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 席席老师
来源 | 习伴(ID: xiban2020)
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过年。
年夜饭刚吃完,麻将桌还没架起来呢,侄子就跟姐姐吵了起来:
“妈!你拿我压岁钱干嘛!”
姐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不是怕你乱花嘛,我先帮你保管着,等你长大以后都是你的!”
侄子不信,捂着口袋满屋子乱窜:
“你每年都这么说!然后我就再也没见过我的压岁钱!”
姐姐追不动了,叉着腰气急败坏:“你要那么多钱准备干嘛?乱花嘛?吃也不缺你的穿也不落你的,总想要钱学什么坏?”
侄子眼圈都快红了,梗着脖子瞪着他妈妈,“呼哧呼哧”喘着粗气。
姐姐没耐心了,直接放大招:
“你期末考多少分啊?寒假作业做完了嘛?放了假就天天在家疯,什么时候学习好了,我什么时候把压岁钱给你!”
哦!这直击灵魂的理由!
侄子瞬间像泄了气的皮球,耷拉下了脑袋。
这样的一幕,相信绝不仅仅在我们家上演。每年过年,不少父母孩子怕是都要展开一场“压岁钱争夺战”,各说各有理,谁也不服气谁。
但实际上,贸然收走压岁钱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伤害更大。
这样不尊重孩子处理零花钱或压岁钱意愿的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认识如何管理金钱的机会,更会让孩子丧失对自我的管理能力。
毕竟,能让孩子变坏的,从来不是外物,而是失衡的教育。
金钱不是原罪,人才是
《小狗钱钱》中写过:
“金钱是中性的,既不好,也不坏。
只有当金钱属于某一个人的时候,它才会对这个人产生好的或坏的影响。”
“股神”巴菲特曾在访谈中回忆自己的童年,说自己小时候就对拥有金钱的感觉非常着迷。
他五六岁时就开始四处“创业”:去大街上卖过可乐,挨家挨户出售零食和杂志,捡高尔夫球场用过的旧球去倒卖……
父母从来没有遏制过儿子的行为,相反,还会支持他自己分配金钱。
成年后,面对自己的3个孩子,巴菲特也从不避讳谈钱。
即使家财万贯,他也要求孩子们做到理性花钱,积极攒钱,劳动挣钱。
父母对金钱怀有什么样的态度,拥有什么样的金钱观,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
如若视金钱为洪水猛兽,对孩子在成长中对金钱的需求没有意识。
除了容易让孩子产生报复性消费,还有可能会让孩子在成长中走向极端,一步步跨入欲望的深渊。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一幕我特别深刻。
国家某项目处长赵德汉,利用自己的责权和人脉,受贿贪污了两亿多元的巨款。
而当他被揭发了丑行,面对满满一冰箱的人民币时,竟嚎啕大哭:
“我一分钱都没花,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啊!”
因为从小未曾正确认识和驾驭金钱,所以长大后依然会感到贫穷是自己最大的恐惧。
只有不停的收拢钱财,才能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
但最终,他也不过是一个被金钱俘虏的奴隶。
良好的金钱观,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保障。
不知金钱来历,不知如何掌握金钱的孩子,才会学坏。
没有金钱观的孩子,
才会变成穷人家的富二代
去年过年,新冠病毒肆虐全国,韩女士作为护士投身一线,丈夫在外地打工,不得不留10岁的孩子单独在家。
谁曾想,孩子竟用上网课的手机偷偷看直播,还频繁给主播刷礼物。
三天时间,就刷了韩女士近10万元!
将妈妈的卡刷爆之后,不仅没有收敛,甚至还打电话和爸爸发脾气要钱。
孩子没有金钱观念,不知道钱从哪儿来,不知道赚钱不容易,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家庭产生多大的伤害。
直到韩女士被气病倒在家中,孩子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愧疚不已。
近年来,孩子网游充值,重金打赏主播的新闻屡见不鲜。
还记得那个5秒钟花掉6万的开州男孩么?
仅仅是因为“喜欢主播”,就将父母辛苦攒下的血汗钱挥霍一空。
当记者问他知不知道妈妈赚钱很辛苦,他天真地回答:
“很辛苦么?我没感觉啊。”
在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今天,只是手指轻轻一划,就能得到自己心仪的东西。
未曾体会过赚钱不易的孩子,又哪里能感受到这些数字背后的艰难与汗水?
