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40亿票房也补不上的缺憾,你的付出让孩子更快乐还是更遗憾?

大年初四去看的《你好,李焕英》,不出意料的哭得稀里哗啦。

关于这部剧,你们或多或少都看过了,这是贾玲纪念自己早逝妈妈李焕英的真实故事。

关于这部剧的影评,你们应该也看了不少,今天这篇会有部分剧透,但绝对没有透出最关键的“反转”内容。

更多的是想和大家聊聊,我一边看一边想到的做母亲的事。

1

我们的幸福

我们都要相信

这是一部穿越剧,晓玲穿越回到过去,哪怕冒着不再会有自己的存在的可能性,也要撮合妈妈和“更好的对象”。

她觉得妈妈嫁给条件更好的男生,将来养个远远比自己更有出息的孩子会更幸福。

不知道多少人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可以重来,我不希望我的妈妈嫁给这样的老公;又或者如果可以重来,我希望妈妈没有生我。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真的看到过很多女性,在做了妈妈后变得怨气很大,变得不再快乐。

一开始是周围的每个人都默认,当了妈妈就该牺牲;之后妈妈本人也觉得,自己当妈了就要牺牲;最后连孩子也都觉得,妈妈是为了我牺牲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

可真的有了可以重新来一遍的机会时,剧里的李焕英断然拒绝了,她说,“我这辈子很幸福,你怎么就不信了呢?”

我当时看到这里心头一紧,啊,原来妈妈是幸福的呀,只是我一直不知道。

尽管你我这一代当父母的,也许已经不如我们自己父母那样牺牲了。但是其实我们总会下意识地对自己孩子“挑三拣四”,时不时也会说出几句“妈妈都是为了你”。

但扪心自问,此刻的我们,当了妈妈后的我们,真的有那么惨吗?

我不能代表大家,但至少从我的个人体验来看,虽然成为母亲,有很多我不喜欢的部分,但因为女儿而带给我的喜欢部分,远远让我的整体幸福值更高了。

可是,这一点我们有告诉过孩子吗?

我们除了每天管教、引导、启蒙外,我们有没有认真地告诉过孩子,谢谢你做我的孩子,做你的妈妈,我很幸福。

可是,这一点我们有没有经常提醒自己呢?

我们是不是还是太容易去看自己选择后“失去的”,而不好好珍惜感恩自己“得到的”呢?

我的手帐里有一页叫“情绪天平”,除了记录烦恼的事,我也会留出一列记录开心的事。

我曾经只记录烦恼的事,也经常会因为烦恼的事无法解决而更加烦恼。后来我开始记录开心的事,而且有了女儿后,这样的开心小事真的很多很多。

有一天,我又因为烦恼的事而不开心时,我往前翻自己的手帐,发现有那么多开心的小事,一件一件看下去,不知不觉嘴角就上扬了。

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

当了妈妈后的我们,更要提醒自己,所谓幸福,就是看到生活中这些微小却确定的幸福与满足,抓住它们,分享它们,珍惜它们。

妈妈,你咋那么爱笑呢?

因为妈妈生了你啊。

2

我们先是自己

再是妈妈

不少网友分享了带着自己妈妈去看电影,自己大哭时,妈妈却在一旁说,妈妈不就该是这样的。

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也不难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这代人和父母总是“相爱相杀”。

我们自己的妈妈那代总是先把“妈妈”放在“自己”之前,所有的任劳任怨、牺牲自己都变成了“应该”。

所有带着牺牲意味的付出,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期望;任何的“应该”,只要不是心甘情愿的,时间久了就会变成怨念。

于是,母爱成了枷锁。

我为了你,牺牲了自己的一辈子

可我并不要你牺牲啊

从小写作文,到任何影视作品,谈到“母亲”,我们永远在歌颂的是,她们的无私和伟大。

就像贾玲说的:“从我记事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形象,我忘了她曾经是小姑娘了。”

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个女性伙伴,我不希望女儿爱我,只是因为我的这个“妈妈”角色好。

我更希望她会发现,妈妈作为一个女性同伴,妈妈作为一个人,好酷、好有趣、有值得被喜欢、被崇拜的特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当一个女性可以抛开“妈妈应该”,而是先照顾好“自己”,我们也就能活得更加舒服,反而可以更好地完成身份认同。

毕竟,养育孩子是个不断需要往外掏爱的过程,可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又怎么可能拥有爱另一个生命的能力呢?

