的标准是主观构建的。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哪个社会机构曾经给出过一个统一的关于幸福的标准,但人们的心里似乎总有一个自己的标准,并凭借这个标准判断自己的生活幸福与否。
比较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这种标准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如果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那么比较的标准也会提高;如果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那么比较的标准也会下降。
由此看来,比较的标准不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同时,比较的标准是复杂的,按“与谁比”和“比什么可以分为比较的对象标准和内容标准。比较的对象标准有哪些呢?
一种是自己以往的生活。很多时候,人追求的就是比过去生活得更好。以往的生活常常是最直接的比较对象,如果个体现在的状况要明显优于过去的自己,则感觉更幸福。
自己的理想及期待的生活,是另一种比较对象。一般而言,个体总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对生活的期待。即使个体达到了一种看上去比较完美的生活状态,还是有可能不会感到幸福,因为尚未达到自己的目标。即使暂时达到了某个目标,但他的理想和期待还可能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便会继续追求理想,追求更大的幸福。
第三种常见的比较对象,是他人的状况。个体生活在
社会关系中,会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感受到幸福或不幸福。比较时,可能会先选择同一社会群体或同年龄层次的人进行比较。个体可以通过与自己以往或理想生活的比较来确定是否幸福,但个体的幸福更多更广泛地还是来自与他人的比较。
除了对象标准之外,还有内容标准。有这样两个家庭:一个家庭看上去过得比较潦倒,一家三口挤在一个五六平方米的房间里,房间的一半被床占据着,但父母常常陪孩子在床上做游戏,孩子在父母身边爬来爬去,玩得非常开心;另一个家庭看上去很“幸福”,住在宽敞的房子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但父母却忙于事业,孩子在冷清的房间里孤独地玩着。那么,哪个家庭更幸福呢?这个例子涉及比较的内容标准。
比较的内容标准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在与他人进行比较的时候,人们会首先考虑物质的内容。就像《小王子》里所描述的“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见一幢有玫瑰色砖墙的房子,窗前长满了天竺葵,屋顶栖息着鸽子……’,他们却始终无法想象这幢房子。你必须对他们这么说:‘我看见一幢十万法郎的房子。’于是他们就会惊呼:‘多美啊!’”。不过,当社会的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人们便会越来越重视精神内容。就个体而言,认知能力越强,越会更多地进行精神层面的比较,即使拥有非常好的物质条件,他还是会因为精神内容的缺失而感觉不够幸福。
究竟怎样才是幸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幸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我们生活在不断拥有,失去和追逐幸福的过程中。正是因为有了不懈的追求,人类才会不断地进步。
(节选自《儿童的幸福感》,有删改)
3.第段加点词语“一把尺子”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2分)
上海高中语文李老师解析:“词”题,答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答题方法:“主体+怎么样了”。此题,“主体”,幸福;“怎么样了”,根据上下文,肯定能得出“统一的标准”。答案即:幸福的统一标准。
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放到第段结尾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当自己的生活更加符合某种标准,人们就会感觉更幸福。
人们对自己生活的评价是将自己的生活与某种标准进行比较。
有来自个体期望的,也有来自社会他人的,还有来自个体过去经历的。
那么这种标准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A. B. C. D.
上海高中语文李老师解析:不用讲,必须对!
5.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
A.难以判断幸福与否是因为人们没有标准。
B.幸福和看上去完美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
C.一个人生活得比过去更好仍可能感到不幸福。
D.人们更多地进行精神层面的比较就会感到更幸福。
上海高中语文李老师解析:不用讲,必须对!
6.第四段用《小王子》中的话来证明观点,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具体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高中语文李老师解析:此题是“段”题的变形。“段”题,内容+结构。此题,首先要概括《小王子》中的话的内容,然后看它跟观点的关系,即分析结构。答案如下:
例子中,人们难以理解代表精神的天竺葵、鸽子,而能快速理解代表物质的十万法郎(内容),以此来证明“在与他人进行比较的时候,人们会首先考虑物质的内容”的观点。但是,《小王子》例子的重点在“理解”时的难易程度,观点的核心则在“选择”什么进行比较的先后顺序,所以论据和观点说的并不是一回事,论据没法证明观点。(结构)
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高中语文李老师解析:此题是“思路”题,是最近几年的网红题,其实也是“段”题的变形。“段”题,内容+结构;“思路”题,“段”的主要内容+“段”之间的结构关系。答案如下:
本文以具体现象引出“幸福相对性”这一论题,先明确“幸福是相对的”是因为“幸福来自比较”,然后从“主观构建”“不断调整”这两个比较标准的特点进行论证,再从“对象标准”和“内容标准”两种比较标准的类型进一步论证,证明了“幸福是相对的”这一观点。
上海高中语文李老师综评:文本细读+答题方法+语言准确,这是做好语文阅读理解的三大法宝。同学们一定要围绕这三个方面,好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