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孝长辈,爱幼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应贯穿一生,无论长幼,心怀孝道,才能不忘初心。由广州市纪委监委、广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2020年“幸福小康我的家·弘扬广州好家风”故事演说活动中,选手们以贴近生活的故事,讲述着他们心中的“孝老爱亲”。
◆ 用木棉花烹饪孝道“浓汤”
木棉花是广州市花,而对于林雅曦一家来说,木棉有更深刻的含义。
八岁那年,妈妈的外公不幸罹患膀胱癌,林雅曦妈妈天天在医院照顾太公公,喂饭,擦身子,清洗假牙,换尿袋……像哄小孩一样安慰着自己的外公。“妈妈拒绝为外公请护工。她时常跟我说,老人老了,我们一定要在床前尽孝。”林雅曦说,“妈妈每天亲自熬成并一勺一勺喂着外太公的,就是木棉花汤。”
后来由于照顾外太公太累,妈妈也生病了。林雅曦不顾当天的大雨,奔跑着捡回木棉花。“这是我第一次煲汤,甚至忘记放盐了,但妈妈说汤特别香浓。”挂念妈妈每到夏天湿气重,林雅曦还和爸爸去中医馆特意给妈妈定制了一款专属于她的木棉花薏米排骨汤,包下了煲木棉花汤的任务。
孝道如木棉花蕊般香远益清,亲情在三代人唇齿间流淌,构成一幅美好家风图。虽然外曾祖父远去了,但是从那时起,林雅曦每年都会捡拾几十朵木棉花,只为了心中对家人的惦念。
20强青少年组选手林雅曦
◆ 用魔术“变”出爷爷的快乐
只见梁敏欣穿着爸爸的黑西装,手勉强从袖子露出,捧着爷爷以前的黑帽,搞笑装扮顿时吸引了爷爷。“见证奇迹的时刻到啦!”话音刚落,她从帽子里“变”出一根白色的“棍子”——一张卷起来的满分试卷。爷爷笑得合不拢嘴:“我的乖孙女又考满分啦!”
“变魔术”是梁敏欣和爷爷之间的“小秘密”。小时候,爷爷见她一看电视里的魔术就会哈哈大笑,就记在了心里。爷爷刚退休,还不太会照顾人,但只要孙女不开心,他便学着魔术师的打扮,手忙脚乱地表演魔术,逗得孙女笑得弯下腰。
梁敏欣六年级时,奶奶因重病离世,爷爷受到很大打击,变得非常憔悴,喜欢喝茶的他竟有一天不小心摔坏了茶壶。梁敏欣记在心里,悄悄用自己的零用钱给爷爷买了一套茶具。她先是藏着,然后魔术把茶壶“变”了出来。爷爷看到新茶具,愣住了,然后有些埋怨道:“你这孩子,乱花钱!”
“爷爷嘴里虽是这么说,但心里却早已乐开了花。他每天都用我买的新茶具泡茶,一有客人来就展示新茶壶。”梁敏欣说道。
看似有些“蹩脚”的魔术,实为爷孙俩的亲情密码。“孝于亲,所当执,以前爷爷陪我长大,现在我伴爷爷变老。”
20强青少年组选手梁敏欣
◆ 以孝道作为最好的嫁妆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精心筹备的祝寿蛋糕摆在桌上,向春燕和丈夫坐在婆婆床边,当天正是老人的生日,虽然2018年婆婆因脑溢血成为植物人,但每逢婆婆生日,向春燕都会订好祝寿的蛋糕。
她脑海又中回想起父亲的教诲:“过了门要孝敬公婆。孝敬父母四个字,是家中祖训,我们要代代恪守,接力传承。”
向春燕的父亲是一名55年的老兵,他身体力行践行家族孝道,当年她谨记父亲教诲嫁入夫家,跟婆婆相处十余年间,婆媳间从未斗气红脸。“我有了个好儿媳啊!燕儿对我最好了。”婆婆逢人就夸儿媳孝顺。
十四年前,婆婆因中风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向春燕主动跟丈夫商量把公婆接到身边照顾,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不怕脏累。“有时婆婆情绪很低落,我下班回家,都会陪她聊天,给她按摩。”向春燕回忆。
2018年婆婆突发脑溢血,成为植物人。向春燕和丈夫面对着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忙碌的工作,尚未成人的孩子和需要照顾的老人,如何平衡兼顾?最后,她选择了咬牙坚持,度过了人生最难熬的两年。
“燕儿,你们做得对,给孩子也树立了榜样。”向春燕的父亲鼓励道。如今在夫妻俩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也逐渐明事理。一家人出去玩,两岁多的儿子看见姥爷走路不稳,便摇摇晃晃走过去,牵着手说:“姥爷我牵你。”看到这些,夫妻俩由衷感到欣慰。
“只要我们恪守家风、接力孝道,才能把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一代传一代,生生不息。”向春燕说道。
20强成人组选手向春燕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沈亦霖、侯翔宇
图由选手提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苏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