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是贾玲为了怀念她意外去世的母亲而制作的,这是一部能让人笑着哭出来的作品,前面有多搞笑,后面就有多悲伤。
贾玲现已成为观众的快乐源泉,但是说起那些自带喜庆的包袱,却是另一番涕泪往事。
贾玲出生在湖北宣城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岁在中戏读书那年,突然接到姐夫电话,得知妈妈车祸走了。
母亲的意外离世,让贾玲产生了巨大的内疚感。她说:“从小到大都没有让母亲省心过,也没有让母亲因为自己而高兴过。”
电影开始便是贾晓玲的不争气,没有考上梦想的大学,为了给父母争光,便制作了假的录取通知书,然而却在升学宴上露了陷,让母亲颜面尽失。
晓玲以为妈妈会狠狠地批评自己,没想到妈妈却说:“没关系,我相信自己的女儿未来会非常有出息。”
如今,女儿出息了,遗憾的是妈妈没能看到。妈妈的愿望女儿也帮助实现了,只是妈妈再无法享用。
“妈妈一直想要一个冰箱,但是直到去世也没能用上……”
妈妈一直想要一件绿色的皮衣,自己用打工的钱给爸爸妈妈各买了一件皮衣,但是贾玲妈妈的却买小了,所以贾玲拿回去换,只是等到贾玲换回来的时候,妈妈去世,不能穿了……
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每次提起母亲,贾玲都会落泪,母亲的离世成了扎在她心中的一根刺,一碰就会疼。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解药,可是对失去至亲的人来说恰恰相反。
读懂母爱是一种成熟,心酸的是,父母的“卑微”,已成为中国式家庭关系的常态。
他们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会让我们感到烦躁。
他们说一些落伍的话,会引起我们的厌恶。
被嫌弃的父母,开始自责,愧疚,觉得自己没本事,在儿女面前谨小慎微像做错事的孩子。
当我们觉得自己知识、视野远超父母,吐槽他们没见过世面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正是父母的托举,才让我们有机会看到更大的世界。
父母年轻时,为子女遮风挡雨,年老时却得看子女的脸色行事。多么心寒啊!
父母也是人,也会有不完美,包容父母的不完美,是做人的基本德行。别让他们在倾尽全力后,落得满腹委屈。
一个很火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父子俩在宅院的长椅上纳凉,儿子看着报纸,父亲看着儿子。这时飞来一只麻雀,父亲问儿子:“那是什么?”
儿子随口答道:“那是麻雀”
父亲点点头若有所思,继续问道:“那是什么?”
儿子皱着眉头说:“爸,刚才不是和您说过了嘛,那是麻雀。”
麻雀飞起,落在不远的草地上,父亲的视线也随之起落,父亲望着麻雀,又继续问:“那是什么?”
儿子不耐烦了,合上报纸,对父亲嚷道:“麻雀,一只麻雀!摸-阿-麻,七-曰-雀”,生气地用眼睛盯着父亲。
老人仍不紧不慢地转向麻雀,又试探着问了句:“那是什么?”
这次彻底把儿子惹怒了,冲父亲愤怒地嚷道:“你到底想干什么,说了多少遍了,你听不懂吗?”
父亲一言不发地起身走向屋内,过了一会儿,父亲又回来了,手里多一个小本子。他坐下来翻到某页,递给儿子,指着一篇日记让儿子念。
儿子照着念了起来:“今天,我和刚满三岁的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问我了21遍,那是什么?我回答了21遍那是麻雀。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烦,心想这乖儿子真可爱。”
儿子看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强忍着泪水张开手臂搂紧父亲。
原来,父亲不是老糊涂了,只是看到麻雀回忆起往昔父子的亲密,故意反复提问。
儿女对父母的爱,与父母对儿女的爱,相差多少。看得我眼泛泪花。
人长大成熟有两个标志,一是理解父母的不完美,打心底里接受他们。二是理解父母的不容易,真心地想回报他们。
父母老了,多么希望儿女陪他们说说话,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陪伴。如此,他们便知足了。
趁现在还来得及,我们要学着像父母爱我们一样,去爱他们。
用平和的心态,上包容父母,下包容孩子。包容才是世上最大的爱。
以上,与大家共勉。
感谢大家阅读,我是乐观妈妈,欢迎关注,愿和你一起思考,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