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孕姐(高级母婴护理师,原创不易,请勿抄袭)
孝是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子女孝顺是父母最大的福祉,然而,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享受这种“待遇”。
人到晚年,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儿女孝顺、儿孙绕膝,全家人相处和谐,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晚年凄凉,辛苦把儿女养大,自己却老无所依。
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生活中,每当听说儿女不孝的新闻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去评判孩子如何不好,俗话说,百因必有果,孩子将来变成什么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孩子成年后的表现,和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或许我们看到的不孝子女只是表面,他们背地里也许背负着巨大的心理伤痛,往往不孝子女的家庭里,都有如下这样的父母。
●过于溺爱孩子的父母
如今多数家庭都把孩子当宝贝,他们吃苦少,遭受的挫折少,凡事都指望父母,长大后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只想着贪图安逸、坐享其成,哪有心思管父母。
溺爱孩子会让其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母的压榨越来越过分,当父母无法满足其要求时,反倒责备父母无能,当父母失去利用价值时,这群“白眼狼”就不会再回头顾父母。
这类父母付出一切只为了孩子,始终将自己放在“仆人”的角度,但是付出和回报却不得正比,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
●过度偏心的父母
父母一碗水端不平,可能会导致孩子在赡养父母时出现纠纷,尤其是重男轻女的家庭,为儿子倾其所有,榨干女儿的一切,最终养出一个无所事事、没有责任和担当的儿子,而女儿也因为从小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积压了太多的情绪,长大后努力逃离原生家庭,对父母自然是很难尽孝。
●从小暴力待娃的父母
如果父母从小对孩子拳打脚踢,尤其是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一顿骂、一顿打,势必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长大后可能会“如数奉还”,对父母恶语相向,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
●对自己父母不孝的父母
“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都影响着孩子,诸多品质和行为习惯都养成于童年期,如果父母不尊敬家中老人,对老人动辄发脾气,都会给孩子留下坏印象和坏榜样,等到父母年老时,孩子也会如此。
其实,孩子将来是否孝顺,从小时候就能看出一二,倘若其存在这些行为,父母要尽早引导解决。
★缺乏责任心
尽孝也是一种责任的体现,一个缺乏责任心的孩子遇事喜欢推卸错误,等到父母老了病了需要儿女时,他们可能会临阵逃脱或者互相推脱,无法主动承担起赡养责任,让父母感到十分寒心。
★自私自利
父母的过度溺爱让孩子变得好吃懒做、自私自利,一个只为自己着想的孩子,可能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凡事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大是大非面前,首先保障自己的利益,为此,长大后不懂得感恩,即使父母付出再多,都得不到同等的回报。
★不懂得体贴父母
父母养育儿女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孝顺的孩子懂得体谅父母的艰辛和不易,懂得为父母分忧,力所能及地分担家务事,而不孝顺的孩子可能会享受不劳而获的生活,丝毫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比如花钱如流水,视父母为“奴仆”。
俗话说:“子欲养而亲不待”,不管父母身体是否安康,作为儿女,都应该多回家看看,多陪伴父母,多尽尽孝心,不要等到一切无法挽回时,才懊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