“自己”是树干,而其他社会角色,包括妈妈,从来不是竞争关系,只是我们树干上的不同枝叶,它们都是为了丰富我们“自己”。

我们想怎么过好自己的生活,我们又想如何让孩子回忆起自己?

这是值得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3

女性力量

成就彼此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在想,关于亲情穿越的电影,这并不是第一部(《夏洛特烦恼》、《乘风破浪》都算是)。

作为贾玲的跨界处女作,电影的部分拍摄技巧都蛮青涩的,但作为都是见过世面的全中国影迷来说,为什么它带给了我们那么大的感动?

我想,就是一个字,真。这个“真”体现在了真正的女性视角,让我看到了女性的力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比起同档期的贺岁片玩谐音梗“好凶(胸)”、用“36D”作为密码,这部剧里的每个女性角色都是相貌平平、身材平平,像极了你我这些普通人。

而我喜欢这个剧里的每个女性角色,都不是因为她“够瘦、够美、身材够好、男朋友多金”,而是她们的性格。

女性情谊真挚,不会撕逼;为了自己活着,不依附男人;哪怕有竞争,也都无比敞亮。

她们都不完美,但是她们每一个都有着无比鲜活、闪闪发光的灵魂,生动可爱,让人喜欢。

我为什么会想到这点呢?

因为我发现,很多女性的焦虑,包括当妈后的焦虑都是来自于外界的评判,而这些评判都是因为我们长久活在“男性的凝望”下。

不仅仅是我们的环境,哪怕大部分电影也都是男性视角,看多了听多了,我们就会误以为那就是“女性应该的样子”。

电影有个小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王琴最后其实也不是因为嫁给了厂长儿子而过上了好生活,她是自己主动申请去做了深圳新办公室主任。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导演贾玲的“刻意而为”,但于我而言,它强有力地帮助我再次打破关于女性的刻板印象,女性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活出自己的样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你好,李焕英》这个春节着实火了,几乎微博每天都有热搜。有一条热搜是#贾玲成为中国票房最高的女导演#。

大过年的我就没发微博,但我今天忍不住想说。我们都为贾玲开心,但是我真的不喜欢在“导演”这个词前面加上“女”字。

时至今日,我们赞扬女性在某个领域的专业能力,都会强调女院士、女脱口秀演员、女司机。

强调“女”字没问题,但如何解读是我们需要认识的。

这不是说明了,“你看,女的就是这方面不行,都没啥女的去这行”,而是恰恰说明了,“女性也可以”。

太多女性都处于被动懵懂的状态,而人是无法改变他们无意识的。而强调女性视角正是帮助女性自我认知和成长的必要过程。

只有这样的女性视角更多,大众的潜意识才能有机会得到改变,才能对女性的“被定义”和刻板印象说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唯有这样,大多数女性才能不再坦然去接受任何关于性别的“约定俗成”,比如,“妈妈都是那样的,女人当妈后就该这样的”。

这才是女性力量真正的开始。女性,原力觉醒!

P.S. 很开心,我能如此舒服地写出我想说的话,因为我知道你们会懂。因为我知道,我的这个平台拥有了太多有力量的女性们和尊重女性的男性们,这也是互相成就。

开工大吉,我回来啦,记得给我点“在看”,新年开门红,哈哈。

今天文章最后,来个脑洞题:如果你和孩子都穿越到了你怀孕前,你会对他(她)说什么?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