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对高考加分政策作了最新安排。社会大众最关心三类人的加分,一是烈士子女,二是少数民族,三是归侨华侨等。下面,缪老师就来聊聊该不该加?该怎么加?该注意什么?
一、烈士子女应该加分
在很多高考大省,1分也许能能超越万人,20分是什么概念?但如果以失去父母为代价,换取高考加20分,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
烈士离开人世,子女失去父母。高考加20分根本无法弥补子女失去父母之痛。这种加分,我们应该支持。
当然,我们也要清楚,加分是一种补偿,但不是全部的补偿。更加重要的应该是对于烈士家庭长久的关怀照顾,金钱补偿,减免子女学费,开放一些就业岗位给烈士的家属和子女,供他们选择。
二、烈士子女不能保送
有人认为,烈士子女想读什么学校就应该保送他们读什么学校。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保送是无条件录取的一种表现形式,至少对于学业成绩是不做要求的。
那么考600分的考生和200分的考生能被保送到同样的大学吗?如果保送到同样的大学,对600分的考生是不是不公平?让200分的考生去上985,他能成功毕业吗?
再者,我们希望烈士的子女可以自强不息,传承烈士遗志,不希望他们失去前进的动力,只依靠各种福利待遇,碌碌无为。所以我认为,多加分可以,直接保送不行。
三、不能单列招生计划
有人认为应该为烈士子女单列一个专项计划,就像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和院校专项一样针对贫困落后地区学生给予优惠政策,单独列出招生计划和批次进行录取,我认为不可行。
简单对比一下贫困边远地区考生的数量和每年烈士子女的数量,前者远远大于后者。给极少数人的政策,加分比单列批次要合理得多。
至于单列招生计划,也不实际。大学能招多少人都是根据师资、硬件来确定并且备案的,不能嘴一张随便喊个数,更不可能凭空多出招生计划。
只要分出单独给烈士子女的招生计划,就一定会减少给普通考生的招生计划。而且这个边界非常模糊,在具体执行过程当中容易出现偏差。
四、少数民族政策收紧
从最早只要是少数民族身份就可以加分,到后来只有少数民族聚集区和少数民族学校才能享受加分,再到近两年很多省份取消类似加分,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已经越收越紧。
2020年,安徽省宣布从2022年起取消侨眷和港澳同胞及其眷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江西从2023年起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辽宁从2026年起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天津从2023年起把少数民族加分调整成同分优先录取。
五、特长竞赛以及各种“侨”
有很多人在评论给烈士子女加分的时候,都会提到特长也能加分,竞赛也能加分等等。但其实这些都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现在的高考加分政策是一年比一年紧,以往凭借特长和竞赛加分的现象是越来越少。针对艺术生和体育生的招生,审核也越来越严。
我认为相对于烈士子女的加分,给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的加分是真正值得商榷的。从小给孩子转换身份(或者父母本人转换身份),让孩子在境内读书(或者高中去海外就读),再曲线回到国内上名校,俨然已经成了某些人“一本万利”的生意。
综上所述,我认为给烈士子女加分是没有问题的,但保送或者单列招生计划是不可以的。破坏高考公平的所谓“身份转换”,是值得警惕的。
对于各类高考加分政策,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