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很多父母都有带孩子去亲友家串门的习惯。但是,串门不要只顾着大人热热闹闹,忽略了孩子的安全。
尤其是6岁以下的小宝宝,更要注意下面这几点,千万不要这样逗孩子:
别让孩子吸二手烟
过年在家或走亲戚,人一般都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很多有烟瘾的人变得无所顾忌,随意抽烟,吞云吐雾。让孩子无辜吸进去不少二手烟。
有些大人为了逗孩子,甚至会让几岁的孩子学着吸几口点燃的香烟,以为这样逗孩子很有趣,而孩子家长出于情面或者其他原因,不好意思阻止。
其实,明知道这种行为危害孩子健康,应该坚决制止!为了所谓的情面,损坏孩子的健康,太不应该。
国内外的研究早已证实,吸烟是导致儿童发生哮喘或者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最主要因素。
而婴儿因为鼻腔没有鼻毛,呼吸道等器官组织又比较娇嫩,防护能力差,如果吸父母的二手烟,会降低免疫力、影响生长发育、罹患相关疾病如哮喘、中耳炎等。
另外,家里的墙壁、地毯、沙发存留的三手烟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宝宝皮肤及吮吸手指等进入宝宝体内,从而影响宝宝的健康。
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给房间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给孩子全身洗澡。
别给孩子喝酒
过年少不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很多时候避免不了喝酒。
有时候在餐桌上,亲朋好友用筷子沾点白酒抹在小孩子的嘴上,或者骗小孩子舔舔酒杯,看着孩子被辣得哇哇大哭而哄堂大笑!
相信我们很多人小时候都被这样捉弄过,而逗孩子喝酒的,既有孩子的亲戚家人等,也有朋友、同事。
有些家长出于面子考虑,就算心里有点不舒服,也不会主动提出来;有些家长自己没有安全意识,以为孩子喝一点点也没关系。
岂不知酒也已被医学证明是致癌物的一种。大人常喝身体都会受累,更不用说娇嫩的孩子了。
小孩子接触酒精危害不小,比如:
1、引起口腔溃疡
小孩子口腔黏膜比较娇嫩,浓度高的白酒有时候会损伤口腔黏膜,进而引起口腔溃疡等。
2、损害肝胃等脏器
宝宝的消化系统6、7岁才会发育完善,未发育完善的消化系统不能及时分解酒精,从而使酒精刺激肝、胃,容易导致肝功能受损、胃部消化不良。
宝宝酒精中毒的概率比成年人更高,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每年几乎都会发生几起宝宝酒精中毒的事件,作为家长一定要当心,不能抱着侥幸心理。
3、免疫力下降
宝宝免疫力下降,会比平常更容易得感冒、感染等病症。
4、智力下降
更严重的还会影响智力发育。
酒精对人体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损害大脑细胞,导致宝宝智力下降,影响大脑发育。即便只是一点点的酒精,也有可能会造成宝宝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下降。
遇到这种情况,让孩子立刻漱口,多喝水,也可以喝牛奶,脱离酒精刺激。
别让孩子独自燃放烟花爆竹
每到春节期间 ,我们医院总会接收到几起孩子因为燃放烟花爆竹,而烧伤烫伤炸伤的病例。
有些家长或者亲朋为了所谓的疼孩子,不管什么样的烟花爆竹,只要孩子要,就一股脑地给孩子买来。
燃放的时候也没有在旁边保护和指导,一个疏忽就导致了很多事故的发生。
前几天,多地发生了好几起儿童往窨井里丢鞭炮导致被炸伤的事件,甚至还有的孩子当场被炸身亡。
万一遇到被烟花爆竹烧伤烫伤的情况,家长要牢记五个字:冲、脱、泡、盖、送。
烫伤部位清洁流动水冲洗,冲洗凉却后小心脱去衣物,避免暴力撕脱皮肤,疼痛明显者可以先在清水中浸泡15-30分钟,再用干净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及时送孩子到医院治疗。
花生、糖果、果冻等谨慎吃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备点花生瓜子糖果什么的,家里来了客人拿出来招待也方便体面。
有的客人就会拿这些小零食逗引孩子,在孩子口含食物时,还会引逗孩子哭笑、跑跳玩耍,这种行为非常危险!不仅很容易引发呛咳,严重的甚至会发生气道堵塞。
在我国,气管、支气管异物占 0-14 岁儿童意外伤害的 7.9%-18.1%,约 80% 的患儿年龄在 1-3 岁。
而食物性异物最为常见,比如坚果类、米粒、切成小块的水果等,另外还有玩具上的小零件等,都是比较常见容易导致误呛的凶手。
而这些,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事故!
6岁以下的孩子,尤其要注意,不要养成口内含物的习惯;
孩子嘴里有食物时,千万不要引逗孩子哭笑、跑跳玩耍,不要追着喂食。
万一发生呕吐时,应把孩子的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
咽部有异物时设法诱导其吐出,立刻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抢救,为送医就诊创造时间。千万不要用手指去挖孩子嘴里的异物。
亲吻、喂食不可取
这几年,朋友圈里总在流传亲吻孩子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的传闻。
真实情况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是家人还是陌生人,对孩子进行嘴对嘴的亲吻、喂食,一定要杜绝。
成人嘴里携带了大量病菌。疱疹性咽峡炎、单纯疱疹病毒1型、幽门螺旋杆菌在嘴对嘴亲吻的情形下,感染几率会大大增加。
实在要亲,亲吻孩子的脸颊就够了。
过年期间,亲戚之间流动性大,联络亲情的同时,一定要注意:
这些有害的逗引孩子的方式,一定要坚决拒绝!
因为这样不是真的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 End ——
作者:张俊涛,东营儿童保健分会委员,18年全科医师诊疗经验。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