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不香吗?为什么50%的博士毕业后不做科研,四个成语揭示真相

中国有接近3000所大学,平均每10所大学里面就有1所拥有博士授予权。全国每年新招博士生80000人,只有50%的博士毕业后进入科研院所或者是在大学继续做科研,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原因一:羊肠小道

博士是博学的,博学体现他专注研究的某个领域的知识深度;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博士也是“无知”的,“无知”体现在他研究的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的广度。博学是绝对的,“无知”是相对的。

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有些时候深度和广度你只能择一而从之。在一个狭窄的专业领域之内,想要研究出一定的创新科研成果,有时候百般努力也无法成功,甚至让人感到绝望。绝望之下选择放弃,似乎也可以理解吧?

原因二:养家糊口

博士也是人,是人就要生活,想生活就要有物质基础。抛开那些十几岁就能读博士的天才不说,普通人读到博士毕业,怎么着也得30岁左右。30岁左右是什么年龄?成家立业、养育小孩的黄金年龄,而且父母也基本开始步入老年。

这个年龄刚好是经济压力比较大的时候。科研工作很多时候要面临非升即走的压力,科研成功的概率低,投入产出比在刚起步的时候也并不算高,进入企业就职或者是创业,获得的经济回报可能更高。多赚点钱,养家糊口,似乎也无可厚非吧?毕竟除了博士之外,他们也是别人的子女,也是别人的配偶,也是别人的父母啊。

原因三:望而却步

很多人在报考博士之前,对科研工作充满了热情,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科研大牛,做出成果报效国家,甚至能够改变世界。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即便你满腔热血做科研,也可能面临外部环境的挤压,从而不得不接受某种现实,甚至向现实妥协。

刚才说过,做科研产生结果是比较难的,而且投入产出比低。你去问一下身边的博士,很少有人会觉得博士阶段的学习不痛苦,不折磨,不需要长期坚持。久而久之,好奇心在漫长的等待中渐渐消退,顽强的毅力在重复加班中大打折扣。攻读博士并不适合每个人,没有继续做科研的欲望从而选择退出,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原因四:畸重畸轻

想要让植物生长茂盛,培育植物的土壤就一定要营养丰富,再配以阳光雨露。想要让人才更多地投身于科研,那科研环境就必须要健康。但遗憾的是,我们目前的科研环境还算不上优秀。

制约科研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两个:评价导向和师生关系。

评价导向方面,我们现在对于科研人员的评价和考核,多数集中在论文产出。不管是导师还是学生,都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论文上,这也导致很多导师抽不出时间来对学生进行科研指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师生关系方面,由于学生是否可以毕业,导师握有超强的话语权。所以很多情况下,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反而更像是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高投入,低产出,有时候还要忍受部分导师并不友好的待人接物方式,成了很多学生心中的痛。

在我们普通人眼里,读到博士不从事科研工作是一种浪费,但我们是否真的从博士们的角度出发,思考过他们所要面对的种种困难呢?如果你面临与他们同样的困难,你是否会继续无怨无悔地选择科研工作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于博士毕业不做科研,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聊聊吧。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