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生儿救治医疗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早产宝宝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生活能力还比较弱,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会接踵不断。这不,我院东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文东,就接到很多早产儿护理的咨询,家长们不知所措,焦虑不安。
刘文东副主任医师介绍,其实早产儿的家长们无需过分焦虑,只要遵照医生的指导,注意抚养中的细节问题,他们一样可以茁壮成长,通常早产儿出院后,家长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保暖: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大,容易散热,如果不注意保暖,易出现低体温。因此室温应保持在24-26℃,空气干澡会造成早产儿水分挥发过多,所以应保持相对湿度55-65%,体重越轻,环境温度应越接近于早产儿体温,勤量体温,维持宝宝体温在36-37℃。
喂养:
建议母乳喂养,因为早产儿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弱,易发生溢奶、呛咳、呕吐、腹胀、腹泻等。母乳易于消化,营养均衡,有吸吮能力的早产儿应尽早哺乳,如果体重增长不好,或者出生时体重偏低,可添加母乳添加剂。如无母乳,应喂早产儿专用配方奶,少食多餐,由稀到浓,由少到多,尽量根据宝宝的作息时间予以喂养。同时还要注意补充铁剂、维生素D及AD等。
预防感染:
由于早产儿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弱,减少亲戚朋友接触或者探视;照看宝宝的人,在护理宝宝时,要穿干净清洁的衣服,并注意手卫生。奶具需要煮沸消毒。宝宝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要勤换尿布,防止红臀或尿布疹发生。室内空气要清新,常开窗户通风换气。保持居室空气新鲜,每日上下午各通风换气一次,每次10-15分钟。母亲或其他家庭成员患感冒,尽量避免接触宝宝,如需接触,应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皮肤护理:
早产儿皮肤薄嫩,容易破损感染,应注意清洗、洗后涂少许润肤油,特别注意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会阴等部位的清洁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日常护理:
注意观察宝宝呼吸、面色、神态、反应、活动情况、大小便等,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必要时去医院就诊,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通常比足月儿持续时间长,黄疸程度也较重,一般多在一月内退黄,注意及时复查黄疸。宝宝的口腔黏膜不宜擦洗。衣服宜宽大,质软,不用纽扣。建议给宝宝抚触,促进了宝宝智力的发育,增加宝宝的消化吸收功能。
视觉训练:
在宝宝可以看到的地方,摆些彩色的东西在上面让他观看,如:小纸片、彩带或玩具,并常常更换和移动这些东西;也可将色彩明亮的丝带绑起来,挂在宝宝的小床上,让他可以看到但碰不到;在宝宝房间的墙上或床顶上挂些图片、照片或彩色壁纸,并且经常更换,以给婴儿色彩刺激。
听觉和语言能力训练:
妈妈要多和宝宝说话,给宝宝唱歌,妈妈的声音是对孩子最好的刺激,还可以给宝宝身边系一个小铃铛,让宝宝听摇铃声、视摇铃,并引导宝宝去摇动它,使它发出声音,从房间的不同地方向宝宝说话或摇铃铛,看他会听到并用眼睛追寻声音的来源。
预防接种:
很多早产儿因体重过轻,病情严重而暂时不宜接种疫苗,一般体重达2000g以上进行第一针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卡介苗接种要体重大于2500g以上才可以接种,其他疫苗和同时出生的足月儿一样定期正常接种,不需要按照纠正月龄,在接种疫苗前建议咨询医师,无其他禁忌症才可以注射。
定期随访、早期干预:
因为早产儿是高危儿,少部分可能有脑瘫、运动发育落后等神经系统后遗症,随访时间建议:出院后前3个月应每2-4周复查一次,3个月后每一个月复查一次至1岁,1岁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至2岁。
总之,早产儿宝宝出院后,家长要仔细护理和喂养,密切观察宝宝发育过程中一举一动,有异常表现,及时随访,让医护人员去评估和帮助,让宝宝渡过难关,随着宝宝的增长,还可以适当给宝宝做些语言、动作的训练,做做抚触,婴儿被动操等,对宝宝的智能、神经系统发育、消化功能发育等方面都有帮助,早产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方方面面的照顾,家长们精心、合理正确的养护至关重要,祝愿每一位早产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更多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