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少杰出人士默默深耕在自己的领域,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步。张维就是其中的一名代表。
张维
张维,我国现代著名的固体力学家和教育家、壳体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首批中国科学院院士、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首任校长。
他研究推广的轻型薄壳结构和壳体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建筑、航空航天、潜艇建造、核电建设等领域。
他是建议成立中国工程院的“六老”之一,为工程院的成立积极奔走,对引导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他是深圳大学的创建者,通过改革教育体制,提携后进,发掘英才,为我国的科教兴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投身科研
1913年5月22日,张维出生于北京。父亲张壎根据古训“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为他起名,希望其能够于国于民有所贡献。
1937年9月,张维在当时颇有声望的帝国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皮帕德教授指导下学习。寒假期间,他到德国进行考察,对柏林高等工业学校特尔克教授的壳体理论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赴德国学习。
张维(前排右二)在德国柏林留学生组织篮球比赛合影
1944年,张维在博士论文中采用渐近方法和贝塞尔函数,在国际上最先解决了圆环壳受任意旋转对称载荷作用下的应力状态求解问题,在国际工程力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学业既成,张维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渥生活,携妻女返回祖国。他先后受聘于同济大学、北洋大学和清华大学,曾担任清华大学建设委员会主任、土木工程系主任、工程力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等职务,为清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张维在国内率先把壳体理论应用于实际,推动了我国板壳理论应用研究的发展。他建议在清华大学焊接车间设计中使用双曲薄壳屋顶,将壳体结构首次推荐给我国土木建筑界,满足了结构轻、跨度大的要求,解决了设计和施工中的许多问题。
张维带领学生做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发起并组织壳体结构论文汇编组,向土木结构工程师和科学研究工作者及时地传播壳体结构与理论的新信息。
1962年,张维在北京力学学会高等材料力学讲习会上讲授他所编著的《壳体理论入门》,深入浅出地向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专业师生普及壳体理论知识,受到广泛的欢迎。
在他的强力推动下,壳体理论逐渐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广泛应用,出现在许多优质美观的大跨度土木建设工程中。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北京鸟巢、水立方、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都饱含着张维的一份心血。
张维指导学生叶清环做研究
张维相继对圆环壳、壳体转点问题、加肋壳理论及应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涉及土木、船舶、核能、电力、压力容器、石油等诸多工业领域。其中,对潜艇耐压舱的研究,对飞机强度、稳定性的研究,核电站管道系统、聚变堆装置的研究等,研究成果十分丰硕。
张维参加在工程院建院五周年座谈会
由于在科研领域取得了诸多成就,1955年,张维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院士。三十余年后,他积极推动中国工程院的成立,并于1994 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暨第一届主席团成员。
教育先驱
1983年,国务院任命张维院士出任深圳大学首任校长,并交给他一个重要任务:“办一所新型大学”。
当时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整个城市洋溢着一股清新而浓郁的时代气息。张维通过推陈出新,将传统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校管理和学习风气等进行全面改革,创办出一所有自己特色、适应深圳特区需要的新型大学。
张维在深圳大开学典礼上发言
在教育体制方面,张维率先打破了大学生毕业包分配、学生没有课程选择权等陋习,建立了奖学金制、学分制和导师制等一系列沿用至今的优秀制度。
为了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他要求基础课要由教授讲授,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高等教育质量。
同时,张维还特别强调图书馆对大学的重要性。他认为图书馆是知识库,是大学的心脏。在建校规划中,他把图书馆放在深圳大学的中心位置,聘请了国内资深名教授担任馆长,还收集了大量的藏书,其中不乏国内少见的珍品。
张维与学生在中国船舶研究中心做课题研究时留影
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张维对梅贻琦先生的至理名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推崇备至。为了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深圳大学任职、任教,他不辞劳苦,不避寒暑,在古稀之年一年八次往返于深圳、北京之间,多次登门求贤。他的这种热忱让许多专家都为之感动。
他曾“五顾茅庐”,邀请北大英语系主任李赋宁教授来深圳大学任教。最后,李教授不但答应自己兼任深大英语系主任,而且推荐了他的得意门生雷崇立教授和其他高水平的北大教授在深大任教。
在卸任后,张维说,创建深圳大学是他后半生中特别值得回忆的一件事。
张维(中)三峡考察留念
2001年10月,一代宗师张维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留下的丰硕的科研成果、坚毅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道德风范,将在华夏儿女中一代代传承,永不褪色。
张维
(1913.05-2001.10)
固体力学家
结构力学
工程教育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资料:
1.《张维院士研究报告》,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2.《张维院士资料长编》,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3..《张维的本分》,中国科学报
4.《一代宗师张维院士》,《炎黄春秋》
5.《倡导推广轻型薄壳结构的著名教育家与力学家——张维》,清华大学新闻网
6. 本文图片来源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