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妈说育儿,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一个不够专注的孩子,身旁总有一个不断打扰他的家长。
孩子正在专注地玩着玩具,围着围裙的奶奶突然闯进来:宝宝,先别玩了,赶紧吃饭;
孩子正在专心致志看着绘本,一旁的妈妈突然不由分说把孩子抱起来,摸摸他的小脑袋,还要狠狠地亲上一口;
孩子正在认真涂鸦,路过的爸爸会停下来观察一下孩子的画作,冷不丁来上一句:你这画的什么东西啊。
但你知道吗?家长有意无意地催促和打扰,可能毁了孩子。
“先别玩了,赶紧吃饭”太多孩子,被父母的催促话语“毁了”
闺蜜小美曾不止一次抱怨:儿子吃饭磨磨蹭蹭,明明在幼儿园吃饭很好,根本不用老师管,但是一回家吃饭就各种不配合,一会儿要看奥特曼一会儿要喝水,吃一口饭居然还要歇一会儿,非得奶奶在屁股后面追着喂不可。
一顿饭得催十次,可这怂孩子油盐不进,说什么也不听,就像养了个“小祖宗”,听完小美的话,我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试着不要催促孩子,让他自己专心吃饭。
闺蜜反驳说:按照他的速度,不得吃到明天啊!还会洒得到处都是,收拾起来岂不更麻烦?
各位家长朋友们,你是否也如同小美一样,会因为各种理由频繁催促孩子,你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家长可能没意识到:你这些无形举动可能正在毁坏孩子的专注力,更为糟糕的是,还可能伤害孩子的心!
为什么说家长不要总是“催”孩子,两大看不见的隐患会影响孩子成长
一、频繁的催促,是毁灭专注力的神器
家长要有这样的认知,专注力是一项通用技能。
它不等同于弹钢琴和写书法,一个钢琴十级的孩子,并不会对他学习编程有什么加分项;一位随名师学写书法的孩子,也不会对他学习游泳有太大的帮助。
然而保持专注却会被应用到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各个方面,频繁地催促和打断孩子,是毁灭孩子专注力的好办法!
二、固有印象,影响自信心的形成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许多父母经常抱怨的问题之一,例如做作业的时候拖拖拉拉,经常发呆,上课不认真听讲,喜欢搞小动作。
如果孩子有这些情况,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专注力不行”的不良标签,并经常性催促孩子,用言语打击孩子。
长期的否定会使孩子陷入到自我怀疑中:反正我做什么都做不好,那干脆就不做了吧,这样肯定不会出错。
显然孩子有这样的想法,与爸妈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可孩子不会理解父母“爱之深责之切”的心理,而会认为爸爸妈妈不爱我。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相处时可以尝试这样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不要轻易打扰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自己和闺蜜聊得正开心,老公打电话催你回家做饭,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孩子们亦是如此,家长应该把做什么的主动权与选择权交给孩子——
带孩子来到单独的房间,告诉孩子在这个空间内,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甚至是发呆都可以的,没有打扰的空间,让孩子可以全神贯注地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情。
▼区别孩子“假磨蹭”和好奇心
孩子的天性是探索,成人眼中平凡无奇的东西,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出于好奇孩子常常会把不明白的问题搞懂,这其实是孩子专注力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由于家长和孩子的立场不同,孩子的行为常被家长视为磨蹭,如果孩子因为专注某件事而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家长要先了解孩子在干什么,如果孩子在孜孜不倦探索新事物,家长有必要给孩子预留出足够的时间。
▼共度亲子时光,试着在一旁陪伴
比起干扰,家长为什么不试着尝试一下,融入孩子的专注场合中,当孩子专注于某个有趣的试验,家长不要在一旁喋喋不休和指手画脚,而是选择参与进来,找资料和工具,帮助孩子完成试验内容,并探索其中的道理,总结失败的原因。
▼想要教育孩子?言传胜于身教
想要让孩子更专注,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
生活中一边吃饭,一边刷手机的父母可能不在少数,家长是如此状态,怎么能要求孩子专心致志地写作业呢?家长一定要摆正自己的态度,用心做好手头的事,才能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给彼此一点时间
生活中,总会有各种突发状况,改变我们的状态,如果孩子正专注于某件事情时,家长却必须打断,家长要口头告知,并给孩子一个缓冲时间。
例如必须要出门了,家长要告诉孩子,咱们10分钟后出发,这就需要孩子对时间有一定的认知,家长可以传授孩子基本的时间概念和计量方法。
▼别娇惯孩子,来点家务动手动脑
经常做家务,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叠衣服,不要小看这一简单的工作,它能很大程度上锻炼小朋友的专注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统筹规划的能力。
衣服在折好之后,首先要区分出是谁的,并放到相应的衣柜里;不起眼的袜子,也需要配对,这对宝宝的专注力可以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呢!
▼想和孩子有互动?来个游戏放松一下
捉迷藏的游戏,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游戏的主要内容就是“你藏我找”,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孩子仔细地聆听,这是锻炼宝宝注意力的绝佳机会。
如果孩子足够聪明,他们甚至会通过一次次的游戏,总结爸爸妈妈习惯藏身之处来判断爸妈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同的,家长们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找出最适合孩子的节奏和速度,遇到成长中的问题,不要先去指责孩子的不对,而是要把思考的对象先集中到自己的身上:为了我的孩子,我需要做些什么改变。
留言板话题:您会不经意间打扰孩子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