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是现代心理学中的经典概念,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将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心理学家米德则认为,“他人”对自我发展起决定性影响,这里的“他人”包括概化他人和重要他人。
概化他人
重要他人
其一是“概化他人(generalized other)”。顾名思义,概化他人指的是概括、抽象的他人。例如,学校、家庭等等。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说家庭几乎决定了人的性格以及人生走向。
不妨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人,在和睦的家庭里,人们往往更容易取得社会成就,无论他们身在何方,一想到家人是自己坚强的后盾,就能够产生奋斗的动力。
反之,在那些四分五裂的家庭中,人们会因为离婚、病痛、赡养纠纷、经济纠纷等问题而产生隔阂,个人的事业也会受到影响。
提及家庭对自我的影响,最为突出的应该是家庭氛围对性格形成的影响。
和睦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塑造友善、真诚、坚强的品质,而恶劣的家庭氛围会导致人们形成猜忌、敏感、多疑、易怒易躁的特征。
总的来说,积极的家庭氛围以及和谐的家庭关系能够让人形成较高的自我概念,其家庭成员通常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自我评价。
另一方面,学校在自我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学生成绩好,那么他一般都会得到同学和老师的积极评价,反之则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影响自我的除了概化他人,还有着重要他人,即具体的、与自己生活联系紧密的他人,例如父母、朋友等等。
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与什么人在一起,你就是怎样的人。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之所以走上歧途,正是因为他们年轻时经常与一帮狐朋狗友混在一起,很多时候并非他们不想干正事,而是被他人带偏了路。
这些对自己影响重大的人物,塑造着我们的态度和价值观,影响着我们自我的形成。
现在很多家长特别注意自己孩子的朋友圈,为人父母,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跟品德优良、爱学习的孩子一块玩耍,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观念。
与积极向上的孩子交朋友,有利于孩子自我的良好发展,再加上很多孩子逐渐想要摆脱父母的管束,将感情重心放在朋友身上,这种观念就更加有必要。
当然家长们也不能偏执,毕竟家庭教育永远是首要的,将希望完全寄托于孩子的朋友身上也显得不太现实。
总之,你是谁、你如何看待自己,受到概化他人和重要他人的影响,你可以试着回忆一下从小到大你所有的变化和选择,看看分别是“谁”影响了你的人生。
如果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就能更加积极主动地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摆正自己前进的道路,而不至于误入歧途。
“自我”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前面我们讨论了詹姆斯和米德的自我理论,相信大家对自我概念有了更多的理解。那么,自我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了解了自我之后,又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帮助?
认知心理学家伯恩斯(Burns)认为,自我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自我一致性维持,即使人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换言之,你如何看待自己,你就会如何行动。
例如,你是一个自信的人,你通常就会有更高的成就动机,在选择任务时,你就会挑选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而不是选择那些难度过高或过低的工作。
正所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你的选择往往能够透露出你的成就动机,即你有多想获得成就。
反之,如果你认为自己很差劲,那么就很有可能破罐子破摔,很多学生正是因为受到太多家长和老师的打击,从而逐渐放弃学习,整日无所事事,毫不关心自己的成绩。
自我概念的自我一致性功能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每个人都要致力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也可以理解为自信的特质。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取得成就,那些自我怀疑的人就像被扣上了枷锁,他们的行为也会变得与消极的自我概念相一致。
对于父母来说更是如此,想要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必须重视孩子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年龄越大自我概念就越难改变。
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成功经验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很多时候挫折并不能磨砺一个人的心智,比起挫折,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