我们很多人,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工薪家庭,但我们都想要竭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不想因为钱,让孩子受到一点苦。
只是,在孩子耳边说着困难,却在给钱时那么大方;既不培养孩子省钱、存钱的能力,又不给他赚钱、管理钱的机会,孩子又如何能体会血汗钱的真正含义呢?
养出穷人家的富二代,大多是家庭教育忽视金钱观培养的产物。
教孩子理性花钱,做金钱的小主人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认为,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财商启蒙老师:
“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有其他人取代你教训孩子,这个人是谁?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
金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越早越好。
一、让孩子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采用报酬制,将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交给孩子,一边为我们减轻负担,一边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任务中来。
也可以带他前往自己上班的场所,让他亲身体验父母是如何挣到钱的,明白自己也是家庭的一份子,也承担着和家人共同进步向上的责任。
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
二、让孩子明白钱非万能,懂得取舍,学会思考
卢梭说过:“金钱应当是保持自由、实现价值的一种工具,而不是使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明白:金钱不是万能的。
它能买来荣华富贵,也能带来利欲熏心,而那些买不来的健康、良知、尊严与美德,往往更加珍贵。
在“我”和“钱”的关系中,金钱只是工具,只是途径,最终的目的是要满足我们自己的需要。
曾看过这样一对母子:
在家里已经有了一大堆零食的情况下,孩子又想买打折的饼干了,理由是,“妈妈说过买打折的商品会很划算”。
但是妈妈告诉他,如果你不需要一样东西,那么不管它有多么便宜,多么好,对你来说都是没有价值的。
这句话,孩子似懂非懂,却让我记忆犹新。
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如何花钱,最重要的就是教会TA区分“需要”和“想要”,懂得量入为出,理性消费。
三、把支付权交给孩子
让孩子对金钱有正向认知,处理压岁钱是最好的机会。
对孩子来说,这样一笔“飞来横财”,如果引导支配好了,将会对他之后的金钱观产生深刻的影响。
可以带孩子去银行办理储蓄卡,告诉他压岁钱就存在里面。
也可以和孩子一同协商压岁钱的用法,在遵从孩子意愿的前提下,帮助孩子支配这笔小财富。
同时别忘了,让孩子清楚记下自己每一笔支出和收入,了解这笔钱的来龙去脉。
在这样的过程中,既满足了孩子对金钱的管理需求,也锻炼了孩子的规划能力。
爱德华·罗伯特说过:“管理金钱,很大程度上就是管理自己。”
一个人在童年时养成的对金钱的态度,会成为一种习惯,影响他的一生。
压岁钱的意义,是回归祝福本身
教孩子做好金钱管理规划的同时,带孩子认识压岁钱的来历也尤为重要。
压岁钱最早始于汉代。在当时,这种钱币并非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为佩戴玩赏而铸成钱币形状的物品。
宋元以后,压岁钱就变成了真正的钱币,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随着人们生活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压岁钱也在逐渐演化。
过去几颗糖替代的“压岁钱”就能让一家人甜蜜快乐,如今成百上千的现金也不一定能让孩子满足。
近些年来,长辈们给予孩子的压岁钱是越来越多,份额也越来越大。逐渐出现了孩子的压岁钱抵过一个普通劳动者一个月的薪水。
随之,孩子“随意挥霍压岁钱”的问题也日渐凸显。
大额的压岁钱,不仅让父母头疼孩子会如何处理,还会烦恼之后该如何回敬这份“人情礼”。
压岁钱的往来,逐渐变成了一种交易、一种攀比、一种圈层的社交。有的父母没收孩子的压岁钱,不光是想控制孩子的花销,也是想填补这份“人情空缺”。
但实际上,只有父母正确认识和践行压岁钱背后的祝福寓意,我们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美好韵味,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
希望这个春节,每个家长都能让压岁钱回归祝福本身。不攀比,不好面,只有适当的金额,才能让发红包和收红包的人都不会倍感压力。
毕竟,红包满怀的祝福和期待,与厚薄无关,只与真心相联。
共勉。
来源:本文系习伴(ID:xiban2020)原创。育儿不只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自我修行。培养自觉、自信、快乐、有爱心的孩子。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习伴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微信号:kehoubang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