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孕姐(高级母婴护理师,原创不易,请勿抄袭)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们最怕的就是娃生病,眼看着立春后,又到了疾病高发期,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所谓的“春捂”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又该如何“捂”才能不生病呢?
解析“春捂”
春捂是在劝告人们春天不要急着脱掉厚衣物,适当地捂一点,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尤其是小孩子的抵抗力较低,初春时急着减少衣物,很容易着凉生病。
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初春气虽有回升,但是十分不稳定,并且早晚以及室内外温差较大,有意识地捂着点才能适应气温变化,每年的三月是宝宝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这与衣着调适不当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和散热与外界温度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初春乍暖还寒,气温起伏变化较大,突然脱掉厚衣物,身体一时之间难以适应,病菌很容易乘虚而入,引起呼吸道疾病。
当然,凡事皆有度,也不能捂得太多,俗话说:“想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如果宝宝保暖过度,可能会导致气火过旺,身体出汗较多,进而诱发感冒。
尤其是在户外玩耍时,幼儿的运动量较大,新陈代谢较快,很容易出汗,父母要及时增减衣物。
春捂到底怎么做?
一般来说,当一天当中最高温和最低温相差超过8度时,不要脱掉冬衣;当气温低于15度时要捂,超过15度时,可早晚添衣、中午减衣,春捂的最佳时机是在冷空气到来前的1~2天,气温稍有回升时,不可立马脱掉衣物,最好是持续一周左右。
相信大家都听过“倒春寒”这个说法,也就是温暖和煦的春天突然有几天持续低温,尤其是这段时间务必要“捂”好,父母要时刻关注天气状况,尤其是在清明节以前,慎防“倒春寒”,带娃外出时,要携带一件备用衣服。
若是宝宝在室外玩的满头大汗,不要立刻脱掉帽子和衣物,应该先擦干汗液再脱去衣物,要知道“先捂后脱”比“先脱后捂”更容易使宝宝感冒。
春捂可不是从头捂到脚,而是要选对位置,尤其是这三个部位务必要保暖好。
◆头部
头部血管较多,表皮较浅,风寒之邪往往都是先入侵头部,头部一旦受凉,很容易引起血管收缩,脑供血不足,诱发头晕、头疼等不适,为此,头部保暖是首要的,年龄越小的宝宝越是要注意防护,可以佩戴透气性好的帽子。
◆腹部
腹部是保暖的重点部位,幼儿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当遭受冷空气刺激时,很容易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进而损伤脾胃功能,导致其运转失调,影响到身体对营养的吸收。
◆脚部
“寒从脚起”是流传已久的说法,足底含有诸多穴位,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最为敏感的地方,只有保证小脚持续暖和,整个身体才能暖和。
当然,有两个部位要“凉”才行,一个是额头,中医认为幼儿患病先是头热,只有头凉才能气血循环顺畅;另一个是胸凉,捂得过厚容易压迫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和心跳,造成心烦、内热。
总而言之,初春天气变幻无常,想要宝宝少生病,父母必须学会审时度势增减衣物。什么时候可以解除“春捂”呢?气象专家认为有两个指标,一是气温在15度以上,且稳定持续1~2周;而是昼夜温差大于8度时,再捂个7天左右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