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怎样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专业,怎样陪伴他们进行设计呢?我给大家三条策略指南,这三条策略指南也非常实用,也是干货,大家可以试一试。
第一条策略指南叫做向未来学习,一起来探寻专业趋势的基本规律。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高三孩子或者高中阶段的孩子,他的学业还是非常繁忙的,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查找我们职业未来会有什么变化,我们专业会有哪些更迭。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做一件事情,帮他去查找一些资料。
据我所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现在的专业目录的更新和职业目录的更新频率是越来越快了,所以要不断敏感地捕捉,去找到那个未来的点,因为很多的信息来源还是非常丰富的。
比如说我们的家长可以到一些网站,国家人社局的网站上去查找职业目录,据我所知今年职业目录又更新了,又有几十个职业消失了,有上百个职业全新出现在我们的职业目录当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去找到这些更新后的职业目录。
比如说我们还有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专业目录就是在刚刚3月份的时候,2020年3月教育部推出了新版12大学科门类的专业目录。这个家长也可以经常敏感地捕捉这些信息,帮助你的孩子找到。
另外还有一些国外的网站,比如说麦肯锡、德勤,包括世界银行,他们的网站上都有一些公开资料,而且更新迭代率非常高。
比如麦肯锡有一份研究报告,就说到2030年,我们的工作会发生哪些重大的变化。2030年,也就是十年以后的工作变化,它划分为三个变化的区间。
第一个区间,你会看到是技术技能类的变化。第二类是社会性情绪的变化带来的工作,会更需要这一类的工作。第三个区间就是复杂技能。
家长如果想看的话,你可以去麦肯锡找找完整的报告,你就可以跟你的孩子一起研究和商量,这三个区间会告诉你怎样的趋势。
什么叫技能?技术技能类的这样一个工作未来会很好找工作,专业也会受到一些青睐。因为这样的工作趋势就是,要与人工智能协同的工作。
我们说编程是什么?编程是未来世界人和机器交流交往的语文。它不是一套我们简单的原来概念上的,是我们沟通的语文。所以,这样的一类,第一区间的就是与人工智能协同合作的一类工作。
所以就知道了这个趋势以后,你就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研究,我选择怎样的专业,可以帮助我和未来数据时代、智能时代,他是和人工智能协同工作的。这是一个趋势。
第二个趋势,社会性情感技能,我看到的趋势就是未来体现“人之为人”的工作会非常青睐。什么叫“人之为人”?就是我要感应你这个人和那个人的不一样。
比如说教师工作,比如说医生工作,比如说咨询师,比如说设计师,比如说意义传递者,这些都是让“人之为人”的特性得到放光的光芒,他需要一对一,他需要精准的洞察。
所以,这样的一类工作也会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他要大量的调用社会性情绪,交往、沟通、洞察、反思、语言认知等等。
第三类就是复杂技能,未来是复杂的协同工作的工程性的也好、一种大的协同作战的能力,大兵团作战的能力等等。这个也是在未来会非常青睐。
拿到这份麦肯锡的报告之后,知道十年以后的工作是这样变化的,你就可以和你高中的孩子商量了。我们今天怎么去认识一些专业,哪些你选的科目组合,它在未来十年当中会帮助你找到一种可能性。这就是家长能够孩子去查找的一些资源和资料,向未来学习,能够找到专业的一些规律性的变化。
第二个家长能够做的事,就是多角度多侧面来帮助孩子发现自身的个性、潜能和特质。
因为现在科目组合提前到了高一,整个对专业的认识、职业的向往、人生方向的确定,要贯穿在他三年当中,直至新高考的开启。
这个时候是一个孩子不断去发现自己、寻找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他也许很多的精力被学业牵扯,家长就可以帮助他找到这样一些资源。
比如说你能帮他做一些性格测试的资料,比如最经典的盖洛普的优势理论,能不能给他做一些测试。你尽可能去找一些角度各种侧面的帮助孩子找到潜能的途径。
你是在帮孩子找到自己,你也在帮自己多一个角度发现孩子原来还有这么一个潜能。我会发现,怎么没有从这个角度看待过我的孩子呢?你这也是在构建未来的家庭关系,你跟孩子18岁以后的关系。
