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暴力对人的伤害并不亚于肢体暴力,因为它对人的打击是更深层次的,影响也更久远的。
冷暴力无处不在,两性关系中,家庭里,甚至学校里都有它的身影。比起成年人,孩子应对冷暴力的能力更弱,相应的,受到的伤害也就更大,所以校园冷暴力也是更值得家长关注和重视的。
同事刘姐有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去年由于工作变动的缘故,儿子被迫转校,结果很快就在班里遭受了排挤。
班里有几个公认的问题男生,总是去她儿子那无故找茬,报告老师后,老师也只能把他们批评几句,因为这些人并没有真正动手打人,还上升不到“校园暴力”的范畴。
然而刘姐的儿子却因此倍受打击,到了临近寒假时,由于不堪忍受,还一度停课休整,直接影响到他的期末考试,在原校里经常考到班级前五的他,这一次居然有一门课不及格。
儿子的情况,刘姐并不是没有重视,她也多次去学校交涉,然而并没有什么效果。
可惜由于自己工作的原因,她只能让孩子继续在这所学校就读,否则就得承受母子长期分离的局面,无论哪一种,都让她很犯难,也都会对她儿子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不利。
校园冷暴力是校园霸凌的一种,虽然从表面上看,它没有肢体暴力那么严重。
然而正因如此,学校对这种暴力的惩罚也很轻,结果导致那些暴力施加者无所畏惧,而被暴力伤害的孩子,则很难走出痛苦的阴影。
校园冷暴力的几种形式,家长一定要早早知道
1、组团孤立
最常见的校园冷暴力, 就是几个同学组团孤立某一位同学,如果组团的同学里还有他原本的好友,那伤害就会更大。
孩子对友情的理解并不如成年人这么深刻,相应的,他们对友情的珍惜程度也不会太高。
因此会经常出现一言不和就翻脸的情况,与此同时,他们孤立、排挤起原来的朋友,内心也会毫无压力。
2、外貌歧视
澳大利亚有个小男孩,从小脸上就长着一块巨大的肿瘤,这导致他的脸型变得很奇怪。
然后他就因为长相的问题在学校里遭受了歧视。从小学到初中,小男孩都因为自己的长相而深深自卑,直到他高中时交到了一位知心朋友。
再加上父亲长年的开导,才终于走出了自卑的阴霾,这也让他第一次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现实生活中,因为外貌而在学校里受到歧视的孩子并不少见,这种歧视,其实也是一种校园冷暴力。
3、失控的嫉妒
校园冷暴力的受害者并不总是那些成绩差,或者有缺陷的孩子。有时候,成绩优异的孩子也同样会被冷暴力。
这是因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嫉妒心,而成绩好的同学,则很容易成为他们的嫉妒对象。
一旦这种嫉妒失去控制,甚至在班里蔓延开来,成绩优异的孩子就极有可能成为冷暴力的对象了。
校园冷暴力伤害大,却又很难让施加者得到有力的惩罚,所以家长不能一味寄希望于学校去处理,而应该从自己的孩子身上着手。
要主动开导他,让他尽快走出冷暴力的阴霾,并以此为契机形成强大的自我保护能力。
孩子遭受校园冷暴力,家长可以这样开导
1、告诉孩子,错的是对方
当孩子在学校里遭受冷暴力时,家长一定要明确地让他知道,错的不是他,而是那些暴力施加者。
如果不这样做,孩子就有可能下意识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就很容易导致他陷入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的困境。
2、寻找能接纳他的新朋友
冷暴力的施加者往往只是几个人,而且多半是跟孩子平时交往比较密切的人。
也就是说,即便孩子正在遭受冷暴力,班里仍然有大量潜在的,能够接纳他的同学。
所以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让他远离这些冷暴力施加者,并鼓励他去寻找新的朋友。只要孩子能够迅速交到新朋友,冷暴力带来的伤害就能被迅速化解掉。
3、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惯于施加冷暴力的人,大多是恃强凌弱的。所以发现孩子遭受了冷暴力,就可以借着这个契机刺激孩子,助他变得更强大。
这样不但能迫使对方撤去冷暴力,孩子也能拥有更强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危机,他也就能自行解决了。
校园冷暴力要重视,但不要害怕,因为只要孩子内心足够强大,它就不能对孩子造成任何的伤害。
但孩子多半是没有能力自我开导的,所以还需要家长及时发现,以及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去开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