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学霸如何一夜开窍,如何在高三一年之内从80分提升到140分!鸡飞狗跳变母慈子孝!
总有父母百思不得其解:我家孩子小时候学习挺好的啊,怎么到高中就跟不上了呢?
上小学每逢期末考试,半个班都是95分以上,但殊不知,95分和100分虽然只差5分,但距离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拉开。
上了中学,即使平时学的不扎实,考前突击一下也还可以考得不错。但别人的知识树干粗壮夯实,你的却满是“蛀虫”,虽然达到了同样高度,但是木材质地完全不同。
到了高中,知识量剧增,上了高一想着还有高二,到了高二想着还有高三。最后到了高三,发现根基不稳,知识量太大了,无从下手。就这样,高考悄悄地来临了。
有时候,分数本身并不能体现人与人真实的差距,反而迷惑了你!想知道你和学霸差在了哪里?请赶紧往下看!
小学,你和学霸已经有了很大差距
只是看不出来!
很多家长非常疑惑:为什么我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初中成绩差那么多?明明两个孩子小学成绩都非常好啊!怎么一到初中拉开了这么大距离!
其实,小学没有拉开差距并不是说在这个阶段没有差距,只是没能够显现出来!
举个例子,比如有个同学考了100分,而你只考了98分,从分数看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很有可能,人家考100分是因为试卷只有100分(如果试卷是200分,人家也能考200分),而你考得98分呢,是只考了98分,真实差距是102分。
就好比竹子的生长,小学阶段是在努力扎根,地上部分可能长得差不多,但是根部能力差异已经很大了。
小学的知识并不难,最大的差距还是在是底层的学习习惯上,而且习惯需要时间来养成,会因为时间积累而形成巨大的差异。0.99的365次方只有0.03,而1.1的365次方是37.8,他们之间相差了一千多倍。
时间滋养下的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孩子与孩子之间最终不是知识的差距,而是习惯在时间作用下的效果。
千万不要把孩子学习上的很多问题简单的归结为粗心马虎。
许多家长说:我家孩子老是粗心,马虎,难题都能做对,简单题做不对。漏题,抄错数,忘写单位,忘写答……
我的班里有个孩子,有一次考试没考好,我问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孩子特别骄傲地回答我:是我粗心啊。我说,你这反思怎么还弄出个自豪感来了!
孩子这么说,百分之九十九是家长帮孩子分析的原因:你看,我家孩子难的都能做对,简单的错了,问题不大,就是马虎了呗。
这样的简单归因很容易忽略本质的问题。
出现所谓的马虎现象,说明孩子有不当的书写习惯,以及没有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马虎原因之一:书写习惯不好
书写习惯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我们老师也在教学中发现发现,通常取得高分的试卷书写工整,卷面步骤非常清晰,作图,标记非常漂亮。
而反之,涂涂改改,歪七扭八的试卷,往往会出现漏题,抄错数,忘写单位,忘写答这些错误。
我们从一开始养成一个好的书写习惯,从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规避掉这些问题的。
给大家3个建议:1, “不图快”:一笔一划地去写,写不好怎么办,擦了再写。2, “不跳步”:做题的时候,能分开写算式的就别连一起,每一步写清楚。3, “不偷懒”:不要想着在平时就不写答,不带单位,平时忘,考试也容易忘。
马虎原因之二:知识掌握不牢固
知识有没有真的掌握,拿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我们总结了很多有优秀孩子的成长经验,发现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口述这个习惯对他们帮助是非常大的。口述可以是阅读完之后讲一讲主要内容,也可以是讲解一下题目是怎么做的。
在这里要注意,是让孩子给我们讲而不是我们给孩子讲。为了家庭和睦不要给孩子讲题,为了亲子关系不要给孩子讲题。家长经常讲了很久发现孩子仍然不会,就火了,再给孩子这样讲一遍发现还是不会,于是再也压抑不住......
建议切换一下角色,让孩子给我们讲。
在这个口述讲题的过程中,孩子的知识掌握会进一步的强化,通过这个习惯不仅仅掌握知识,还能让孩子自信的表达,由内而外的得到提升。
寒假过程中,家长可以制定一个讲题规划,每天花半小时时间,请小朋友给爸爸妈妈讲一道题。注意在讲的时候,家长多示弱,不评价,注意倾听。开始孩子可能会念步骤,但不要紧,开口有益。
初中,为何大多数孩子力不从心?
小学阶段孩子还比较稚嫩,到了高中仿佛一下子就成了大人。两者间巨大变化,全发生在初中。
而且这是全方位的变化——身体、心态、外部压力、学业内容等等,犹如春风细雨般,悄然成长,因此初中的每年,甚至每月,都有全新挑战。
初一的考验是能力的转变。小学主要考‘知识’,中学重点考‘方法’。初二将会面临两级分化。初二为何越睡越晚了?一方面多了物理;再者每门课的知识和方法都更多了。双重压力!死记硬背和蛮干刷题越来越解决不了问题。初三时间紧任务急,焦虑心态严重。初三的同学应该最有共鸣,因为就中考来看,时间真的已经很紧迫了。
如考试想拿高分,是需要能力的!纯粹的题海战术,已经完全不够了。
一张试卷,其实有两个分数——‘实际分’和‘理论最大分’。
什么意思?有些题目确实不会做,没学过、没学懂、题都读不懂,这些分数是你无论如何都拿不到的。100分有10分完全不会,那‘理论最大分’就是90分。
但‘实际分’往往还到不了‘理论最大分’,因为还会计算错、时间来不及、看错题、填错答题卡等等……
如何提升“实际分”
如何提升实际分,靠的是习惯和动力(心态)。
打草稿、检查、审题等等都是习惯;再来是考场心态,不紧张,注意力……需要孩子自己反复练习,才能吸收。把这些都做到,‘实际分’就是‘理论最大分’了,俗话说:会做得都对。
如何提升“理论最大分”
那如何提升‘理论最大分’呢?也就是保证每道题都会做?这又对应三层能力,我们称为:知识、方法、思维。
不太好理解的话,打个比方,烧菜!