第三个可以做的,我认为是最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有意识的为孩子设计专业体验。
整个科目组合乃至到他的新高考将伴随他三年,这三年的过程我前面说过,你要拉长,发现什么专业是适合他的过程。
怎么拉长这个过程?你整天跟他聊,那是显然不行的,聊着聊着他就要烦了。你要设计一些陪伴的时光,你要设计一些专业体验。
我给到大家的秘籍是三个关键,你让他遇见一些关键人物,阅读一些关键书籍,经历一些你设计的关键事件。
举一些例子,怎么来做到一些专业体验呢?我告诉大家可以分这样几步。
第一步,先要进行排除法,排除一些他肯定不会去进行专业组合的专业。当哪些专业我和孩子共同认为都是不会选的?比如说农学,我们共同认为都不会选。也许我们觉得医学好像挺难,我孩子不适合,我也不愿意他去学,大家达成了共识。首先要进行排除法。
排除法之后,只排除你和孩子共同认为都不选择的。剩下是什么呢?无外乎两个,你喜欢的孩子不喜欢,孩子喜欢的你不喜欢,那就不要轻易否决他,你要进行一下讨论。
比如说你可以设计一些关键人物,比如看看后面几讲,14位老师是如何为他们的专业站台的,其实这14位老师就可以成为你设计的关键人物。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再来看一遍14位老师的专业代言,然后寻找一下分析一下,这个到底你喜欢吗?为什么你喜欢?通过这样一个关键人物给你的站台,来排除一些专业。
另外,你还可以设计和一些你的好朋友,经济学者,或者这个领域的专家,或者一些书籍来进行一些初步的梳理来看,包括听得到的课程,进行一些初步的筛选。
大概来说,经过这样的排除法,比如说你筛选出三项大家认为可以今后去选择的专业。比如说我们选择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这三个专业也许我未来写科目组合的时候,我是愿意去考虑的。好,你经过排览一下。浏览一下,他就可以看到经济学的内容全景,并且触摸到经济学表面的皮肤层,这为他到底喜不喜欢、擅不擅长、热不热爱找到了一个更加理性的介入点。
这就是我举的三个例子,当然医学等等都是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给他创造一些专业体验的。
总体来说,我就想告诉家长,你可以做的,在未来的新高考的趋势下,因为你要陪伴着孩子找专业,要陪伴三年的时间。
家长可以做也应该做的是什么?就是让他遇见关键人物,让他感知关键书籍,让他去体验关键事件。这个也许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识一个今年应届高三毕业生,他现在准备报考的是考古学。而在他高一上、初三中考之后,他选择的是物理、化学和政治。结果到他中考结束的时候,他参加了一个北大的考古营,一下子点燃了他对考古的兴趣。
妈妈发现了他的这个兴趣爱好以后,没有让他这个爱好在这个考古营上中止,而是给他找了很多的资源。比如说有一些短视频、纪录片,给他在茶余饭后的时候,全家一起看。一点点在观察,发现这个孩子特别喜欢考古,并且迷恋上了这样一个专业。
然后孩子在高一下学期主动地修改了他的科目组合,他发现自己的物理也许到了一个瓶颈,虽然成绩也很好,但是突破不上去,他就把物理改成了历史。
大家要知道,物理改历史是两个思维跨度非常大的,但是是孩子自己找到了一个兴趣所在,一个擅长点所在,一个热爱所在。他向学校申请了科目调整,他选择了历史、化学和政治这三门组合,他要报考考古学。
这样报考之后,也就意味着他整个高一上半学期压根没有学历史,而在高一下半学期一旦调整之后,他加速了马力,主动找老师修补了之前的课程。这就是热爱带给一个人的很多的持续的学习力和动力。
所以,家长遇见关键人物、感知关键书籍,让他创造一种关键体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这大概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你会看到学校面对新高考也会有准备不足,也会有条件所限,也会有师资配备力量不强等等局限性,但是我们新高考已经在路上开启了,我们对未来的战略培养人才的任务是迫在眉睫的。
所以我们需要学校、家长、孩子共同努力,来创造一个孩子更加适合的空间。那么在特别现实的这样一个情况面前,我们的家长需要花一点精力和我们的孩子一起来找到他适合的专业,他热爱的专业。
也许你今天花费了一些精力,但是未来也许你会收获的是一段美好的关系,孩子会非常得感谢你,你也会看到一个全新的孩子。这
是新高考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挑战,学校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但是我们更多的是会看到走过了这一步,新高考带来的是非常理想的美好蓝图已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