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如今最火央视主持人,你脑海里第一个会浮现出谁?
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但康辉,一定是这些答案中的一个。
最近的两年,康辉是真的火了。
在《新闻联播》中,他西装革履,正襟危坐,该高大上的时候绝不放低姿态。
可下了节目,直播、活动中的他,亲民而又接有趣,充满了烟火气。
他也因此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新晋男神”。
可其实男神也曾遭遇过“心酸”。
甚至若不是父亲的努力,恐怕康辉也不会从事“主持人”的行业,有他如今的成就。
1
1972年1月,康辉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父亲从事邮电方面的工作,母亲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上面还有一个姐姐。
小时候的他,是在家人的簇拥下长大的。
但别看如今的康辉,“红”遍了全国。
可小时候的他却很普通,但他内心里,却不甘于这份“普通”。
就像他后来在采访中,回忆时年少时光说到的:
我从小就是一个各方面很普通的孩子,没有耀目的外表,也没有过人的天分,有的只是不甘于人后的那一点好强。
也正是这份“好强”,让“普通”的康辉从小就与众不同。
别的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学画水墨画,写的一手蝇头小楷。
而且在学习方面,他也是拼尽了“全力”。
小学毕业时,校荣誉室内满墙的奖状、锦旗。
但几乎每一项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康辉。
后来上了中学,他的成绩则更加“优秀”。
中考时,他的成绩排全市前五。
只是和其他的“好学生”不一样,康辉不仅学习好,他爱好还特别广泛。
并且从小就喜欢电影,还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愿望:
长大之后,一定要从事与电影电视相关的工作。
2
年少的康辉,为了电影,可以说是付出了不少“代价”。
因为那个时候,电视还没有完全普及。
为了看
次
电影,他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而且那时候他还是个学生,时间不能够完全由自己支配。
为了满足自己的小愿望,向来“听话”的他还多次用上了“撒谎”的桥段。
经常以肚子疼为由,溜出去看电影。
可有的时候,没有“计划”好。好不容易出来了却赶不上电影。
为了不浪费时间,他就去听广播。
时间久了,听广播、看电影成了他最爱干的事情。
他高三那一年,恰逢汉城奥运会,正值青春期的康辉对开幕式满怀期待。
于是他向老师请假,但老师以“高考”为由拒绝了他。
只是开幕式实在太有“诱惑力”了,耐不住性子的他,最终选择了“逃课”去看。
那次经历,让他写了人生第一份检讨。
不过虽然高中时候的康辉很“叛逆”,但在学习方面,也是一点不“含糊”。
高三时,他的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名列前茅。
后来高考的分数,上清华北大都没问题。
结果等到报志愿时,正好赶上中国传媒大学到学校招生。
本来他想找电视行业报,遗憾的是电视编导专业没有招生,有播音专业。当时的他心想:
成不成都无所谓,反正多一个选择嘛。
但他的这个选择,却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
一向关心他的老师,觉得他报的专业就业面太窄,劝他选一个别的。
父母也认为家里没有搞文艺的,他要干这个,成功的机会不大。
可当时的康辉正值青春期,怎会听得进去这些话。
并且从小到大,他都很喜欢电视电影方面的内容。
所以最终他还是报了“播音”专业。
3
对那时候的康辉来说,考入播音主持专业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所以除了第一志愿,其它的志愿全是瞎填的。
高考后,他就幻想着自己即将进入“中传”的场景。
谁知道满心欢喜的等待,却收到了天津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录取通知。
收到通知书那一刻,一家人都傻了。
明明分数很高,却被后面的志愿录取。
他们不相信这个结果,于是父亲打电话到招生办去问,却被告知就没收到康辉的成绩。
于是为了查明真相,在邮电行业工作的康父先去了电报局,通过朋友按日期查了电报底稿。
结果发现那份电报底稿上,压根没有康辉的成绩。
父亲找到工作人员询问,管事的工作人员却“支支吾吾”的告诉他:
不是自己经手的,可能是下面的人马虎了,明天再重新发一次。
事关儿子的未来,康父不放心,提出要亲眼看着工作人员当天就把电报重新发出去才罢休。
也正是因为父亲的坚持,康辉的名字才出现在了“中传”的“招生计划”中。
后来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高考那年,河北省有3名考生的成绩达到了标准。
问题就出在三名考生中不知其名的女孩身上,因为在三个人中,康辉的专业成绩、文化成绩都靠前。
那个女孩的专业成绩不如康辉和另外一个人,只有康辉“掉”了,她才有被录取的可能性。
所以才有了那么一出戏。
所幸的是经过父亲的“努力”,康辉的成绩最终顺利考了上去。
不出所料,三个人中康辉的成绩最优秀,他也成功的被选中。
但那个时候,康辉已经收到了天津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档案已被提走,要上“中传”必须要让天津退档。
为了让儿子进入心仪的大学,康父在河北、北京、天津三地往返奔波。
最终18岁的康辉,才算是拿到了“中传”的通知书。
父亲担心这段“坎坷”的经历影响到他,特地对他说:
不管别的,这辈子你还是要凭本事吃饭。
4
2019年,距离当年的那件事已经过去了30年,康辉已经成为了央视最优秀的一名主持人。
48岁的他,出了一本自传《平均分》。
在书中,回忆起了这段高考录取时的波折,他还写到:
如果没有父亲的奔走,我的人生必定要被改写。
电影《无间道》的最后,陈道明饰演的沈澄对李心儿说:
往往是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
不可否认,当初的那件事确实“改变”了康辉,就像他说的:
那对他来说就是一场成人礼,让他知道世事并不都能称心如意,所有的事情都必须要靠自己。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而康辉,就是这样的“英雄”。
一路走来,从昔日普通话基础薄弱的“问题少年”,到如今的“新闻联播”主持。
他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却也得到了应该有的收获。
他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
尽管人生充满了“变数”,人还是能够改变一些事情的。
全文完
是结束也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