「知识」就是各种“基本操作”,怎么烧油,怎么颠锅,怎么撒盐…学习里就是各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它们互相联系,组成知识网,我们要全部理清。
「方法」就是各类“具体菜式”红烧、糖醋、清蒸,如果你会烧红烧牛肉,那大概也会红烧猪肉,这就像是题型,学习中我们要掌握的是一类题型的解法,而不是就题解题。
「思维」就再上一层了,好比顶级大厨对烹饪肯定有很多独到见解,而学习中也有诸如逆向思维、数形结合等等思维模式……这要长期坚持思考。
如何提升上述的「知识」层面?推荐思维导图。
做思维导图的关键,是反复思考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谁是谁的下级,谁和谁并列,谁先谁后,这个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理解知识、记住知识。
但要注意:
1,亲手做。凡是照着现成思维导图抄的,效果都几乎为零。而只要是自己做的,哪怕一开始简陋,思路不清,也没关系。
2,多修改。一张思维导图做完之后,并没有结束,过段时间复习时,就要重新思考,调整知识点间的关系,这个调整的过程就是你对知识认知的升级。
3,多讨论。你之所以这么画就是因为你的思路是这样的,所以自己很难发现问题,这时候要旁人提出他的意见,相互讨论。这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家长,当然也可以是同学。
思维导图画得清,知识层面基本OK。但题还是不一定会做,这说明“方法”能力不足。但我们也有办法,就是“错题本”,貌似很俗,但它的真正威力经常被小瞧。
做错题本最重要的是,写下你觉得这道错题属于哪个题型,这需要一定的能力基础,但我同样建议,做错题本时,要和老师交流讨论。
90%的题做错,是因为我们不能识别它属于哪类题型,因此也就无从着手。但是经常整理错题,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好多题目的题干是类似的,只是换了数字、变了表达顺序,这就是同一种题型。再之后你就会发现,同种题型的解答过程往往很类似,因为常见的题型早就有相对最佳的解法了。
高二是分水岭,
也是高中的最后机会!
高中说是三年,其实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就两年,高三只做复习。高一打基础,高二是高中学习的主体,而高考中的大部分难题,基本也都在高二时学习。
高二这一年会过得非常快,很多高二的孩子会把希望寄托在高三的复习上,但是不知道高二其实已经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越来越快的节奏和更多更难的内容,让高二这一年落下的内容无法被弥补,所以看似是个过渡期,其实已经是最后的机会。
很多孩子到了高二之后适应了高中的生活,而适应意味着两个选择,在适应之后一部分人学会了偷懒,而另一部分人,则是用更高的效率学习。所以这一年的分水岭效应会非常明显。
高中到底该如何高效的学习呢?我们可以来看上面这个图。
整个蓝色大圈是代表高中要学习的所有知识,黄色代表你会的知识。
黄色中还有一些小小的气泡,是你以为你会,但会有一点漏洞,掌握的不扎实的部分。
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应该学图中哪个部分呢?
如果你学习「完全不会的知识」,学起来太吃力了,效率非常低。
如果我们要做黄色的部分,虽然有查缺补漏的作用,但效率也不够高。
我们要学习的是黄色圈和蓝色圈的边界处(红色部分),只有踩在这些边界处,我们的认知圈会慢慢增加。
所以我们需要认知和探索自己,也要认知和探索高中的学习,不停的反思自己的学习边界,找到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高中寒假如何提升学习效率
寒假如何高效学习?
最关键的两个词:复习和预习。
「复习」,更准确的说叫反思。每做完一道题,通过反思给他做一个「标签」,去判断这道题是落在了黄色认知圈,蓝色未知圈,还是落在边界处?
然后对这道题进行再吸收,再消化,最终做到深刻的理解,这样自己的认知的边界(红色区域)才会真正的扩大。
但如果是更大块的知识、或者一类题目呢?
高中的学习节奏非常快,同时知识和知识间的独立性较大,所以很少会有完成的时间留给自己做长时间的反思。
那么寒假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反思空档,利用整块的时间,先从大块的知识看起,哪些大块章节是自己掌握相对不好的。然后再细分知识点,每个点进行判断,最后再系统的整理题目。
「预习」,更准确的说叫提前认知。对于每一道题目,如果能在处理前就做出一个简单的预判。一道题目被预判为自己熟练,保持认真即可。一道题目被预判为困难,或者不擅长,那么应该保持兴奋,会给你很大收获。
所以这个就是所谓的“聪明人赶路,会先看看前方的路,再换上适合的鞋子,山路就换上登山鞋,泥路就换上雨靴“。
而寒假作为难得空当,也是对于下一段知识做出提前认知的关键时期,不让春天的知识成为未知,寒假就要提做出预判,让春天的学习有的放矢的同时,还能延长自己的认知链。
私信作者,孩子入学综合能力评估免费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